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问答掀起问答经济新浪潮

付费问答掀起问答经济新浪潮

问答经济声势渐起

29日网上曝出消息,今日头条签下了300多个知乎大V进驻悟空问答。悟空问答最初的名字是头条问答,今年6月,头条问答更名为悟空问答,也打算在问答经济的浪潮中分一杯羹。为了短时间内增加用户,并保持用户的黏性,增加与其他问答平台竞争的实力,今日头条选择了“挖墙脚”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

当然,没有钱是挖不动“墙脚”的。今日头条给大V们的价码是每篇200至500元不等,一个月最少发布10篇内容,每篇不少于500字,需配图,每月一万封顶。也就是说,签约大V的年薪在24000到120000之间,今日头条每年要为此支付720万到3600万元。今日头条为大V门提供高于普通白领的年收入的同时,相应的是要求大V在悟空问答发布过的内容,不可以再发在知乎、百度知道、果壳、简书等与悟空问答存在竞争关系的各大平台。

今日头条以草根自媒体流量带来的红利起家。虽然掌握了大量的流量,但是“造血”功能不足,优质原创内容缺乏是不争的事实。今日头条的内容粗浅,标题党层出不穷被人诟病已久,它急需优质的内容增强平台的品质提升用户粘性。而今日头条的悟空问答,实际上属于知识付费的另一种形态,用户无须付费,而是今日头条自己付费去养优质内容的答主。

付费问答打响平台混战

网络付费问答正在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各大平台一个新的盈利模式。近年来,很多平台都推出了付费问答的功能,像微博推出了微博问答,知乎推出了知乎Live。还出现了一系列专门的问答类APP例如分答、会会、靠我等。有一些团队则利用微信运营了付费问答模式的公众号,像微博大V和菜头的付费问题公众号槽边往事、汽车圈内的付费问答平台大家CARS车问等等。

有很多人认为花钱问问题很不值得,大家已经习惯了以往在网络上免费获取答案的模式。但是也有人对此表示支持,付费问答不仅仅是得到了一个答案。因为其他人围观答案是需要付费的,大多数平台的围观费用是1元钱,围观的收益会分给提问者和回答者,很多平台会从中抽取平台费。也就是在获取优质知识、建议的同时还有机会获利。

2016年5月,王思聪入驻分答成为分答的答主,在平台陆续回答了32个问题,像“请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您的人生还有什么买不起的?”、“我替几千万适龄女性问吧,请问你的择偶条件是什么?”、 “如果你现在以普通人的身份白手起家,你会选择从什么产业切入?为什么?”等类的问答吸引了大批围观者,提问的价格也从提问一次3000元涨到了问一个问题4999元,而王思聪也在两天内靠分答赚了23.8万元。很多答主均认为付费问答的模式,因为这样可以通过价格门槛挡住很多无聊的问题,让真正需要建议的人得到帮助。

知乎也表示,知乎的知识付费产品知乎Live讲者超过2000 人,讲者平均时薪已经过万。付费问答当中的红利显而易见,当然也引来了各大付费问答平台的混战。

付费问答该何去何从?

在人们热衷于付费问答的同时,不少网友已经开始发现付费问答的内容逐渐变得参差不齐。有一些靠收智商税、蹭热度赚钱的答主活跃其中,严重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而且很多情感类、星座、心理类的问题比较容易受人追捧,而真正有知识性的学术回答少人有关注,这也让付费问答逐渐变得娱乐化甚至低俗化。

如今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启付费问答平台目的是为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为网民们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的“干货”,而付费则是网民们分享优质知识的代价。如果,各大付费问答平台不能遏制住问答质量下滑、答主鱼龙混杂的情况,平台很快就会像现在的今日头条的现状一样,内容原创力不足。

保证问答质量,才是吸引到流量的长久之计。靠一时的噱头、炒作是不能让付费平台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