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地方志辦公室開展「迎軍運 進機關 送志書」暨方志講堂活動

為弘揚方誌文化,加強部門間橫向交流學習,營造軍運會申辦良好和諧環境,9月13日,武漢地方誌辦公室在武漢市民之家武漢規劃展示館舉辦“迎軍運 進機關 送志書”暨“方誌講堂”2018年第九期(總第十六期)講座,市區兩級地方誌辦工作人員、東湖景園社區、後湖同安社區和大智街的社區居民共6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首先,大家跟隨講解員參觀了武漢規劃展示館。全館布展面積約17000平方米,是全面展示武漢城市發展歷史、建設成就和未來藍圖的重要平臺。展館以現代高科技為手段、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充分展示了武漢的區位優勢、歷史發展、綜合實力和戰略規劃。其中兩江四岸微縮模型,令大家深刻地感受到武漢市“兩江四岸”規劃建設的壯麗,感受城市文化歷程和城市美好的未來。

武漢地方誌辦公室開展“迎軍運 進機關 送志書”暨方誌講堂活動

隨後,在五樓會議室開展“迎軍運 進機關 送志書”活動。武漢地方誌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王筱武代表武漢地方誌辦向武漢規劃展示館贈送志書。本次送志書共計51種61冊,光盤一張,涵蓋志書、年鑑、舊志、史料叢書等不同類別,幾乎囊括了自1980年武漢地方誌編修工作啟動以來的所有志鑑成果。本次活動旨在史志成果送進機關,講好武漢故事,擴大全社會讀志用志力度,保存共享地方誌文化資源,最大化發揮方誌“存史、資政、育人”功能。

武漢地方誌辦公室開展“迎軍運 進機關 送志書”暨方誌講堂活動

贈書儀式後,胡憶東主任受邀作《武漢的規劃傳統與未來》專題講座。他從武漢百年規劃的歷史背景和階段演進切入,從武漢城市發展的階段性中汲取經驗做好武漢2049遠景發展規劃,圍繞經濟轉型、科技進步、社會轉型、空間轉型四個維度促進武漢城市轉型,根據理念轉型、空間轉型、策略轉型、成果轉型四個方面完善武漢總體規劃。他還講解了武漢城市規劃管理和實施創新與探索,提出了將武漢建設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國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效便捷的樞紐城市的具體策略,全面展示了武漢的城市力量,描繪了武漢的發展藍圖。他指出,對城市史和都市史的研究需要深厚的歷史觀作指導,也需要多領域、多專業、多部門的共同努力。

武漢地方誌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王勇祥主持活動並作總結髮言。他認為,方誌工作著眼歷史,修志問道,以啟未來。規劃工作傳承歷史,立足現實,規劃未來,有很多共同點和合作契機,要加強兩者之間的聯結,做到傳承歷史、立足現實、實現未來,共同為建設三化大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出貢獻。

繼8月開展了“史志文化進社區”“送志書進軍營”活動之後,這次我辦又走進機關送志書,為武漢城市建設規劃工作者送來了史志成果。下一步,武漢地方誌辦公室將繼續開展“方誌六進”等系列活動,講好武漢故事,為七軍會的舉辦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