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記得有句歌詞叫“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恰好可以用來形容南方和北方。

當南方還在如施耐庵所說“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時,北方卻像黃巢所言:“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當“熱狗”不再是一種食物,而是一種狀態,避暑就成了南方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一次,我與北方有個約會,誓將夏天過成秋天!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去過北方不少城市,對於哈爾濱,總有一種莫名的好感。

就像一本書,如果瀏覽過一遍,難免會喪失新鮮感。但再次前往哈爾濱,卻依然充滿期待。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提起哈爾濱,也許有人會聯想到中央大街、太陽島、防洪紀念塔,但誰也不能忽略掉聖.索菲亞教堂。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聖.索菲亞教堂始建於1907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東正教教堂,紅碑結構,巍峨寬敞,教堂平面設計為東西向拉丁十字,牆體全部採用清水紅磚,上冠巨大飽滿的洋蔥頭穹頂,統率著四翼大小不同的帳蓬頂,形成主從式的佈局,錯落有致。

儘管聖.索菲亞教堂已經更名為“建築藝術博物館”,並喪失了教堂的功能,但仍是哈爾濱的地標性建築,與這座城市一同走過了風風雨雨。

之前雖然來過,卻無緣得見。然而,此時教堂處於維修狀態,只能從外面觀看,無法進入其中一探究竟。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獨在異鄉為異客,但要是碰到了熟悉的事物,瞬間有種“反客為主”的感覺。

比如,眼前的防洪紀念塔。

防洪紀念塔同樣是哈爾濱的地標性建築,充滿了濃郁的俄羅斯風格,為紀念全市人民戰勝1957年的特大洪水而建,一如定海神針,巍然而立。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也許季節會變換,人也會改變,但建築永遠是建築,始終如一。

身為路痴症晚期的我,只要一看到矗立在廣場中央的紀念塔,就好像打了一劑強心針,久違的熟悉感立刻湧了上來。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作為哈爾濱的母親河,松花江為這座城市提供了生命之水,哺育了千千萬萬的哈爾濱人。可以說,如果沒有松花江一直以來的無私奉獻,就不可能有哈爾濱的“光輝歲月”。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夕陽西下,晚霞映紅了江面,一如西施浣紗,美不勝收。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每當夜幕降臨,哈爾濱就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燈紅酒綠,流光溢彩。

身為音樂之城,又怎能少得了動人的音樂?

不止是中央大街,防洪紀念塔廣場亦是歌聲悠揚,風情萬種,令人忍不住駐步停留。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若是將聖.索菲亞教堂視為歷史的見證者,中央大街無疑是哈爾濱百年繁華的象徵。

中央大街亦是西洋風情之所在,歐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發展史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其涵蓋歷史的精深久遠和展示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舉世罕見。讀懂了這些建築,也就讀懂了這座城市。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中央大街很長,長到可以慢慢悠悠地逛上一整天;中央大街很美,滿眼皆是充滿歐式風情的建築;中央大街也很熱鬧,燈火可以徹夜長明。

沿著昔時的路線,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直奔那個心心念唸的舞臺,一樣的地點,只是,當時的人再也沒有出現。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不知不覺就過了一個春秋,曾經撥動心絃的旋律,如今在夜風中無聲告別。因緣際會的路口,現實向左,夢想向右,而我仍將負重前行。

音樂之都,越夜越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