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長治古村落之十二琚寨:古建築里濃縮著長治性格

尋訪長治古村落之十二琚寨:古建築裡濃縮著長治性格

圖為:賈家高樓

尋訪長治古村落之十二琚寨:古建築裡濃縮著長治性格

圖為:九龍壁

尋訪長治古村落之十二琚寨:古建築裡濃縮著長治性格

圖為:琚寨地圖

尋訪長治古村落之十二琚寨:古建築裡濃縮著長治性格

村莊是人類最早的聚落,村裡的一磚一瓦,每一個建築構件都體現著人們的所思所想,凝聚著一方水土的獨特內涵和一方人的性格特徵。地處太行之巔的長治縣,伴隨著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的滌盪,沉澱出一個又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村落。

蔭城鎮琚寨村,就是隱藏在這萬花叢中的一枝獨秀,將長治人的性格從遠古一直保存至今。 A 小小村莊透出精秀之氣

琚寨村不是特別大,卻非常乾淨,村口的玉皇觀高高聳起的兩個塔樓默默訴說著時光的變遷。記者一進村就被村莊裡精美的古建築吸引了。

登上玉皇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磚雕九龍壁,龍身凹凸有致,栩栩如生。市博物館古建築專家楊巧靈介紹說,這座九龍壁是明代風格,雖然規模不大,但是雕刻精緻,而且琉璃光澤鮮亮,雖歷經數百年,仍不失風采,而玉皇觀正殿的樑架則是明顯的元代遺構。

在與村民的交談中,記者得知,琚寨古名“鳳凰村”。玉皇觀中的碑碣記載:“雄山古心正之,錚錚環海勝地,唯上黨之險峻,列土分封獨鳳凰,安孰是為記,鳳凰村之古名也。”此碑刻的年代和時間雖無明確標記,但廖廖幾句碑文卻明示後裔:琚寨古名鳳凰,位於上黨險峻之地。

從玉皇觀出來,記者一路打聽,來到賈家宅院,它真正的主人是當地的名醫。賈家宅院始建於明代,現存五座院落,還有一座四層高樓。雖是行醫之家,但是從殘存的院落裡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門庭、窗欞、斗拱,或是木雕、石刻,還是磚雕,都透露出一股儒雅、精巧之氣。賈家高樓的門很小,卻是長治特有的鐵裹門,鐵皮儘管鏽跡斑斑,但那股精巧之氣依然長存,默默地訴說著蔭城鐵貨在明清時期扮演著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主角,創造出“日進斗金”的商業奇蹟。

還有那讓人看一眼就終身難忘的花廳窗欞。小小的木製構件鑲嵌到房簷之下是那麼的巧妙、合適,一座院落就因這一小塊精緻的木雕有了讓人流連忘返的資本。

看到眼前的賈家宅院,讓人不禁聯想到長治縣經坊村陳家大院獨具匠心的石雕、磚雕和木雕。楊巧靈說,長治的建築特色和蔭城鐵貨的暢銷有關,和精益求精的潞商文化有關……富甲一方的先人更看重建築的精緻程度,可以小,但一定要精。 B 賈府宅院深藏文化底蘊

賈家宅院地處村子中央,記者剛到大門口,就看到了門樓正中上方懸掛著磚雕的“耕讀醫馨”四個大字,傳遞出主人對耕種、讀書和行醫的重視程度。

已過花甲之年的賈世華就是賈家的後人,至今仍居住在大宅院裡。他說,賈家的祖先從明朝開始行醫賣藥,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不管天氣多麼惡劣、道路多麼難行,如患者需要,都要出診,贏得了百姓的交口稱讚。

賈家宅院一進六院,整體佈局為主院帶偏院,每一院都特色鮮明,分工明確,院中有院,門內有門,廳堂樓閣,錯落有致。進入大門,正前方的地面上鋪著一幅用砂石雕刻而成的陰陽八卦圖,直徑達3米左右,圖案清晰、雕刻精緻,既含有風水之意,又將中醫陰陽和諧的宗旨展現出來,表明了主人的身份。沿著八卦圖正前方的石甬道就進入了第二院,院門左右放置青石石礅,進門之後,有三間南廳房,一間西耳房,東西房各兩間,北中位置,為五步臺階式的一座儀門,上有木雕、磚雕,雕刻栩栩如生,顯示出主人的品位和喜好。穿過儀門,是第三院,正房三間,房頂因年久失修坍塌不少,但是大梁上的畫梁仍在,那些寓意吉祥的四季花卉、五福捧壽、富貴牡丹等圖案依舊清晰可見。

第四院和第五院是兩個對稱的小院。在第四院的過廳門楣上,刻有“唯耕唯讀”四個大字,這就是賈家的祖訓,讓後人將耕作和讀書擺在同樣重要的位置。

從四、五院出來,便進入第六院,這一院也是賈家宅院的標誌性建築——賈家高樓的所在地。這座高樓有四層,高約二十米左右,結構堅固,差不多有現在的五層樓那麼高。頂層的東西和後牆共有五個窗戶,二、三層各有拱形窗戶三個,一層兩窗戶間有一拱形門。尤其獨特的是,進入高樓的門扇被鐵皮裹著,上面釘滿密密麻麻滿是鏽跡的門釘。

楊巧靈解釋說,賈家高樓是賈氏先祖為避兵匪特別修築的高大建築,能夠完整保留下來實屬不易。更加難得的是,高樓的“鐵裹門”是非常獨特的,充分反映了當時蔭城鐵貨技藝的高超水平。

上世紀50年代,琚寨村“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先進事蹟”引起了人民作家趙樹理的關注。1952年至1960年,琚寨村成為趙樹理了解農村、瞭解農民的一個窗口。他深入生活,尋找創作素材,先後以琚寨村的人物原型創作了《鍛鍊鍛鍊》和《五里坡》等小說。他還建議琚寨開渠引水、植樹造林,並修改創作了澤州秧歌劇《開渠》,將其改為上黨落子進行彙報演出。

2009年,趙樹理文學研究基地、趙樹理舊居、趙樹理塑像在琚寨村揭幕,為這座歷史悠久的村莊注入了更加濃厚的文化底蘊。 C 取財有道飽含潞商精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潞商不管是經營鐵貨生意,還是涉及其他領域,保持不變的是其對信譽的高度重視,以及對行業技藝的精益求精,這種嚴謹治商的態度一直貫穿在潞商的性格之中,成為潞州商賈文化的一大特色。

說起商賈文化,世代居住在這裡的琚(也作璩)家最具代表性。琚家老祖先帶領“七十二人下江南”的故事,在琚寨可謂是婦孺皆知。琚寨距“鐵府”蔭城不過五里,村裡以生產鐵貨為生的家庭作坊非常多,尤以盛產耐用、不易生鏽的“荷花釘”享有盛名。琚家利用這一優勢,組織村中的青壯年勞力不斷摸索,提高鐵貨的易用性和耐用性,做起了販運鐵貨的生意。他們靠肩挑、背扛、車拉,把質量上乘的鐵貨運往南方,在那個交通極不發達的時代,琚寨人依託誠信保證著貨物的質量和交貨的日期,用良好的信譽攫取了第一桶金。

建立了品牌名聲之後,琚寨人增開了多家鋪號,由單一的鐵貨專營,逐步轉化為多種經營,琚家的生意越做越大,社會聲譽日益抬升,許多慕名前來訂購鐵貨的商販竟然不知道原本的村名,只知道是琚家人居住的村寨,久而久之,鳳凰村就變成了琚寨。正如《長治市地名志》記載:“鳳凰村中琚姓大戶人家於江南做生意,財勢極大,為官江南,後便以琚姓打頭,取寨堡堅實之意,更改名為琚寨村至今。”

琚寨商人的成功,和他們的經商理念密不可分,那就是守信誠信,履行信義,做事先做人。或許這也是潞商文化的精髓吧!

翻開歷史,那些人和事早已變作一行行文字、一段段故事為後人傳誦,但琚寨村留下的古建築群像是一位位飽經歲月滄桑的老人,雖然青春不再,可是風骨猶存,誠實守信的性格不改,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長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