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今夏最火的电视剧是什么?不用多想,是强势霸屏、攻陷热搜,收视与口碑齐飞的年度大剧——《延禧攻略》一定名在其列。


单是考究用心的清宫布景,古典素雅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中国风构图,就已经让网友们纷纷美哭——“随便一摁暂停,都是一幅绝美的中国水墨写意啊!”

在《延禧攻略》中,

各种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关的细节

更是极致到让人大呼变态!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不仅参考各种史料古画,

极尽所能做到经得住推敲考证;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更融入刺绣、缂丝、绒花等

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还有众多手艺老师傅亲手制作,

甚至为故宫修复龙袍的綉女,

怪不得被赞为用匠心精神,

把东方美学和清宫文化相结合的诚意之作!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刺绣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缂丝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绒花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点翠

这一次,制片人于正说:“我希望有一部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戏,让观众能真的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大和美学,更希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传承下去。”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清宫戏离不开清宫服。

一件古代的服饰,

便是一段可观可感、可以触摸的历史。

光是剧中最普通的宫女服,

就不知用了多少种綉法。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从传统的京绣、宫廷绣,

到缂丝、手推绣、打籽绣、盤金绣,

全都是经验丰富的老绣工

纯手工缝制。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一针一线都展示着

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博大精深。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京绣又称为宫绣,有严格的艺术审美标准和规范。构图、用料、针法都有固定程式和规范。绣的方法上讲究慢工出细活,绣品需平、光、齐、韵、和、顺、细、密;图案精细秀丽、形象逼真,内容上要求“图必有意,纹必吉祥”。

除了各种刺绣,

还还原了2000多年历史、

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的

宫廷缂丝手艺,

甚至请来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传承人——

顾建东先生作为指导。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2006年,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

缂丝又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绣坊里的织布机、缂丝机、

刺绣的架子都是货真价实,

一走进去,

仿佛就回到了那个年代。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连妃子们所用缂丝团扇,

也仿制了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团扇。

太后所握团扇仿制

清朝纱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

高贵妃所用之扇,

则仿制清朝红色缂丝乌木雕花柄团扇。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还记得当年《还珠格格》

脑袋上土掉渣的大花吗?

《延禧攻略》则尊重史实,

用通草绒花作为日常头饰——

富察皇后平日节俭,

“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后宫纷纷仿效。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差异不是一点点,有没有?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绒花,

其谐音“荣华”,

寓意吉祥如意,

是南京传统手工艺品,

又被称为“发髻上的南京”。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因其手法特殊,

以蚕丝染色成绒,再用钢丝勾条,

直到现在都无法机器生产,

只能纯手工,

2006年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而剧中的绒花头饰,

正是绒花工艺大师、

“南京最后的绒花匠人”赵树宪,

参照故宫博物院馆藏实物手工所制。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不仅还原了历史,

更惊艳了时光。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剧中,高贵妃一曲《贵妃醉酒》,

不仅迷醉了皇帝的心,

更让我们领略到昆曲的

华丽婉转、袅娜情深。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600年前,

兴于江南的昆曲,

盛于文人雅士之间,

唱腔华丽、念白儒雅、舞蹈飘逸,

至乾隆进入鼎盛,

一度是启发天下戏种的“百戏之祖”。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然而岁月无情,

曾经如此辉煌的歌剧魅影,

又怎会料到后来衰败没落的惨境,

甚至把国粹之名拱手相让?

2006年,昆剧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来越多的人,

加入到拯救昆曲中来。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在剧中,毫无戏剧底子的谭卓(高贵妃的扮演者)坚持不用替身,自己跟着老师苦学。随着学习和了解的深入,她越发感受到昆曲的魅力。

她说:“昆曲作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如果能够通过剧集被大众注意到,那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寥寥几句,

就把剧中高贵妃献给太后的那场、

动人心魄的“火树银花”,

表现得淋漓尽致。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这是一种流传于河北蔚县的古老社火,

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勇敢的铁匠们

用熔化成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

泼洒到坚硬冰冷的城墙上,

一瞬间天崩地裂,

整个城墙像炸开一样。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在《延禧攻略》,

“打树花”第一次进入影视作品。

负责这场戏的表演匠人们,

大多都已年过花甲,

却还是不辞辛苦、

不远万里赶来参与拍摄,

只为能够把文化传承下来。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好害怕有一天我们没了,

这个文化也消失了,

这个年轻人没人爱学,

希望通过电视剧这样一个大众媒体载体,

让大家看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有多美”。

于正曾在微博说,

看到纪录片《寻找手艺》有些难受,

看到他写下的这段话,

更是让人忍不住鼻子一酸。

《延禧攻略》里竟还藏着这么多非遗,真正的中国风

没有天价的报酬,

没有所谓的光环,

有的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沧海拾遗,

有的只是一位位匠人

一生的心血和手艺

他说,为什么韩国可以有《大长今》,

能把所谓的韩国文化宣扬得世人皆知;

而我泱泱大中华,

上下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却连中国人自己都快忘却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