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放錯的資源」循環起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點建設亟待推進

讓“放錯的資源”循環起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點建設亟待推進

垃圾的另一個名字叫“放錯的資源”,生活垃圾中,有35%是塑料、紙張、織物、玻璃等廢品,屬於可回收物。如果這些再生資源能得到充分回收和循環利用,將為整個城市的生活垃圾“減量”。一些再生資源回收業人士提出,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還需加緊推進。

高價收購廢品

在胡埭鎮香檳花園小區西門一側,有一間方形活動板房,內部面積約10平方米,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可回收物,只剩靠門的一塊巴掌大的地方擺著一張小桌子和一把椅子,算是工作臺。門口地上放著一杆電子秤,大多數時間,工作人員都在跟它打交道。

採訪的時候,一位阿姨騎著三輪車運來一車廢品,已經全部分好類別,礦泉水瓶和紙盒用不同的蛇皮袋裝著,工作人員幫她把東西卸下來,一一過秤,隨後到工作臺跟她結賬。阿姨表示,這裡回收的價格比市場上高一點,所以願意送到這裡來。

在胡埭,一共有兩個這樣的回收點,均由綠山回收公司運營。其負責人陰定權介紹,每個網點可以覆蓋周邊2公里範圍內的小區,舊玩具、舊家電、塑料瓶、紙盒、舊衣服等等都可以送過來。同時,一些在其他廢品收購站賣不出去的、低價的泡沫板、玻璃瓶,這裡也照收。平常一天可以回收 500-600公斤的廢品,週末、節假日還要多一些。

小區內設專屬箱體

除了小區外的有償回收網點外,小區裡面還設置了一組專門針對可回收垃圾的分類垃圾箱,將可回收垃圾細分為金屬製品、紡織品、塑料製品、紙製品、閒置物品五類,還有幾個抽屜用來投放有毒有害物品,包括電池、過期藥品、電子垃圾等。箱體比一般垃圾箱要高大一些可以容納150公斤左右的紡織品,以及70公斤左右的紙製品,而且設鎖,東西投進去以後,居民是無法取出的。“這個垃圾箱是無償回收的,一個星期清運一次”,陰定權介紹,其中以紡織品、塑料以及紙製品垃圾最多,每次都被投滿了。“但剛投放的時候,也會有人把它當成普通垃圾箱,經常把生活垃圾也扔進去,像舊衣物如果被生活垃圾汙染了,就沒法再回收了,我們派引導員在這裡待了一個半月才給糾正過來,現在運行狀況良好。”

廢品去哪兒了?

回收來的廢品在小區附近的網點先要進行粗分類,紙歸紙、瓶歸瓶,簡單打包起來,再由運輸車運送到位於惠山區的綠山公司的分揀中心,進行細分類。陰定權介紹,公司一共有4個分揀站,每天的吞吐量為120噸。其中最大的一個面積1400多平方米,設在一個老舊的廠房內,裡面共有21位工人,所有人分組工作,有金屬類、紙製品、塑料以及綜合類。

陰定權介紹,所有的再生資源都進行市場化運作,按照行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廠家。金屬垃圾一般是送到鋼鐵廠,紙製品送到洛社的造紙廠,塑料製品發往蘇州,綜合類裡面,還能利用的送往二手倉庫分揀、出售。“比如舊衣服,能穿的,一部分捐掉,一部分出售,不能穿的,做成擦機布,會有工廠專門來購買。”這些可回收垃圾被賣到材料加工廠以後,經過資源再生的方式,重新得以利用。“像透明的礦泉水瓶,蘇州的塑料加工廠就是把它們用高溫壓成塊狀、然後製成再生顆粒,這些顆粒可以繼續製作全新的塑料製品。”

加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綠山公司這種通過就近網點或者專屬垃圾箱回收的方式,自去年9月投放以來,在垃圾減量方面起到一定效果,拿香檳花園來說,胡埭環衛部門做過統計,該小區原本一天收55桶垃圾,現在每天可減少9桶。目前包括胡埭在內,總共在錫城佈置了53個網點和箱體。“但是垃圾分類不應該一兩家公司的單打獨鬥”,陰定權坦言,與鄰近的蘇州相比,錫城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推進相對比較慢。

“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現在城裡面已經基本看不到廢品收購站,收購站大多搬遷到城鄉結合部或者鄉下去了,這讓許多想賣廢品的市民無從下手”,陰定權表示,隔壁的蘇州城區廢舊商品回收網絡體系建設推進較快,從2010年開始,至今已累計建有108個社區回收點,並建成投運三個分揀中心。社區回收來的廢品被運抵中心分揀站,進行加工、打包和中轉,中心分揀站由政府投建,公開招投標市場化運作。

記者發現,在2016年由無錫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臺的“無錫市‘十三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中,也已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納入重點建設項目。當中提到,到2020年,將新建社區物資回收網點,項目建設規模8000平方米。同時,還將新建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及平臺、分揀加工中心、精深加工項目,項目建設規模60000平方米。

除了體系建設之外,在垃圾的運輸方面,陰定權也遇到了難題:“一般都是用三輪車來運輸,因為用汽車的話,進小區裡面噪音大,而且成本也高。但是三輪車上路後經常被處罰,是否可以參照快遞車那樣,發放臨時牌照?”

(晚報記者 王晶/文、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