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77座溜索改橋全部建成,全面結束「溜索時代」

受經濟發展、自然條件等因素約束,在我國西部偏遠山區和民族地區山高谷深的地方,溜索在一定歷史時期成為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是隨著時代發展,溜索也成為偏遠地區群眾出行的安全隱患。

今日,經過5年多不懈努力,隨著涼山州金陽縣對坪鎮一村“溜索改橋”、布拖縣龍潭鎮馮家坪村“溜索改橋”和綿陽市北川縣曲山鎮樓房坪村“溜索改橋”項目建設完工,四川省77座“溜索改橋”全部建成,標誌著四川省全面結束“溜索時代”。

四川77座溜索改橋全部建成,全面結束“溜索時代”

▲涼山州金陽縣對坪鎮一村“溜索改橋”完工

在涼山州金陽縣對坪鎮一村,四川最後一座“溜索改橋”項目就位於這裡。早期,由於不通公路,金沙江兩岸川滇居民出行得沿著懸崖走到山下,坐船渡過金沙江,再從江底爬到對岸公路。後期,修起溜索,人們利用溜索過江。隨著溜索安全隱患逐漸凸顯,修建一座橫跨川滇兩岸的大橋迫在眉睫。

記者瞭解到,涼山州金陽縣對坪鎮一村“溜索改橋”工程橫跨金沙江,其北岸接金陽縣對坪一村,南岸接雲南省巧家縣東坪鎮二臺坪子,項目全長1.6817公里,其中項目包含特大橋一座,橋長391.9米,橋面寬度10.5米,採用主跨280米上承式勁性骨架懸鏈線箱板拱橋,為四川省內該橋型第三大跨徑大橋。

根據兩省協議,金陽縣對坪金沙江“溜索改橋”工程全部由四川省組織實施。在今日(9月1日)項目工程完工,具備通車條件。

四川77座溜索改橋全部建成,全面結束“溜索時代”

▲涼山州金陽縣對坪鎮一村“溜索改橋”完工。

天塹變通途,蜀道不再難。如今,安全便捷的橋樑取代了溜索,不僅保障了當地百姓的出行安全,還對提高彝族貧困地區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上萬名村民直接受益,上千名孩子告別了溜索渡金沙江的驚險上學路,川滇兩岸徹底結束“溜索時代”。

同時,隨著涼山州金陽和布拖兩座特大橋與正在建設的宜攀高速公路對接,將極大改變這一區域內川滇兩省金沙江兩岸上萬名群眾的出行方式。

四川77座溜索改橋全部建成,全面結束“溜索時代”

▲涼山州金陽縣對坪鎮一村“溜索改橋”完工。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溜索改橋”極大改善了貧困地區交通出行條件,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邊遠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地改善。77座“溜索改橋”的全面建成,結束了四川省499個村、近三萬戶、十幾萬群眾僅靠溜索出行的歷史,改變了整個村落的生活出行方式,邊遠地區交通環境明顯改觀,群眾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同時,項目所在地農村公路通達率和通暢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農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區域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貧困地區農村交通實現跨越發展。

二是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有了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四川省甘孜、涼山、阿壩、綿陽等邊遠地區自然資源和旅遊資源豐富,獼猴桃、犛牛等種養業發展基礎較好。“溜索改橋”項目的全面建成,極大地改善了貧困地區交通運輸條件,方便了沿線農副產品運輸,極大節省運輸時間,降低農副產品運輸成本,農民群眾得到直接受益。同時,交通條件的改善,有力促進旅遊產業發展,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加快了邊遠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步伐。

三是貧困地區文明進程得到有力推動。“溜索改橋”的建成,不僅有效解決了兩岸群眾安全出行難題,也拉近了地域之間的距離,縮小了城鄉之間的差距,山區群眾更快更直接地接觸新事物、新理念,共享社會進步帶來的物質、文化成果,推動物質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

四川77座溜索改橋全部建成,全面結束“溜索時代”

來源:四川新聞網 記者 戴璐嶺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