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从事摄影教育至今,我听到这些话的次数,单位要以“千”计:

“老师,我觉得我拍的照片不错,我想学摄影。”

“老师,我微博照片粉丝十万加,是不是牛逼的摄影师了?”

“老师,现在人人都会拍照,我为什么还要学摄影?”

“老师,我凌晨五点去颐和园跟一群摄影老法师一起拍了荷花,你看我这照片怎么样?”

终于我在和同学解释完了以上内容,有的同学跑到我身边目光炯炯问我:老师,到底什么是高端摄影术?

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高端摄影术”这个词汇,是继“代做”之后,我听到的第二个国产专业词汇。摄影本身没有高低端之分是国外一直坚持的内容,所以对这个词的理解我重点放到了“摄影表达”上。毕竟拍照和摄影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确实从其思维及技法上,摄影艺术都要比拍照想的更多。

为了让同学们搞清楚什么是摄影艺术,今天我给同学们从街拍开始讲起,与大家分析讲解一下国外摄影艺术家以及你的Dream school的同学们都在怎么玩。

01“新纪实摄影”

控制!控制!控制!

据我不完全统计,学生与我第一次见面时给我看的照片中,90%都是街拍。其实也挺好理解的,国内摄影圈多数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摄影艺术就是手拿一个旁轴胶卷相机,有钱拿莱卡,没钱用富士,然后在大街小巷溜达,记录人间冷暖。

其中遛鸟老大爷和山区小学童出镜率颇高。

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学生们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是这种“神秘”风格的影子,而以我十多年的摄影学习经历来看,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申请国外院校这些作品新意不足且表达过时,如果不是主题契合,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我被回怼过几次,学生举出的例子也很统一:森山大道的高对比和薇薇安麦尔的传奇人生一样是经典,现在也很震撼啊!

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森山大道作品

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Vivian Maier作品

可是同学们,你并没有生活在这些大师们所在的图像匮乏时代,他们所创作出的经典,在其基础上更是有了千般变化。简单和大家举一个例子,Philip-lorca Dicorcia是一位颠覆纪实摄影的优秀摄影师,在他的代表作“Heads”中,Philip将摄影闪光灯安装在了路边工地的脚手架上,同时在地上做了标记,而他却躲在远处隐蔽的地方,当有行人走到地上标记的地方,他按下快门,远程遥控的闪光灯被同时引闪。所以最后的照片中只有被拍摄的人被一束戏剧性的灯光照亮,而其他背景则是黑的。

这一技巧,国内摄影师逐步有人在用,但在学生中并未普及,但在国外院校中却早习以为常。而我在美国求学及工作阶段所接触到的更多新摄影技术,几乎没有在学生作品中见过,所以我给学生所传授的“如何控制形式,把大街当作自家卧室去创作”的多种方法,表达好了,帮助他们到达SVA、Calarts也是预料之中。

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Philip-lorca Dicorcia作品

02“摄影装置”

空间为纸,纸置为相

在绝大多数同学的思维里,摄影应该是一张平面图像,甚至是停留在屏幕上的一张虚拟图像,

每每跟学生谈起他们的摄影作品最终的呈现形式的时候,学生总是一头雾水:

“什么是呈现形式????”

“照片不就是在屏幕上看看么??????”

黑人问号上线。

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有个话虽然扎心但却是要和同学们说明一下:在你还没分清高光纸和亚光纸的时候,国外的学生已经把摄影装置化了。比如所有学习摄影的同学都必须要了解的艺术家Artie Vierkant——当代艺术中提出图像物化概念的主要艺术家。这样的介绍词可能不是很清晰,大家可以先看他的作品:

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Artie Vierkant作品

没错,这是摄影作品,经过国际各大艺术家及奖项认可了的作品。

从上面作品大家可以看出,摄影从来不局限在二维层面,Artie的作品便经常突破了图像的2D性质,以及图像与展览空间的关系,观者很难在他的展览中看到一张正儿八经的长方形的带框的照片,即便是有,也会被他用镜面的效果代替普通的纸张,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感。

摄影装置如今在英美摄影界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内容,但我回国之后和学生亦或一些摄影师交流时发现,大部分人说的是“哇好厉害,还能这样玩!”一部分说“这种作品是嗑药完成的吧”,但几乎没有人说过这句话“我做过。”,你看如果你掌握这种摄影创作方法,最起码站在国内摄影的前端。

03“叙事性摄影”

叙事和表现只有一纸之隔

谈到叙事性摄影,有点基础的学生就会举出Jeff wall,Gregory Crewdson等大咖来夸夸其谈人家是如何通过一张犹如电影截图的图片讲述一个故事的。但如果想同学们要做这样的创作,我一般会建议学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能请到专业演员么?

你能买下一栋楼让你烧了拍摄么?

你能雇得起三十个摄影助理帮你打灯么?

很多同学选择放弃,但其实满足以上条件,还有个还有个梗在面前的无奈现状:你拍出来的图片可能是人家五十年前玩剩下的了。

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Jeff wall作品

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Gregory Crewdson作品

如何创新是摄影艺术家们永远的命题,关于叙事性当代摄影艺术家们早已不局限于单张图像的叙事性,而是不断探索图像图像叙事性本身的特性。

艺术家Sharon Lockhart的成名之作就是拍摄了另一个雕塑艺术家在画廊展览自己作品的照片。Sharon选择了四个垂直角度以客观的方法记录了这个作品的四个方向,通过展览形式把四张照片放在了展览的四面不同的墙上,探索雕塑和摄影表达方式的不同。

在我们的传统概念里,欣赏大型雕塑作品的时候观者需要在作品中不断地走动观察细节体会空间关系,我们称之为时间观赏作品。而摄影作品的欣赏则简单直接,观者只需要欣赏一张或者一组图像,我们称之为瞬时观赏作品。Sharon则打破了传统概念,让观者需要不断地走动才能看全四张作品,观察每张图像的细节来欣赏这组图像作品,将摄影变为了时间作品。

高端摄影——我们帝国“自嗨”的产物

Sharon Lockhart作品

以上不过是当代摄影艺术的冰山一角,各种故事底下也藏着很多难得的摄影理论,比如David Horvitz为什么一张抱头照就能叱咤各大美术馆、Amalia Ulman为什么发堆自拍照就变成了后互联网艺术的领军人物等等,掌握这些内容之后,你其实在眼界和思想层级上都比其他竞争者更高。

而各个国家及顶级院校又都有着自己的“怪癖”,比如说美国摄影界早已泛滥的Sara Oscar作品在澳大利亚却还是前卫的无法接受,英国摄影学习时老师会顺便把你培养成半个社会学家......

这些经过总结的国家、院校秘密或者“小怪癖”,你的作品集自然可以更好的投其所好,成为Dream school收割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