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發核武器的艱辛之路:蘇聯撤走專家,氫彈三次投擲失敗

在20世紀50年代,蘇聯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緊接著蘇聯又成功試爆了氫彈,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成功掌握兩彈研發和生產技術的國家。按照中國和蘇聯簽署的合作協議,蘇聯想中國分享核武器的研發技術、材料和工業體系。不過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中國和蘇聯的外交關係因為一系列原因急劇惡化,最終蘇聯單方面撕毀合約,並且撤走一切資料和專家,終止了對中國的技術和工業援助計劃,這也使得中國不得不走上獨立研發核武器的艱險之路。

中國研發核武器的艱辛之路:蘇聯撤走專家,氫彈三次投擲失敗

中國獨立研發的第一套核動力反應堆裝置,代號為“596”,選擇這個代號的原因是因為其是在“1959年6月”開始生產的,蘇聯專家撤走的時候也帶走了一切的圖紙和資料,讓中國工程師只能從頭開始研發。憑藉科學家強大的記憶能力和反向推力能力,在1965年中國成功研發了第一顆原子彈,並且在羅布泊地區進行了試爆。第一次的試爆是將原子彈放置在一座是三十米高的鐵塔上。為了你能夠解決原子彈的投送問題,在接下來中國陸續使得了轟-6轟炸機和東風-2型導彈進行試射。

中國研發核武器的艱辛之路:蘇聯撤走專家,氫彈三次投擲失敗

在1966年10月27日,一枚東風-2型中程彈道導彈攜帶一枚1.2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在西北隔壁上成功引爆,成為了少數幾個可以完成彈-彈結合的國家,平息其他國家對中國核武器打擊能力的質疑。在原子彈成功爆炸之後,中國又開始了氫彈的研發工作。在1967年6月17日,中國開始了第一顆國產氫彈的試爆工作。根據檔案資料顯示,這顆氫彈的爆炸當量達到了330萬噸TNT,足以在短時間內對敵方的重要城市和軍事基地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中國研發核武器的艱辛之路:蘇聯撤走專家,氫彈三次投擲失敗

在完成氫彈的陸上試爆和導彈試射之後,中國開始在強-5攻擊機上進行改造,以便這款主力攻擊機可以攜帶核武器進行空襲核打擊。當時,一架強-5A攻擊機攜帶一枚小當量氫彈進行試爆,但是因為機械故障原因飛機三次均未成功完成投擲工作,最終只能返回基地進行維修。在其降落的時候,基地內的所有飛行員和工作人員已經全部撤離,好在成功降落之後地勤人員成功解決了掛載的機械問題,最終強-5A攜帶這枚氫彈成功完成投擲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