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除一切微博褪去所有唱功,何潔用一首歌將自己「徹底打回原形」

《以愛迴向》:一部關於何潔重生的現實主義題材的黑白影片


一生中要經歷多少次轉向,又會往哪裡轉,可會有終點?這可能是人生中最捉摸不定的命題,決定它的,往往都不是你正奔著的方向,而更多是你來時的路。

譬如今天的何潔,會唱起這樣的《以愛迴向》。

刪除一切微博褪去所有唱功,何潔用一首歌將自己“徹底打回原形”

猛一聽這首《以愛迴向》,竟有些不敢相認的感覺:這大概是我印象中她所唱過的最樸素深沉也最寧靜幽遠的歌曲,而大多數人更為熟知的那個何潔,從來都是敢想敢做時髦活潑的性情女子,更多時候都是炸炸乎乎大大咧咧的,說爆烈應當都不為過。儘管她也不止一次的演唱過抒情安靜的歌曲,但都不曾像這一次唱《以愛迴向》,她簡直是收起了全身的鋒芒,將曾經張揚的四肢和聲帶都蜷縮進了一方小小的心靈的暗室,整首歌沒有一處高音,幾乎都只是在用鼻音和弱聲輕柔地哼唱,其輕其弱仿若暗室裡一簇微微搖曳的燭火,風一吹就要熄滅。

刪除一切微博褪去所有唱功,何潔用一首歌將自己“徹底打回原形”

詫異吧?


只是細細地回想下來,便就覺得,其實也沒什麼奇怪了——這樣的演唱風格,不正是何潔最初吸引到人的地方麼?

將時間推回到2005年6月10號,第二屆超級女聲賽成都賽區20進10的比賽現場,當時才19歲的何潔唱了一首《寂寞保齡球》,作為一直在關注這個比賽的專業音樂記者,在她演唱這首歌之前,我根本沒注意到成都賽區還有這樣一個選手,而這首歌這後,我開始四下向人推薦這個選手,後來我跟周圍很多同行的朋友交流起何潔時,一致認為這個姑娘最吸引到我們的地方,就在她在這首歌主歌部分鼻音哼唱的方式,而相對在副歌部分轉向炸裂的衝擊式演唱,她在前面部分對氣息和情緒的精準控制,相對於她19歲的年齡,就顯得更為難能可貴。

只是對於競賽性質的舞臺,對於綜藝性質的節目,當然還是炸裂衝擊式的演唱更能令各方皆大歡喜,《寂寞保齡球》令何潔倍受各方肯定之後,她的強力能量,她的活潑熱烈,她的豪爽率直的部分便輕而易舉地被放大延展,直接延展成她接下來很多很多年主要的從藝方向,既包括演唱的,也包括為人的。19歲的女孩,還沒有做好準備,便與同樣沒做好的準備的內地偶像事業一下子衝到了行業的頂峰,高處不勝寒啊,隨之而來的轟轟烈烈與馬不停蹄,讓她們也幾乎沒有可能再回到起點踏實地補好準備了,只能順著所謂潮流與成功的模式為方向,無知無畏地往前衝。

刪除一切微博褪去所有唱功,何潔用一首歌將自己“徹底打回原形”

去年的《金曲撈》播出後,我曾和節目的音樂總監,也是國內首個定位音樂製作人劉洲討論過何潔,他說,何潔是個歌唱的好手,但可惜的是,一直沒有唱對歌,很大的原因應當在於,她從前決定不了自己要唱什麼,而那些決定了她唱什麼的人,也未必真正懂得她該唱什麼,所以一直被帶偏了,現在她自己做自己的主了,也慢慢找到回自己真正該唱的路子了。這番話,我深以為然。

如此,《以愛迴向》,也算得是終點又回到起點的一次演唱方式的迴向了吧。


但也不盡然。

歌唱方式的選擇,與歌手自身的演唱能力,在行業中的經驗閱歷,以及不同時期的人生體驗和思想領悟能力,甚至是製作人的設計要求都有關係,而對於一個具有專業素質的歌手而言,它應該更與作品本身的主題意境有關。

《以愛迴向》當然與13年前的《寂寞保齡球》不同,它是一首純白描式的作品,通篇都是冷僻而冷靜的文字,緘默而落寞的畫面,如此的晦暗而深邃,如此的超脫與釋然,這些都是從前的何潔很少會唱到的東西。

學院派出身的劉胡軼,他的作曲風格向來都是以深沉唯美的路線為多,有很強的人文氣息,《以愛迴向》這首歌,本就來自一首古典風格的俄羅斯DEMO,交到劉胡軼手裡,更是走了極簡的風格,沒有大的情緒起落和複雜的層次結構。

火星電臺黃少峰寫的歌詞,也是畫面清寥而抽象,全是各種碎片化的意象跳進跳出,而每種意象都是點到為止的寥寥數筆,這也決定了歌手在演唱時的情緒不會在明顯的邏輯化的層次推進,全靠歌手自己把握住一種整體的情緒來成為串聯起這些詞意碎片的邏輯。

這樣的作品,要求的是一個極簡,極淡卻又必須極穩的何潔。

而何潔真的做到了。


這考驗的就不僅僅只是歌手演唱技能技巧的問題了,而需要更高的審美意識與思想領悟能力,它更與一個歌手自身的成熟度有關。

首先是業務上的成熟度。藝術行業常有一句話:最簡亦是最難,less is more.面對如此簡略的曲式結構,歌手如何將自己的渾身武藝化繁為簡,用近乎稀釋的聲音質感去消解那種心如死灰的落寞,如涓涓細流般導向醍醐貫頂的釋然,這得要求何潔有多強的內斂功力,若不是歌唱技術成熟到一定地步,面對這樣一首表達愛之複雜糾結主題的作品,是很難把演唱的音量和能量收的恰到好處的。

刪除一切微博褪去所有唱功,何潔用一首歌將自己“徹底打回原形”

然後是心性和審美的成熟度。技術層面的整體要求和細節把握,還會有製作人進行規劃和把關,但能否真正唱到深入到位,還是得看歌手自身對作品的認知和領悟程度,能否真正get到作品要傳達的精神內核,最重要的是,歌手得自己自然而坦然地接受:這樣唱是對的,這樣唱是美的。已經32歲的何潔,應該是也到了能夠領悟到唱歌並非只是靠聲音來唱的年齡了,已經出過四張完整專輯,兩張EP,加上各種影視插曲單品個人單曲前前後後唱了差不多80首歌的何潔,也無須再向誰證明自己能不能唱有多能唱了,應當也明白歌手們經歷過用嗓子唱歌,用心唱歌,用腦子唱歌,拼到最後,最難和最美的,都得是用心性和審美唱歌,無招勝有招,方為至境。

刪除一切微博褪去所有唱功,何潔用一首歌將自己“徹底打回原形”

當何潔成熟到可以放下一切,於是,便唱到了可能是她從藝以來最高級的一首作品。


當然這樣的成熟表現,來自於機會,也更多來自於自身的歷煉,無論是職業生涯中的,還是個人生活上的。

這機會應該要感謝《以愛迴向》的製作人火星電臺,國內最有氣質和格調的樂隊之一。《以愛迴向》是在繼《親愛的遊戲》、《現在到永遠》之後,今年火星電臺和何潔合作連發的第三張單曲。把這三首單曲按順序依次聽下來,能感覺到一個明顯的邏輯軌跡:《親愛的遊戲》基本上還是在讓何潔唱當下眾人皆知的那個何潔,只是讓她唱的更時髦更輕鬆,接下來,用一首原超載樂隊的作品《現在到永遠》,用打碎原作的方式順便打碎原來的何潔,試著刺激出她改變與突破的姿勢,到了《以愛迴向》,便是破繭而出的重生了。火星電臺最迷人的地方,在於他們熱衷於用氣質來做歌手,用時髦但不張揚的手法,帶著歌手玩一種冷調卻高級的味道,從前的何潔,最缺的可能就是這樣的機會,這樣的味道,而她的潛質裡其實是有這些東西的,只是沒有多少人相信她其實是有的,沒有多少人願意或捨得將何潔身上那些炸眼的爆款的東西全掉扯下來,全身只剩下黑白二色,而火星電臺做到了。

刪除一切微博褪去所有唱功,何潔用一首歌將自己“徹底打回原形”


但最主要的,還得是何潔自己捨得也願意將自己身上的這些玩意兒全扯下來。最終她竟然真的做到了,這既與她的意願有關,也更與她的經歷有關。

“她摔斷了她的脊背/摔碎了讚美”,《以愛迴向》的開篇,一上來即道盡了何潔這13年從藝生涯的全部——誠然,在內地新世紀後出道的藝人當中,何潔大概要算是經歷摔打最多爭議最多的之一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一句,最終激起了何潔想要徹底打碎自己告別過去的意識,反正在《以愛迴向》發佈之前,何潔清空了自己的全部微博,以及微博文字背後的各種是非過往。

令何潔飽受摔打與非議的,不僅僅只有事業發展上的種種風雨,也包括感情道路上的道道磕絆。《以愛迴向》卻正是一首講述愛,講愛的雙方,講愛的兩面的歌曲,歌詞中用兩個在愛中失落的形象,一位在夢想中跌倒、站起、跌倒的女人、一位在現實裡無明將盡卻不自省的男人,來試圖解析“有情人有始無終”的因果去向。這也都太容易令人聯想起現實經歷中的何潔。

刪除一切微博褪去所有唱功,何潔用一首歌將自己“徹底打回原形”


人一生中無法突破自我,往往總在於或過於沉溺或不敢正視自我深處的那個夢魘,《以愛迴向》一上來就把何潔的人生夢魘直推到所有人無法忽視的故事焦點。

這首歌的原曲DEMO原來是一首特別古典的曲子,帶有俄羅斯樹林荒闊憂傷的氣息,火星電臺更是以70年代Fender Rhodes電鋼琴的豐富復古音色,重新揉和打造歌曲中分明的空間感,令這個夢魘更像迴盪在荒蕪空曠裡的幽靈。何潔用極輕極淨的聲音,挑破這困擾了她如是多年的夢魘, “就在她決定起身重來的那一回/人們把那束鮮花凋落成同情的眼淚/她說 謝謝 我還沒急著贖罪”, 所謂看破才能突破,這一唱,何潔於混亂中找回平靜,於平靜之中找回自己的聲音本色,於本色中找回自己個性中的自信與堅定,于堅定中找回愛的真正力量與方向,於是,“她在回家的路上/長出了翅膀/他在愛人的眼中/看見了光芒”。

所以,《以愛迴向》,其實也可以看作是火星電臺導演何潔主演的一部關於何潔重生的影片。在介紹編曲構思時,火星電臺就曾說過,“想做得聽起來像是看一部電影的樣子,而且是那種波瀾不驚的現實主義題材。”並且還是一部黑白影片,黑的是不堪的過往,是包裹的環境,是試圖和解的心魔,白的是空洞的現實,是放下的姿態,是破殼而出的光線。

刪除一切微博褪去所有唱功,何潔用一首歌將自己“徹底打回原形”

而何潔真的就這樣完成了這部影片。

關於她的現實主義可能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而關於她的波瀾不驚,可能就大出你的意料之外了。只是,當你暫且放下“何潔”二字,屏住心性沉住氣聽下來,三分鐘,然後再重新想想“何潔”這個人,或許就會在疑慮中洞然若明,會在她的收的姿態中看到涅磐而生的翅膀,在她的抑的思緒裡看到清醒徹悟的光芒。

這,也正是“迴向”的意義所在。

刪除一切微博褪去所有唱功,何潔用一首歌將自己“徹底打回原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