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能红这么久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

1

在李宇春的新专辑《流行》发布之后,有件事开始水落石出。

这件事就是,她为什么走到今天,她凭什么走到今天?唱功?舞台表现力?她所承载的性别期待?十二年前的那次胜利?神秘的“玉米高层智囊团”(传说她身边有个类似于“梅党”那样的智囊团)?都是,也都不是。

李宇春能红这么久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

名利场的成名法则,类似于火箭发射卫星。一颗卫星要想进入太空,必须要有第一推动力,靠这个推动力把自己送进某个轨道,到了这个轨道上之后,阻力就会近似于无,凭惯性也能运行很久。人也一样,一个人要想成为人中龙凤,也必须要有这样的推力,一旦上了轨道,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到自由。

唱功、舞台表现力、胜利,就是李宇春的第一推动力,也是很多凭借一场胜利,一次耀眼,一笔资本,被送进轨道的人的第一推动力。但得到这种第一推动力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很多人都随着推动力的减弱,慢慢落寞,慢慢坠落,她却走到了现在?

《流行》专辑,让这件事水落石出,让她持续走下去,持续发光的,是她自我塑造的能力,和她争取到的自我塑造的权力。能力带来权力,权力强化能力,两者互相作用。让一颗星星,在推动力消失之后,找到新的轨道,新的发力点,持续照耀。

什么是自我塑造能力?知道自己是谁,要什么,以及如何要到。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需要这种能力,知道自己需要这个能力的人,往往要用漫长的时间,来完成锻造。李宇春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这个过程。

2

2006年的专辑《皇后与梦想》,是李宇春的第一张完整的录音室专辑,太合麦田制作发行。对于李宇春的定位,制作公司在摸索,李宇春也在摸索。最后给出的答卷,是一张舞曲风格占主导的专辑,之所以有这样的定位,是考虑到,一、李宇春已有的舞台形象;二、唱片销售不景气的时代,歌手需要积累适合现场演出的作品。

十一首歌,气质并不太一致,既有舞曲,也有较为清淡的中国风歌曲《冰菊物语》,主打歌《皇后与梦想》由张亚东作曲,歌词是复古的,带有七八十年代舞曲的典型意象:“闪烁的灯光,跳动的地板,燃烧所有羞涩感伤。”

李宇春能红这么久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

第二张专辑《我的》,李宇春就开始参与自己的塑造了。十二首歌,有五首是以“我的”开头,另一首叫《我》,这个概念,就是李宇春提出的。这张专辑,和上一张专辑比起来,概念性更强,调性更统一。

2008年的《少年中国》,只有六首歌的迷你专辑,这张专辑,完全是由李宇春自己策划的,其中的《差生》是她第一首参与填词的作品。

之后的两年,她的形象,似乎又斑驳起来,她为李湘和王岳伦两口子制作的电影《十全九美》唱了主题曲《梨花香》,唱了公益歌曲风格的《用爱点亮希望》,为自己的故乡唱了《蜀绣》,为湖南唱了《湘江的笔画》,还为动画片《西游记2010》唱了主题曲。

对这一阶段的创作,《新京报》的专访里是这么写的:

在开始出道的那几年,她似乎是被公众和公司捧着走的,创作对于她来说更像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小孩。她依稀记得自己的第一张专辑,由于对唱片制作还不太了解,创作者基于自己对李宇春价值观、爱情观的理解,帮她写歌,公司按照市场流行指针给她设计风格,“那时的我更像是一个演绎者,处于默默观察的状态。”而从2009年开始,由于当时没有收到什么满意的歌曲,她在制作人的鼓励下逐渐开始探索创作的乐趣。

2009年,她用一张同名专辑,呈现了自己的创作能力,也呈现了她的自我塑造能力。

李宇春能红这么久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

专辑里十一首歌,八首由她自己作词作曲,其中的《下个,路口,见》成为她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的词曲和编曲,都近乎完美,它用一种冷清疏离又迷幻的方式,去写青春梦里人,有一种忧郁的冰冷夏日的气氛。而在2014WhyMe演唱会上,李宇春又给出了另一个版本,这个版本,用Sting的Shape Of My Heart 作为编曲的素材来源,低落又温暖,或许更接近李宇春创作时的真实状态。

3

2009年是个转折点。

从2009年开始,李宇春就开始全面掌控自己专辑的创作,后来,离开天娱,成立李宇春工作室,并且把经纪约放到自己和经纪人杨柳合作开设的黄色石头工作室之后,她的自我塑造之路,就越来越少顾虑。

同时由她掌控的,还有 “WhyMe”演唱会和她的时尚形象。“WhyMe”从2006年开始,到2016年结束。演唱会的核心部分的,都由她掌握,现场表演和舞美不断进化。时尚方面,从2012年开始,和法国时装大师高缇耶的合作,也让她的形象进一步扩张。

《流行》就是完全由她创意、掌控的作品。

李宇春能红这么久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

整张专辑,如她所说,都用“流行”这个概念来进行统摄,讲述了“流行”的方方面面:

同名主打歌《流行》描写的是人们在数字时代对碎片信息的过度消费,社会新闻、娱乐八卦、网络暴力都变成统一而简单的情感宣泄。

《口音》唱的是北漂的故事,在北京这样一座巨大而忙碌的城市里,漂泊着多少操持不同“口音”的外乡人,没人知道。“我家乡偏南,闯北的眼泪偏咸,在这个陌生城市间,到底哪才是终点。”我想这句歌词很多人都会感同身受。

《Privacy》是对信息浪潮的反思。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无所不在的监视器所控制的世界,我们究竟是更安全还是更危险呢?

《焰火》这首歌写于伦敦恐怖袭击案发生后,我看到那些喜欢音乐的孩子们哭喊着从爆炸现场跑出来,有人流血,有人倒下,我的心情非常难过和沮丧。身为一名歌手,我知道演唱会现场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与音乐,与乐迷的“融合”,也是我们的骄傲,发生在那里的袭击,看到那些热爱音乐的孩子受伤真的令我心疼。

制作班底,也是非常国际化的,包括美国制作人Justin Gray、洛杉矶电音创作组合NONFICTION、美籍华裔制作人ZHU,还有著名制作人陈伟伦。

自己掌控创作的优点,在这张专辑中得到完美体现。专辑概念强烈,气质统一,主流流行文化和亚文化的融合正好,电音风格正,Future Bass元素好,旋律有记忆点,而且恰到好处。

例如《流行》里,副歌部分让人惊艳的笛子,还有《Privacy》里的“the night… the night”和“to hide… to hide”,精巧的旋律,把整首歌点醒了,但她和制作人并没有因为这些“金句”亮眼,就频繁使用,而是控制了它的频率,所以刚刚好,不甜不齁,不油腻。锣、钟声、笛子和类似于庙宇唱诵的部分,又给十首歌增添了一种宗教氛围。

李宇春能红这么久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

她之前的专辑,从音乐到视觉,都是表面上中性、冷感和低欲望度,但内里温暖的,整体的色调,是蒙蒙的灰、白、黑和淡绿,是少年的颜色,是冷峻少年的味道,而这张专辑,表面上艳丽、性感、富有攻击性,内里却是悲伤甚至绝望的,整体的色调,是黑里飞金,桃红衬着惨绿,霓虹色和荒野色交织,是成年人的颜色,是大卫·林奇和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常用色。

最重要的是,李宇春一直希望自己的歌能干涉现实,不是单纯的、光滑的、甜美的,没有现实支点的,她写的很多歌,都有新闻背景,例如《淹死的鱼》。《流行》中的十首歌都有现实落脚点,她写到了流行文化,碎片信息,网络、窥视、暴力、死亡、新生。就像她以前的作品,会对童年消逝、童年景观不再、人的模式化生存投以关注一样。

所有这些,都是正在发生的,是这个时代的人生必经。所以,她最看重的,是在专辑首唱会当天发布的《一趟》,这首歌的主旨是“人间一趟,看看太阳”,这个概念,是十首歌的起点,也是终点。要走这一趟,所以那些悲伤致郁的经历必不可少,有了这些经历,最后才能慨然表示,这一趟并非虚度。

所以她说,她不像父母那一代,中年以后才进入数字化时代,也不像95后、00后,一出生就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她在二者之间,“身体里有两个时代留下的烙印”,“我是全球化的,碎片化的,数字化的;但同时我是本土化的,我有一颗科技革命和数字浪潮席卷不了的温暖之心”,这颗温暖之心,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4

不过,即便有了这样的音乐成绩,人们还在连绵不断地问,李宇春为什么红?有什么作品?知乎和百度问答上总有人提问,李宇春唱功怎么样,能不能上《我是歌手》?

好几年前,还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每次有记者采访李宇春,李宇春都会回答“在做音乐”、“去听我的音乐”、“都在我的音乐里”,她嘲讽地说:“李宇春有什么音乐呢?”

不是李宇春没有音乐,而是他们被成见困住了。他们不愿意去看,去理解,即便看到了,也无法理解,他们还把音乐能力,狭窄地圈定在唱功上,还不是“唱功”的全部,而是“唱功”里最容易识别的那部分,例如高音能力,甩装饰音的能力。李宇春从没展示过这方面的能力,她就在中音区来来去去,自然不能让习惯了声音奇观的人满意。

也有人说,不就是钱的事吗?只要有钱,我也会。

你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风格?想找电音制作者,你知道哪家强?哪家更适合你?谁的笛子吹得好?专辑封面穿什么衣服?视觉效果该找谁设计?是否和自己调性吻合?即便有个超级强大的团队,包办了这一切,给你找了最好的制作人,最好的数码音色,你能不能欣赏得了,知道它的好处在哪里?能不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唱功是歌手的核心能力,但鉴赏、调动、综合、协调这些因素的能力,是比唱功更大的能力。

李宇春能红这么久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

歌手在自我塑造的路上,还常常犯一种错误,那就是会违背初心,慢慢走样。人是无法跳脱自身,变成第三者去打量自己的,所以会经不住各种诱惑,觉得自己这也能唱,那种风格也能驾驭,这种衣服自己也能穿,那种话也能讲。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被这杂驳的风格烘托出来,而是被它们吞噬了。

还有一种错误,是更可怕的错误,那就是,你的自我塑造里,是没有“我”的,和你真实的人格相去甚远,很美,很好,但经不起长时间凝视、长时间打量。像一身铠甲,金光闪闪,但和肉身完全不能相融,困在这样的铠甲里久了,人是会疯掉的。而李宇春的粉丝群体,以女性为主,她们的特点是,对偶像的观察期,比男性要长,不容易被第一印象迷惑,她们愿意寻求更长久的凝视。

她经受住了这种长久凝视。

她非常在意“我”的存在,在意独立性,所以会用一整张专辑强调“我的”,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自己的音乐制作里,直到完全掌控全局,会积极学习舞美、宣传片拍摄的全部环节,直到可以和刘伟强导演平等交流影像制作的心得,这都是完整获取“我”的武器,是一首更大的歌的一部分。所以,她也会和王小波的这段话发生共鸣:“

如果一个人不会唱,那么全世界的歌对他毫无用处;如果他会唱,那他一定要唱自己的歌。

她婉拒2013年春晚的邀请,也是因为这种独立性,春晚希望她以选秀歌手代表人物的形象出现,唱别人写的歌,而她却不希望在事隔几年之后,继续打出“选秀老代表的旗号”。

而她终于接受2015年春晚的邀请,在出道十年的时候登上春晚舞台,也是因为,这一次她能以歌手的身份出现,唱自己的歌。由此我们也更能看出她性格中执拗一面,如果外界一定要她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表达,她宁可沉默,一定要在积攒足够的力量之后,等待合适的机会,去表达未经歪曲的自己。

她开了微博,却并没真正投入其中,在因为《流行》重返微博之前,她的最近一条微博,发布于2013年,是为受灾的家乡祈福,而微博第一句话竟是“三年未登微博”——她的上一条微博,发布于2009年。她之所以热衷于使用Instagram,多半是因为那里可以用图片说话。

李宇春能红这么久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

她疏懒于和世界交流,疏懒于用微博借力,更别提用微博或者其它社交工具互动、自黑、变身逗比。她看起来亲切,但多少有点冷寂。但这种冷寂,却让她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自己。

这都是自我塑造能力的核心,每个人都要在第一推动力慢慢消失之前,让自己拥有这种能力,才能找到新动力。幕后推手、资本、创作班底,都会变,只有自我塑造的能力,总会属于你。

李宇春不是在被公司、资金或者别的什么,推动着,走上自我成就之路,而是主动接过,甚至夺过上天的雕塑刀,开始塑造自己。

这是每一个倾国倾城的人的必经之路。

韩松落见好|日常生活美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