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遥远?

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开发能够像人类一样与人类交互的计算机程序——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在60年代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大脑编码,它非常擅长识别对话关键词和从脚本中响应。在2016年,亚马逊发起了Alexa奖,这是一项年度竞赛,旨在建立一个机器人,它能“在人们的热门话题上连贯、引人入胜地交谈20分钟”:这个奖项现在已经达到350万美元。

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1950年在论文中提出,交谈能检验智能。如果一台计算机能像人一样对话,它就能像人一样思考。他由此获称“人工智能之父”。自1991年以来,这些智能机器人开发者每年都联合起来争夺勒布纳奖,这是一个图灵测试竞赛,其中机器人试图说服人类,他们是人类。比赛分为金、银、铜三等奖.如果程序不仅能以文本方式通过交谈测试,在音频和视频测试中也能过关,则获金奖,赢得10万美元和一枚18K黄金制金牌;如果它能在更长时间文本谈话中迷惑住至少半数裁判,则获银奖;如果未达到以上标准,则每年测试中迷惑住最多裁判的程序赢得2000美元和一枚铜牌。但从1991年首届比赛至今,尚无程序达到金奖或者银奖标准。

智能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遥远?

在中国我们最常见的智能机器人是微软的小冰,在微博上可以看到她进化的状态,比四年前要强大了不少,现在已经升级到了第6代,不过她现在还是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规的知识问答方面,智力估计和6-8岁的儿童相当,当然不是说记忆量,那记忆量绝对是百科全书的水平。而且中国的小冰应该是为中国定制的,对世界其它国家,甚至美国自己的事情都是一问三不知,很多先进功能应该是被锁住了。

智能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遥远?

当然,现在世界上最牛X的Google Assistant在去年的Google I/O 大会上开发者大会上还祭出了另外一个杀手锏:Actions On Google 将支持“事务(Transactions)。这意味着开发者不仅可以通过 Google Assistant 来沟通和查询资讯,还能够通过 Google Assistant 来进行身份识别、支持、通知、收据、账户、日程管理都等功能。

智能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遥远?

比如你今天有很多工作很忙,有很多琐碎的事务要安排,比如开会,写作,邀请客人,聚会用餐,在日程中按照指示给机器助理,用关于日程安排的模糊命题测试她。是否周五下午两点去联合广场开会,是否我们可以在12点之前喝咖啡或吃午饭?事情变得很复杂,但很快,机器人助理最后提议向你的客人建议在你的家里见他是最合适的。

事实上,智能机器人已经在我们身边潜伏,很多游戏里比如王者荣耀里很多都是智能机器人在和人类战斗,智能客服,智能无人机,智能安检,智能驾驶,你或许很快发现,智能机器人已经无处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