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什麼都可以,千萬別送名牌包!」

“送我什麼都可以,千萬別送名牌包!”


第一次去美國的時候,我問我媽說:“你要我幫你帶什麼?”

我媽這個高級知識分子,並沒能免俗,她毫不猶豫說:“幫我挑個包吧,COACH的就行,或者其他你看到好看的。”

那時候我還小,分不太清名牌包和名牌包以及名牌包之間的區別,於是就按照“我覺得好看”的原則,給她挑了一個CK的包——帶回國給她,她只看了一眼,然後那個包就被永遠的丟在家裡儲存間黑暗櫃子的角落裡,和其他別人送給她的她不喜歡的包堆在一起。

“送我什麼都可以,千萬別送名牌包!”

後來我長大了,然後第二次去美國,我又問我媽:“你要我幫你帶什麼?”

她還是原來那個她,依舊讓我幫她帶包,唯一的區別,是她變得更有錢了而已,所以她說:“普拉達、Gucci、LV或者愛馬仕,都行。”

這回我長了記性,又長了教訓,在名牌包商店裡挑了又挑,參考了又參考,最終幫她買了兩個,一個Gucci,一個愛馬仕。

結果她只瞧了兩眼,就一皺眉頭說:“哎呀,這個包‘這裡’我不喜歡,那個包‘那裡’我不喜歡……”

我坐在沙發上,默默聽完她一陣挑剔。

然後聽見她說:“扔了挺可惜,那我送人好了。”

她並沒有送人,那兩個包和當初的CK一樣,被“打入冷宮”遺忘在家裡的儲存室裡——後來有一回,我去儲存室打算搜尋幾瓶同樣被她遺忘的好酒送人,打開一個櫃門,一個Gucci“奪眶而入”,另一隻愛馬仕在Gucci身後“猶抱琵琶”“欲語還休”。

“送我什麼都可以,千萬別送名牌包!”

等到我第三次去美國時,我就學乖了,我問我媽:“你有沒有哪一款包看中的,要我幫你帶的?”

她想了一下,沒想到具體哪一款,但又有些不甘心,最後和我說:“那你帶個故事回來說給我聽,要精彩的。”

我如獲大赦,然後心懷感激地出發,那一次到美國,我沒有逛任何購物中心,沒有去任何名牌店,沒有買任何奢侈品。

回國後,我把我在UCB遇見的喜歡的人、有趣的事,通通一股腦事無鉅細和我媽說了一遍,從中餐說到晚餐。

那特麼是我記憶當中,我們母女之間最長的一次對話——那天媽媽很開心。

那天我也明白一個道理:物質到達一個界限之後,物質能夠換取到的快樂,在精神面前,簡直微不足道,不堪一擊。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在我大四那年,一個炮友從美國回來,路過北京,暫住我家,從行李箱裡拿出一個MK的包,說是送給我的時候,我拒絕了。

其實當時我心裡想的是:趕緊收啊!是你喜歡的款式!裝什麼逼!

然而那時候我還沒有完全徹底長大,所以實在忍不住裝了個逼,也是想要“學”一下我媽,於是一副坦然又隨意的樣子,對送包的他說:“我不要你的包,你送別人好了,你講個你在美國經歷的故事唄。”

他一開始是愣住的,估計怎麼都沒想到,我這個拜金的金牛座會拒絕。

然後他一口氣和我講了8個故事,其中最精彩的一個是:他找實習的時候,他當時的導師,一位在華爾街有頭有臉的人物,是如何“坑”了他。

其中最不精彩的是:他碰見高中童鞋,一個當年暗戀他的漂亮女生,然後兩人約了一炮。

哈哈,最後大家果然都長大了。

最後他也沒有把名牌包送給別人——我打死不收,他打死不帶走——然後那隻MK的包,就一直“歪躺”在我住所衣櫃的最底層。其實這算是我“間接”收下了,可是後來背過幾次,我就不背了,確實是我喜歡的款式,只是我突然找不到什麼理由背它。

“送我什麼都可以,千萬別送名牌包!”

確實有過一段時間,很迷戀名牌包,踩著高跟鞋揹著精緻的包包去實習,感覺頓時有了自信。

然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當我不背名牌包的時候,我居然,沒那麼敢做自己,像是少了些許底氣——我的自信,居然會需要依靠一個名牌包。

那一刻內心深處,為自己感到悲哀。

所以後來我開始背布袋。

各式各樣的布袋,上面印有手繪的原創圖案或是一句話:SHIT HAPPENS(天有不測風雲)、WE ALL END UP DYING(人終有一死)、SIMPLE SATISFACTION(小確幸)、施比受有福……

與此同時,強大自己。

後來乾脆,拎一個塑料袋就可以上街——要是不高興,隨時能把塑料袋丟在地上狂踩,當然,你特麼有本事可以試試狂踩一個LV...

而現在,大多數時候,我出門什麼都不拎了——手機鑰匙口罩,一切用口袋就可以解決。

想起大學剛開始的時候,每天揹著雙肩包去教室、體育館和餐廳——那個時候我對名牌包一無所知。

後來,我對它視若己出。

而現在,我對它熟視無睹。

並不是不喜歡名牌包了,好看的包,配好看的衣服,在合適的場景裡,我照樣很喜歡。

只是,現在名牌包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名牌包而已。

對名牌包,我沒有敵意。我排斥的是:拿著一個名牌包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心態——但我也並不羞於承認,我曾經有一個階段,確實是這麼想的。

後來我才明白:無論我手拿什麼,我都不會因此而高人一等,也不會因此低人一等,我始終是我,同樣的,你始終是你。

等有一天,你拎著一個塑料袋,卻能拎出如名牌包一樣的氣質和氣場來,你也還是你,一個不一樣的你。

等往後再有一天,你手裡什麼都不拎,卻能走到哪,都有一股獨屬你的,與眾個別的魔力和磁場——我期待看到那樣的你,我期待與那樣的你相遇。

“送我什麼都可以,千萬別送名牌包!”

你好呀,我叫劉可樂有個蛋,東七門非自由撰稿人,在微博1元出租自己。


“送我什麼都可以,千萬別送名牌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