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如人生,据说每个人都能在一首情歌中看到自己的爱情

导读:我们往往被一首歌打动,或许起初是因它的旋律,真正让你泪流满面的往往是那一两句直戳内心的歌词。歌词如人生,爱情已经是现在歌词的灵魂,我想借歌词来聊聊少年时的爱情。

歌词如人生,据说每个人都能在一首情歌中看到自己的爱情

一首好歌,往往可以唱得人泪雨纷飞,唱得人如痴如醉,唱得人激情澎湃,唱得人热血沸腾。

90后总感觉自己是听着杰伦的歌长大的,从《手写的从前》里的情人节卡片到《晴天》里的为你翘课……一首首满是初恋的回忆,虽然结局不一定圆满却温馨美好。

听周董的新歌《等你下课》,歌词中写到:当我学会做蛋饼,才发现你不吃早餐……在我感觉却是多了几分成年人爱情的辛酸和无奈。

前段时间室友听这首《等你下课》听得在宿舍整整哭了一个晚上,她说那首歌就是写给她自己的,那是一个年少的故事。

歌词如人生,据说每个人都能在一首情歌中看到自己的爱情

他们相识于小学,小学同桌了六年,小学生的爱情就是他揪揪她的小辫子,她追着他满操场跑。她说那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

那时不知道成绩原来那么重要,不知道什么是喜欢一个人,单纯的喜欢跟他嬉闹,喜欢跟他一起上学放学,看见他跟其他女同学一起玩会莫名的生气……

后来男孩走了,去另外一个地方上学去了,走之前给女孩写了一封信,说他觉得她是班上最好看的女孩了,喜欢她的笑容,喜欢她的天真,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了联系。

女孩一直都很努力,十年后,女孩考上了大学,在大一那年他们无意中相遇了。

那晚下了很大的雨,他们在附近的一个咖啡厅里坐了一个晚上,十年没见了感觉大家除了长高了其他的都没怎么变,他们聊得很平常,互相问了这些年过的怎样。

回去的时候男孩鼓起勇气跟女孩说:如果你愿意我们现在还能在一起吗?我可以放弃现在的工作去你上学的城市……男孩说了很多,但女孩拒绝了。

后来我问她为什么,难道是不喜欢了?她说不是,是不合适。

是啊,一个在外漂泊了多年,一个寒窗苦读多年,生活轨迹早已经不一样,这种为了一个人放弃一切的做法在女孩看来也是是不理智的。

歌词如人生,据说每个人都能在一首情歌中看到自己的爱情

有人跟我说,越大越觉得爱上一个人好难,已经很久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单纯的喜欢一个人,心甘情愿的付出不计结果。

庄心妍有首歌《耳听爱情》里面写到:渴望爱情,总不够勇敢;或多或少都有些阴影在纠缠;短暂的感情,只因那时还年轻;给予的承诺比什么都要动听;已输不起,所以更加犹豫。

都说毕业季是分手季,然而现实却是很多爱情在萌芽期间就被看得见的分手扼杀在摇篮里了。

前段时间闺蜜打电话给我说她失恋了,我很好奇,因为她并没有跟我讲过她有男朋友。

原来他是比她大一届的学长,今年七月份刚毕业了,他们认识在学长大四那年,她经常去学长实验室做实验,学长也一直很关照她,经常陪她做实验到凌晨,就这样两人私下也一起吃饭看电影。

在闺蜜看来他们就跟谈恋爱没有什么区别,我问她没有想过表白吗,她说她知道他们不可能,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地方的,毕业后都想回到自己家乡陪在父母身边。

在学长毕业走的那天他们一起吃了晚饭,她没忍住问学长有没有喜欢过自己,学长说,有,从她进实验室第一天就注意到她了,听到这她眼泪瞬间就下来了,接着问那为什么不在一起呢?

学长只说了三个字:对不起,然后他们就结束了送别宴。回来后学长给她发了很长一段文字后就把她删了。

闺蜜那天晚上给我整整打了一个晚上的电话,说他们是因为不够喜欢才会这样结束,说她已经不知道什么才叫真正喜欢一个人,喜欢一个人难道不是应该义无反顾,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吗?她说他们都太自私,电视都是假的,人果然都是更爱自己。

歌词如人生,据说每个人都能在一首情歌中看到自己的爱情

我时常都在问自己如果是我会做怎样的决定,什么样的爱情才能够称作爱情,电视剧里那种可以为了所爱的人上刀山下火海的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个问题太难了,没有人能够给爱情下定义,爱情或许就就是如果王菲在《传奇》里唱那样: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又或许只是年少时的一时冲动,遇见一个自己喜欢有喜欢自己的不容易,能走到最后更加艰难。

就像前段时间因为前任3火了很久的一首歌《体面》写到:分手应该体面,谁都不要说抱歉,何来亏欠,我敢给就敢心碎。

有人说在一起的时候就该好好珍惜,分手了也不要说抱歉,看得见未来又怎样,谁又能说现在恩恩爱爱的情侣就一定能走到最后,只要当下是相爱的就不应该放弃,至少曾经相爱过。

婚姻和爱情往往被人联系在一起,然而又有多少人最终是嫁给爱情了呢?

婚姻往往被现实打败,正如大家常常说的,最后陪你走进婚姻殿堂的不一定是最爱的人,但一定是最合适的人。

追求自身发展没有错,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能找到一个喜欢的人共度一生是缘分,最后还是希望每个女孩都能嫁给爱情。


【本文版权归< 小情话大学堂 >所有,你想听的小情话,这里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