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接续历史滋养 增添发展动能

忠县接续历史滋养 增添发展动能

忠州古城地图


忠县,一个有着2300多年忠文化传承的江边小城,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总人口102万,幅员面积2187平方公里,长江横贯县境88公里,是国家东西大通道沪蓉高速公路与长江黄金航道在上游地区的唯一交汇点。

巴蔓子将军的壮举,将忠文化升华为忠州的标志,成为忠州人共同的信仰

忠县接续历史滋养 增添发展动能

巴蔓子“刎首留城”

在忠县县城白桥溪大桥东桥头,在江上明珠石宝寨上的庙宇内,在涂井乡涂家村将军林广场,分别有一座执剑披甲的将军塑像。

这位将军,就是忠义盖世、威震巴楚的古代巴国大将军巴蔓子。

忠县县名的得来,忠县历史上大量忠义之士的出现,忠文化的千古传承,忠义精神的发扬光大,莫不与巴蔓子将军的故事及其影响有关。千百年来,巴蔓子一直影响着忠县,他活在世世代代忠县人心中。

忠县人不仅把巴蔓子将军的塑像请立在繁华的县城,还请立在风景名胜地,请立在山川大地上。因巴蔓子将军“刎首留城”而凸显的忠文化,在三峡库区忠县影响深远而广泛。

忠县接续历史滋养 增添发展动能

石宝寨

闻名遐迩的忠县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它建在忠县石宝镇长江北岸边陡壁孤峰的巨石之上。三峡工程修建后,随着水位上涨,这颗“江上明珠”成为长江上最大的天然盆景。

石宝寨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12层塔楼倚山耸势,飞檐展翼,造型十分奇异。在400多年前,无论体量,还是工艺,石宝寨绝对堪称那个时代的地标性建筑。

这么高大上的楼宇建成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巴蔓子将军住。这位忠义大将军,一直是人们最尊崇的英雄。

巴蔓子成为忠州人心目中的神,人们专门建造了一座巴王庙,用以祭拜巴蔓子将军。三峡移民迁建中,忠州人将巴王庙复建在风水宝地县城西山的白公祠内。

忠县人用各种方式纪念巴蔓子,其中最隆重的当数“三月会”。每年农历三月初四——传说中的巴蔓子忌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来纪念巴蔓子“刎首留城”的忠义之举,十里八乡甚者数百里之外的人们纷纷前来赶会。

明代忠州县令陈秉彝所作《禁土主庙大烛记》,记录着“三月会”的盛况:“每值会期,旗帜塞巷,金鼓鸣街,彩亭锦棚,相望盈道,乡城士女,走相拥挤,其男女之别已不讲矣……”

忠州古称临江县,西魏时设置临州。

因为一个人,改称一座城。巴蔓子将军的忠义,感动了大唐王朝最开明的皇帝。1384年前的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太宗李世民感念临州人巴蔓子、严颜“地边巴微意怀忠信”,遂改临州为忠州。

忠文化传承不绝,忠县历史上涌现出大量忠信两全的英雄人物

巴蔓子一腔忠义,舍身为国的英雄壮举气贯长虹,既感动楚王“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又感动巴王“葬其身亦以上卿礼”,更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忠州人,其精神不断融入忠州人的道德伦理及为人之道——不论何事都强调一个忠字。

巴蔓子之后500年,忠州又出了一个忠勇之士——蜀汉壮烈将军严颜。严颜面对威猛无比的张飞不低头、不下跪,高呼“吾州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最终折服了张飞,400年后,唐王朝还追赠他为忠州剌史。出土于忠县乌杨街道(原乌杨镇)长江岸边的乌杨阙,即是严颜将军墓前的石阙,如今是重庆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巴蔓子之后约1900年,忠州又出了一个威震四方以忠勇著称的女将军秦良玉。

明朝危亡时,秦良玉率兵万里勤王,与努尔哈赤的精锐部队正面交锋,屡挫强敌凶焰,令满朝须眉为之黯然失色。明熹宗天启皇帝为之亲书金匾“忠义可嘉”,封一品夫人;明毅宗崇祯皇帝召见平台,亲赋诗四章赐之;南明隆武帝亦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忠贞侯”。遍检华夏历史,女性获此殊荣者无第二人。

重庆直辖后评选重庆十大历史人物,忠县籍的就占3个:巴蔓子、严颜、秦良玉。

除了巴蔓子、严颜、秦良玉,忠州历代皆有忠勇之士,如东吴甘宁、西晋文立、明末高倬等均载于史册,光照汗青。

厚重的忠文化魅力无尽。陆贽、李吉甫、白居易、刘晏“唐代四贤”曾为官忠州,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文人墨客亦曾驻足忠州。

大量历史文物和遗迹遗存,佐证忠县是忠文化重要发祥地

大江奔流有水辅生,青山绿水依之所靠。自古以来,人类总是选择依山傍水之地繁衍生息。

长江流经境内88公里的忠县,地灵而人杰,人杰因地灵。让我们通过忠县这个全国文物大县的文物、遗迹遗存,去感受这座临江古城的发达过往与历史沉淀。

忠县接续历史滋养 增添发展动能

忠州博物馆

文物承载历史。2018年建成的忠州博物馆,是重庆区县中最大的博物馆。这里有着已经发掘出来的2万多件馆藏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33件、三级文物464件。馆内展陈有刘宋“两铢”“永光”“景和”铜钱,战国夔凤纹青铜镜、汉铜鸠杖首等珍贵文物。

忠县接续历史滋养 增添发展动能

忠州博物馆展厅一角

忠县接续历史滋养 增添发展动能

馆藏文物


忠县接续历史滋养 增添发展动能

馆藏文物


忠县遗迹遗存数量多分量重。

“山城蜿蜒傍山起,大江环抱山之址。飞阁危楼层垒然,人家都在烟雾里。”这是清朝进士王尔鉴在《登忠州城远眺》中对忠州古城的描述。

修建三峡水库时,忠县这座古城因半淹而向后迁建。王尔鉴早已作古,忠州老街的东坡路、苏家梯子虽然沧桑,却依然健在。

在忠州老城东坡路老街中间的古城门旁,有块“巴蔓子刎首留城处”牌子。相传这里就是古代巴国大将军巴蔓子刎首留城处。站在古城楼上,可见大府邸、孙家院子、潘牌路、苏家梯子等古迹。

忠县接续历史滋养 增添发展动能

忠县白公祠

忠县白公祠位于县城西山,系明崇祯三年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任忠州刺史而建的祠庙。公元818年,白居易被贬任忠州刺史。他在忠州为官时,忠国事,劳民事,劝农生产,鼓励农桑,身先躬行,省事宽刑,怜老爱子,开山修路,植树种花,与民同苦乐,写下了百多首诗词。

秦家上祠堂位于洋渡镇上祠村,是明代巾帼英雄秦良玉的祖籍地,为重庆市一级保护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秦良玉故居,在县城之西的护国村,沿着鸣玉溪逆行数公里即达。

位于忠县洋渡镇的明代冶锌遗址,是500多年前古代忠州工业发达的见证。2013年6月至8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对忠县洋渡冶锌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两座保存完好的冶锌炉。

我国已确认的古代炼锌遗址有36处。位于忠县洋渡镇的冶锌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40至60米,埋藏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三峡地区乃至全国所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结构最清晰的明代冶锌炉。

忠县接续历史滋养 增添发展动能

中坝遗址

位于县城北6公里处㽏井河的中坝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140米,总面积5万平方米,它是忠州早期人类活动的一处重要遗址,被誉为“大地史书”。中坝遗址文化层多达78层,年代从距今约五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南朝、唐、宋、明、清至近现代,基本上没有大的缺环,其文化信息的蕴含量难以估量,是峡江地区五千年历史的缩影和见证,是三峡库区最具价值的古文化遗址。

中坝遗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盐业生产遗址。特别是其中陶器煮盐遗迹世所罕见,为我国先秦时期盐业生产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98年,中坝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的发掘为认识和把握重庆三峡地区的古代文化面貌以及建立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学者指出,重庆三峡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应命名为“中坝文化”。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忠县丰富的盐资源,大量的盐岩溶解后成为盐泉,从岩缝中流出。㽏井、涂井等溪河边分布着众多盐泉。历史上忠县制盐场景恢弘壮观。忠县中坝遗址是我国目前唯一经过正式考古发掘证实的最早的盐业生产作坊遗址。

忠县接续历史滋养 增添发展动能

模拟制盐场景

从文献记载看,忠县从汉代到现代的1962年,一直没有中断过盐业生产。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临江县(今重庆忠县)有盐官,在监(今㽏井)、涂二溪,一郡所仰;其豪门亦家有盐井。”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十三江水》中记载:“江水又东,径临江县南,王莽之监江县也。《华阳记》曰:县在枳东四百里,东接朐忍。县有盐官。自县北入盐井溪,有盐井营户。”清道光版《忠州直吏志》记载忠县涂井、㽏井两盐厂有盐井34眼,分别取名上沙井、杨井、古市井、箭尾井等等。至清同治年间,以上34眼井仍存,以后部分盐井时开时闭,直至1962年4月全部关闭停产。

据忠县文物局统计,忠县不可移动文物共计10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

传承忠文化,弘扬忠德,当代忠义模范辈出

2000多年来,忠县忠文化传承不绝,忠义之士、忠德之人辈出。

全国道德模范吴林香,13岁成为家庭顶梁柱,肩负起照顾母亲、外公、外婆和弟弟的重任。

全国劳动模范李淑娥,数十年如一日,默默照顾非亲非故的30多名孤寡老人。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周泽武,在老板跑路后,作为小包工头的他历时8年,艰辛打工,向56名工友偿付了拖欠的93万元工资。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黄一志,卖掉长途汽车,拿出全部积蓄,改建自家酒厂为康乐院,给空巢老人一个温馨的家。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郑定祥,作为一名“棒棒”,在万州街头帮人挑了价值近万元的羽绒服。雇主走丢后,他在寒风凛冽的大街上一连四五天寻找走失的雇主。面对别人的诧异,他一句“缺钱不一定就缺德”感动了千万人。

重庆市争光贡献奖获得者黄永明,在暴涨的洪水中,不顾生命危险救起别人家的4个孩子,却痛失自家被洪水围困的小女儿和孙女。

中国好人、重庆市道德模范杨钢,在天津8·12爆炸事故中,作为忠县籍消防战士,他第一批冲进火海,不畏死亡,“最帅逆行”于火场之中,最终壮烈牺牲。

中国好人冉海,在父亲急需用钱治病的情况下,他面对10余万元横财毫不动心,留在银行门口等待失主。

中国好人陈玉洁,12岁时母亲去世后,独自一人挑起重担,带上瘫痪父亲进城打工,用瘦弱的双肩和坚韧的性格诠释大孝的真义。

中国好人何燕,面对一张不记名获奖彩票,她本可以随时兑换一台价值8万多元的小汽车,但她不仅不为横财所动,主动打电话通知彩民来领取。在对方电话已停机的情况下,她贴启事、录广播、报警四处寻人,终于在兑奖期限的最后两天找到远在杭州的中奖彩民田立伟。

中国好人向光荣,在重庆开往忠县的大客车上,作为驾驶员的他用娴熟的驾驶技能,10秒钟内三次点刹冷静应对,让路遇险情的大客车转危为安,确保了46名乘客的安全。

中国好人冯启忠,危急关头,60多岁的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跳入刺骨的山坪塘中,成功救起3个落水的孩子。

目前,忠县已有53人荣登“重庆好人榜”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忠勇、诚信、求实、创新”的忠文化内涵浸润着一方水土,孕育着这座城市,成为忠县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历史向前推进,社会不断发展,忠文化的本质内涵越来越清晰:忠勇、诚信、求实、创新。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乃天下之纲纪。忠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深度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忠县人的忠义,不仅表现在传奇人物身上,也体现在百万忠县人的血脉之中。为建设三峡工程,忠县共移民10万余人,忠县人为了国家的发展,义不容辞地选择背井离乡,把忠县数千年的忠义精神,传播到祖国各地。

忠县人把忠诚写在岗位上、落到事业中,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古老的忠州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忠县成为重庆主城区以外的首个全国文明城市。

忠于祖国,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生态,给全国人民一江清水。忠于人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去年以来,忠县连续5个季度GDP增速保持全市第一。一幅“诗意山水·活力港城”的美好画卷,在绿水青山中徐徐展开。

文字由忠州日报综合陈仁德、毛倩等有关资料

图片由陈储德、毛幼平、范红娟等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