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美贸易摩擦看持续时间会有多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日美之间曾发生过“东芝事件”标志,开启了长达几十年日美贸易摩擦的开端。当时美国对向苏联出口数控机床的东芝公司下了3年禁令,不让东芝机械公司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当时美方认为,美国在半导体技术、光纤技术、智能机械技术领域已落后于日本。

从日美贸易摩擦看持续时间会有多长

从历史上看,日美贸易摩擦是两国整体关系在经贸领域的某种缩影和反映,反过来又对这一双边关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日美贸易摩擦的“烈度”与美国的全球战略息息相关,美国处理对日贸易摩擦的轻重缓急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其全球战略的。在冷战中前期,政治上的主从关系和日美同盟决定了美国在经贸问题上的对日容忍。美国对日本采取“善意的忽视”和自我克制的态度,为的是巩固西方阵营。而1990年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霸主,日本转而成为美国需要防范甚至遏制的对象,在经贸领域日本甚至成为威胁美国一霸独大的主要来源,美国对日本的容忍度自然而然就相应下降。而2005年以后,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在亚太地区中的战略作用得到了重新认识和界定,日美同盟对美国国家利益而言具有了新的意义。

第二,日美贸易摩擦与美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变化密切相关,既要看到绝对实力的升降,更要关注相对实力的起伏。当日美经济差距明显时,贸易摩擦就不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矛盾,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反而有助于成为美国国力和战略的补充。反过来,当日美经济差距缩小乃至出现逆转时,无论是出于国内保护主义的驱动,还是出于大国战略的考量,限制和打压日本就成为美国对日贸易的根本战略。时过境迁,当日本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之后,日本已无力也无意挑战美国经济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恰逢其时地使美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焦点由日本转到了中国。

第三,日美贸易摩擦与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变迁无不关系,这一价值观直接地反映到美国国内的政治气候和政官商的三角关系之中。整体上而言,美国是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式的市场经济,与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日本式资本主义有着显著的差异。但在不同的时段,美国国内占据主流的经济意识形态又有所差异。进入80年代以后,以供应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在美国一度居于主导地位,进入90年代之后战略性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又开始从学界走向政界,这对日美贸易关系的平衡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然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的时候,采取了一些非常好的措施。

一是通过部分妥协来拖延时间,日美汽车和半导体摩擦持续了二十多年,现在也在拉锯之中。

二是采取自主限制出口的措施,再采取在美国当地设立工厂的方法。

三是增加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

而从美国历史上来看,1930年6月美国《斯姆特-霍得关税法案》通过时,很少有人预料到,这是一场绵延十年之久的贸易纠纷的开端。而日美贸易摩擦前前后后到现在快也30多年了,中国要发展,其贸易摩擦结束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困难。也许指望这次2000亿美元关税结束就抄底A股的朋友可能会失望了,看看日本1990年后股市发生了什么就知道了,从年线上来看,和A股现在的技术面非常的相似。虽然历史总在重复,但不会是简单的重复。

从日美贸易摩擦看持续时间会有多长

花絮:

从日美贸易摩擦看持续时间会有多长

当年,现在的对华强硬派,年仅30多岁的莱特希泽在里根政府担任副贸易代表。他故意将美方的谈判提案折成了纸飞机扔向对方,使得日本谈判人员方寸大乱。在日方代表发言时,他还拆开手机零部件把玩,以表达轻蔑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