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實踐」創新主題活動 促使代表常「回家」

「理论实践」创新主题活动 促使代表常“回家”

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人大常委會針對部分代表“選區意識”不強、回原選區不經常,代表反映選民訴求不夠和選民對代表認可度不高等問題,結合西陵區實際,創造性地開展了“代表回家”主題活動,積極拓展代表回原選區聯繫選民的途徑和方法,圍繞促“回家”、常“回家”和“回家”做點事等方面著力,取得了明顯成效,有效地促進了代表與選民的緊密聯繫,增進了選民對代表的信賴。

搭建平臺讓代表能“回家”

區級人大代表是由各選區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從一定程度上說,“選區”就是人大代表的“家”,代表回選區就是“回家”。

建陣地,讓代表“回家”有場所議事商事。西陵區人大常委會以三級架構建陣地,促進聯繫選民全覆蓋。一是在街道建“活動室”。在各街道建設不少於 20平方米的“代表之家”,制定代表活動、學習、述職等 6項制度,為代表學習交流、議事商事、反映選民意見提供保障。

二是在社區(選區)建“聯絡站”。讓代表回“家”接待選民更加方便。三是在物業小區業主委員會建“活動點”。在 225個小區業委會建立代表“活動點”。

拓渠道,讓代表“回家”更便捷一是“代表回選區”,確保每位代表都能最方便的“回家”。二是“代表進網格”,社區為進網格的代表建立信息檔案,定期邀請代表參加社區活動。三是建立“互聯網 +選民服務”。在社區公示欄公開人大代表信息,公佈接待選民“日程安排表”。將進入網格的人大代表信息錄入社區信息網,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鏈接宜昌人大代表履職服務平臺“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互動之窗”,實現選民網上“掛號”和“點單”代表可與選民約定時間見面,聽訴求、說想法、提建議。

強意識,讓“選區意識”深植代表心中。強烈的“選區意識”,是代表能“回家”的重要動力。一是組織上培養。區人大常委會採取”大會集中學””專題針對學””小組交流學”等多種形式加強培訓工作,在培養代表“選區意識”和履職能力上下功夫。二是活動中養成。各代表小組“組團服務促發展、惠民生”“人大代表西陵行”等各類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讓代表在聯繫選民活動中養成“選區意識”。三是機制上約束。建立代表履職檔案,確保“一人一檔”。建立社情民意登記簿和代表履職手冊,將代表履職情況予以公示,有效加強選民對代表的監督,增強代表的“選區意識”。

健全制度讓代表常“回家”

代表們能“回家”,但“回家”後做什麼?這是“代表回家”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所在。因地制宜健全制度,突出代表的選區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真正讓代表“動”起來,讓代表常“回家”看看。

健全接待制度,聽取民意常態化一是集中接待。各代表小組每年 6月和11月開展“代表固定接待日”活動,集中到選區接待選民,集中收集選民的問題,由街道人大工委整理後交區人大常委會轉區政府辦理。二是輪值接待。每月安排 2名代表到街道“代表之家”輪流值班,進行專題接待,收集選民反映的具體問題。三是回訪接待。每季度組織代表回社區“聯絡站”進行一次回訪接待,瞭解選民訴求落實情況,並再次聽取選民後續訴求,及時“查漏補缺”。一年多來,共組織開展代表各類接待活動 39場次,參加活動的各級代表419人次,接待選民 2000人次,收集各類社情民意 1000餘條。

健全走訪制度,體察民情精細化一是繪製網絡圖表訪民情。根據各街道的分佈建立起 8個代表活動小組,制定代表入戶網絡圖,實現走訪全覆蓋,提高入戶走訪的效率。二是藉助社會組織納民言

。依託小區業主委員會、社區“幫你工作室”等社會組織,藉助活動走訪選民,徵求選民的意見。三是結合重要活動入戶。充分利用“文明創建”“人口普查”等活動,組織人大代表進家入戶,收集社情民意。在活動中,246名各級人大代表組成的 84個走訪小組累計入戶走訪 423戶,提出建議 616件,15名代表與 22戶困難群眾長期結對,建立了穩定的幫扶關係。

增強成就感讓代表想“回家”

對代表在“代表回家”系列活動中收集的社情民意和提出的議案建議,認真對待並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督辦,尊重代表的“勞動成果”,增強代表的成就感,讓代表享受到“回家”的樂趣。

完善社情民意處理流程,增強選民對代表的“信賴度”。規範了接待、交辦、督辦、反饋等“一條龍”流程,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迴音”,增強了選民對人大代表的信賴。一是梳理分類。在社情民意收集活動後,及時召開研判會進行認真梳理、綜合分析,科學分類。

二是及時交辦。對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由街道人大工委協助代表進一步開展調研、撰寫代表建議;對於涉及面較窄,處理相對簡單,直接交辦區直部門辦理;屬於諮詢類的問題,向有關職能部門諮詢瞭解,及時答覆選民。三是及時反饋。各承辦單位在收到代表收集到的社情民意 3個月內將辦理情況反饋給交辦單位,由交辦單位通過點對點或面對面等形式跟蹤辦理進度,並及時回覆代表和選民。

提升建議辦理質效,提高代表身份的“含金量”一是聚焦熱點加大建議督辦力度。對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重點問題的建議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領銜督辦。二是創新方法,推動建議辦理落實。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召開座談會徵求部分與建議辦理利益相關的群眾對辦理工作的滿意度意見,背靠背”測評打分,進行合議票決。三是合力攻堅,全力解決疑難問題。採取常委會專(工)委分口督辦、代工委日常督辦、街道人大工委跟蹤督辦的方式,將人大代表反覆提出卻一直未能解決的難點問題一一記錄在案,實行跟蹤銷號管理,直至全部辦理完成。

強化激勵,增強代表的“榮譽感”一是堅持表彰優秀代表建議和代表小組。在綜合考量代表建議的基礎上,通過民主投票、集中評選的方式,對優秀代表建議和代表小組進行表彰。近年來共表彰優秀代表建議 40條,優秀代表小組 16個。二是組織履職優秀的代表外出學習。每年對履職優秀的人大代表開展外訓。共組織外訓班 8期,參訓代表 80人次。三是開展代表風采展示。挖掘優秀代表事蹟,通過報社、雜誌、電視臺和網站等媒體宣傳推介,增強代表的“榮譽感”,進一步增強代表履職的積極性。

審核:郭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