閩南正宗的菜脯是怎樣製成的?

段德順


在閩南,蘿蔔叫菜頭,蘿蔔乾叫菜脯。閩南的菜脯不但是最經典的稀飯搭檔,五年以上的菜脯還可當藥用。



閩南人,70後80後對菜脯是味蕾最深的記憶。以前稀飯配菜脯是標配,現在稀飯配菜脯是頂級裝備。 就是菜脯的頭號粉絲,所以在四五年前,就跟母親學做傳統的醃製方法,願分享與大家。

醃製菜脯

①選初冬的菜頭是最好的,這時候的菜頭水份最充足,菜頭味最濃,洗淨,去蒂部去尾須,根據菜頭的大小豎刀切成四瓣或六瓣,放陽光底下曬上兩三天,此時的菜頭蔫了,所含水分不到百分之十;

②取一干淨不沾油星生水的桶,一次放入二三十條菜頭,撒一把粗鹽(未經過加工的海鹽),用手不停的揉搓,讓菜頭條吸收了鹽分變得溼潤柔軟,騰出來,再放入新的菜頭條,如此重複直至全部搓好鹽,再將全部的菜頭條放入桶中,用手按壓結實,找一塊乾淨的石頭壓在上面,在陰涼處放一天;

③找一個罈子,洗淨涼幹水分,如果是醃製過的老壇,最好還是清洗一遍,在壇底撒一層粗鹽,放上一層菜頭,壓實,再撒上一層粗鹽,如此重複,直至全部放入,用拳頭大力按壓,讓結構變得緊密,不留空隙,再最後撒上一層粗鹽,用保鮮膜封住壇口,再覆上一層布紮好,放陰涼處放置。

接下來的一切就交給了時光,斗轉星移,三個月後就可以食用了,但此時的菜脯很脆嫩,菜脯味還不濃;醃製一年以上的菜脯開始變得柔和,味道漸濃,顏色也變成褐色;醃製五年以上菜脯就變得深褐色,接近黑色了,這樣的菜脯就可以和肉類燉湯喝了,對發燒咳嗽感冒等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