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二阿哥)

胤礽(二阿哥)

胤礽

人生大概

清太子愛新覺羅·胤礽(yìn réng)(1674-1725年),乳名保成,清聖祖玄燁第七子,母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故在胤礽剛滿週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他是清代歷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國官方正史上最後一位明立皇太子。幼聰慧好學,文武兼備,代為祭祀、監國,頗具令名,康熙帝對皇太子最為重視與寵愛,卻因教子失當、兼之康熙朝後期黨爭紛亂,致太子人格分裂,歷經兩立兩廢,終以幽死禁宮收場,被追封為親王。有詩見《熙朝雅頌集》、《晚晴簃詩匯》。

早年經歷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巳時,皇后赫舍里氏誕育皇子,由於難產,在兩個時辰後的申時便去世。再得嫡子與突喪皇后兩件事的同時發生,給年輕的皇帝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在他為皇后做出諸多出人意料的善後之事後,做出一個更加驚人的決定:冊立襁褓中的嬰兒為皇太子。

康熙十四年六月初六日,康熙帝即欲立剛滿週歲的胤礽為皇太子,諭禮部曰:"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已及二齡。茲者欽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胤礽為皇太子。爾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

陽文篆書“皇太子寶”

冊封吉日選定在當年十二月十三日(該日恰為胤礽親兄、嫡長子承祜的生日)。吉日前一天,即十二月十二日,康熙在親自檢視了祭祀用各項祝版後,以冊立皇太子,祭天地、太廟、社稷,及太子母后仁孝皇后。

皇太子胤礽出痘痊癒恩詔十二月十三日,週歲僅一歲零七個月的胤礽即被正式冊封。康熙入太和殿舉行冊立大典。皇帝親自檢視御座前桌上放置的金質冊、寶,落座後接受眾人三跪九叩之禮。由於太子年幼,本十分繁雜的程序有些許損益:如皇帝派使臣(以輔國公葉伯舒、都統大學士圖海為正使,戶部尚書覺羅勒德洪、兵部尚書王熙為副使)到達景仁宮(康熙生母慈和皇太后昔日所居寢宮)後,先把冊、寶、御杖放於宮前鋪著黃緞的桌上。太子太小,完成不了必要的禮儀,於是授權其乳母抱著他跪在桌前接受冊、寶(正使授冊,副使授寶),在御杖前行三跪九叩禮,向皇帝謝恩,使者亦向小太子叩頭。之後,她抱著太子,跟隨手捧冊、寶的太監至皇帝前覆命。最後,皇帝使臣把御杖送到皇帝宮中,向皇帝並報慶典完成。

當日,康熙率諸王、貝勒、貝子、公、及內大臣、大學士、都統、尚書、精奇尼哈番、侍衛等,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行禮。

立儲原因

康熙帝的曾祖父努爾哈赤、祖父皇太極臨死之前都沒有公開確定並宣佈皇位繼承人,努爾哈赤死後由八旗旗主公推新汗,皇太極死後由實力較強的諸王、大臣議立新君。由此引起爭奪大位的事件,幾乎兵戎相見,使政權瀕於分裂的危險。

歷史教訓

沒有處理好太子與皇子的矛盾

明朝諸王"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清朝諸王"內襄政本、外領師幹",這樣太子與皇子便發生矛盾。康熙帝本意是培養教育皇子,卻使他們增長了對權力與財富的慾望。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為轉移,也不是皇太子主觀意志所決定的。諸皇子成人之後,賜封世爵,分撥人口,建立府第,設置官署,對內臨政,對外領兵。各自所屬人員又"各庇護其主",甚而糾集黨羽。這本身就容易與皇權產生某種矛盾。如果設立皇太子,其地位高於諸王,近於皇帝,又必然為諸皇子所不容,使矛盾更趨複雜。康熙帝兩立兩廢皇太子,既是皇帝與儲君矛盾,也是太子與皇子矛盾尖銳化的集中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