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的妈妈,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共勉

家庭教育中,强势的妈妈是大忌。

很多名人传记中,描写母亲的词汇通常都是:

“温柔、贤淑、善解人意、默默为孩子奉献、毫无怨言…”

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妈妈,对于孩子柔软、温暖的爱,也因此滋养出了那么多卓越的伟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另一种“特别”的妈妈。

她们十分强势,脾气很大、气势汹汹,在家里说一不二:

“把电视关掉!”“写不完,不许吃饭!”“考不好,打断你的腿!”“你敢出去玩试试?”“我说不行就不行!”……

由于对孩子缺失了尊重、理解、倾听和沟通,她们喜欢用这些命令、威胁的语言。

强势的妈妈通常对孩子有着较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经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非常严苛。

而对于孩子来说,妈妈的强势,是家庭教育的大忌。



强势的妈妈,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共勉


1

  • 妈妈强势,不利于孩子性格健康发展。


一般说来,妈妈在家庭中承担了更多教育、照顾孩子的责任。

如果一名过于强势的妈妈占了家庭的主导地位之后,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小觑。

强势妈妈主要表现为:强烈的主见,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意愿来强制别人的行动。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茜茜的妈妈毕胜男就是典型的“强势妈妈”,孩子的成长之路也走得十分艰难。

强势的妈妈喜欢控制孩子,一切由自己主导安排,孩子很少有机会在生活中独立做决定,时间长了,容易让孩子丧失主见、压抑个性。

强势的妈妈容易自动忽视孩子的特性和感受,当孩子没有达到期望时总是一味打击,导致孩子逐渐丧失自信心,形成敏感、自卑、内向的性格。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脾气暴躁的妈妈,往往会把脾气暴躁的毛病遗传给自己的女儿。

因为当女儿反抗母亲的专制时,女儿也在不自觉中继承母亲的这种专制,并将其带到下一轮亲子关系中。

有位长期生活在强势母亲控制下的女性朋友曾经跟我说:

我觉得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我将自己活成了母亲的样子。我的控制欲变的和她一样强,我厌恶自己。


强势的妈妈,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共勉


2

  • 妈妈强势,会阻碍爸爸发挥作用。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个精彩的论断:

“假如母亲较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的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而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


一个家庭中,父亲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从心理学上讲,男孩的成长需要一个男性的高大形象。

如果妈妈过于强势,会使得爸爸在家庭中的地位边缘化,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对男孩来说,他的成长过程中就会缺失一个认同对象。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很多强势的母亲培养出的不是同样强势有主见的儿子,而是软弱、甚至没出息的儿子。

强势的妈妈,不仅仅是对待孩子时表现出强势,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爱人。

而对于女儿来说,她会逐渐习得妈妈对待爸爸的方式,用来对待自己今后的伴侣。

一个强势专制的妈妈,一个沉默软弱的爸爸,这样的家庭结构是失衡的,给孩子的教育也会出现偏差。

而随着孩子的成长,显露出的问题将越来越多。


强势的妈妈,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共勉


3

  • 做温和快乐的妈妈,很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

作为妈妈,更多的应该是用关爱、柔软、细致、温暖去丰富孩子的心灵、激发他的情感发展。

该管教孩子的时候,可以严厉、坚定,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理解和与孩子良好沟通的基础上,而不是强势地命令、控制孩子。

好的妈妈,也要善用爱的教育,懂得适当示弱,给孩子表现自己和承担责任的机会。

孩子既能得到爱的滋养,也懂得体贴他人,收获身心的成长。

同时,对于妈妈来说,不应该把教育的重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

一个聪明的妈妈,总是会给父亲机会,让孩子随时感到爸爸的存在,让爸爸承担他应尽的责任。

如果你是一位强势的妈妈,请将“强势”化为温柔而绵延有力的水,对孩子和伴侣少一点管制。对自己的情绪多一点控制,对自己多一点关注,不断充实、提升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