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提出將租借大灣區30平方公里建60萬港人新城!目測惠州最合適

香港提出将租借大湾区30平方公里建60万港人新城!目测惠州最合适

粵港澳大灣區有望為香港帶來的廣闊發展空間,一直受到社會關注。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棠昨日與傳媒茶敘時,建議在大灣區內發展20至30平方公里、可容納50萬至60萬人居住的港式新市鎮,解決香港居住問題的燃眉之急。

談及具體做法,鄭耀棠希望中央租借土地給香港,並研究讓香港擁有該土地的管轄權或高度行政管理權,令其成為香港的第十九區。

他認為,這一個港式新市鎮應以公屋為主,#惠州#、#中山#、#珠海#等城市都是潛在的發展目標。

這一計劃目標可能希望借鑑“深汕合作區”的飛地模式!

香港提出将租借大湾区30平方公里建60万港人新城!目测惠州最合适
香港提出将租借大湾区30平方公里建60万港人新城!目测惠州最合适

■鄭耀棠建議大灣區內建「香港新區」。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香港提出将租借大湾区30平方公里建60万港人新城!目测惠州最合适

鄭耀棠料可納60萬港人居住 實施港法由港管轄

為解決香港的土地問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鄭耀棠昨日建議由香港特區政府向中央要求,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內租借30公里土地給香港興建新區,預計可容納60萬港人居住,新區內實施香港法律,由香港管轄。

此舉是緩解住房需求的最理想方法,同時可帶動當地經濟。他表示已就該建議與中央官員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交流,並將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將建議形成港區人大議案,正式提交。

鄭耀棠表示,香港迴歸21年來,地價騰貴,土地儲備大都納入私人地產商囊中,基層住房缺口愈來愈巨大,現在輪候公屋人數已逾27萬人,超出公屋申請門坎又買不起私樓的港人更數以十萬計,而基層困居劏房怨氣累積,隨時有些導火線就會形成燎原大火,威脅社會穩定。

他表示,認同填海造地的建議,但遠水難救近火,且填海和發展地區土地都會遇到層層阻力,沒十年八年都難以見效,廣大基層無力買房形成的積怨已「火燒眼眉」,故向內地要地建立香港新區,是緩解住房需求最有效的方法。

鄭耀棠透露,自己早前與同事往惠州、珠海、中山等地考察過,他心目中的選址是靠近香港、未充分開發的半島區域。

他說這樣的地方不少,而且大都較為落後,人口密度低。當地官員亦反應正面,因為相信計劃能帶動當地經濟。

他形容,這些地方坐船隻需一小時可抵達香港市區,隨著大灣區建設推進,往返香港的陸路交通也將十分便捷,有利香港建立新區,但具體選址現階段不宜透露。

鄭耀棠建議劃撥香港的新區完全實施香港法律,由香港政府管理,建立獨立邊境線和通關口岸,實施香港稅制和海關條例,該區原居民亦自動獲得香港居留權。區內參照當年興建沙田新市鎮經驗,興建公屋為主、居屋為輔,歡迎私人發展商興建商業樓宇。

同時,該區可由香港規劃署統一規劃,興建醫院、學校、商業區等,並引進銀行、商企及創科企等。他表示,以內地建樓速度,數年間就可提供數以十萬計的住房,由根源緩解基層住房需求。

鄭耀棠認為自己的建議有法理基礎。事實上,中央因應區域發展需要,常改變地方行政區劃分。如珠海建市前屬中山管轄,重慶以前屬四川管轄等。

他強調,香港已是國家的一個特區,在香港迫切需要發展空間的時候,中央劃撥一塊臨近土地給香港特別行政區,合情合理合法。同樣實施「一國兩制」的澳門,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授權澳門管理珠海橫琴一片土地,實施澳門法律,有先例可循。若建議獲中央接納,將是對「一國兩制」的豐富,推動大灣區補缺互補,有利於建設大灣區共同家園。

鄭耀棠表示,他將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將建議形成港區人大議案,正式提交,並希望特區政府早日向中央政府正式提出請求,積極推動他的建議。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發展前景,鄭耀棠表示,香港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區內裕缺互補,促進區內人文交流及經濟發展,把大灣區建設成一個共同家園,並協調區域高增值產業發展,實現互利雙贏,建設與國際接軌的合作新平臺。

【話你知】橫琴大澳門3倍 建新模式示範區

鄭耀棠提出的建議,引用了澳門管理珠海橫琴土地的例子。橫琴有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約為澳門的三倍多。2009年6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同意澳門政府將澳門大學遷往「粵澳合作專案用地」。

全國人大常委會2009年6月27日通過,授權澳門政府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

同時,由於橫琴的開發,京珠高速公路、太澳高速公路、廣珠輕軌珠海總站以及澳門輕鐵也開始被建議及研究延伸連接橫琴島上,以作珠海及澳門城市之間的交通連結。

香港提出将租借大湾区30平方公里建60万港人新城!目测惠州最合适

如果從土地面積上看:惠州比中山、珠海都有優勢

中山 / 面積

1770平方公里

珠海 / 面積

1696平方公里

惠州 / 面積

11159平方公里

惠州正謀劃與香港共建港惠科技產業園

5月1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訪問惠州,就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對加強兩地的交流合作進行商討。

在座談中雙方表達了合作意向: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連接粵東粵北及閩贛的樞紐門戶,惠州製造業基礎、土地資源與香港的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等優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特別是惠州的面積約佔粵港澳大灣區總面積的1/5,發展空間大。惠州希望兩地加強產業共建、創新協同等方面的合作。

據林鄭月娥介紹,香港土地資源有限,如何轉化科研成果,“就要靠大灣區的其他城市跟我們互補”,現在知道惠州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豐富的土地資源,

“比香港大了十倍,我非常開心”。

近年來,惠州明確提出,推動“港深創新+惠州智造”,並探索與香港、深圳等地共建產業園區,把惠州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據南方+記者從活動上了解到,惠州正謀劃與香港共建港惠科技產業園,並提出了推薦選址方案,以推動“香港研發、惠州轉化”。

座談會上透露,接下來,惠州將盡快科學選址,進一步分析研究港惠兩地產業情況,選擇兩地優勢互補產業作為園區主導發展產業;鼓勵支持香港研發創新團隊到產業園轉化成果,聚集香港科研、高校人才資源;突出青年元素,吸引更多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團隊進駐園區,努力打造幫助兩地青年實現創業夢想的國際化服務平臺。

據南都記者獲悉,在惠州的座談會上,林鄭月娥就香港惠州兩城互聯互通提出如下三問:

林鄭月娥:廈深高鐵現在是不是已經開通到深圳北,可以與港鐵接駁,直接到西九龍?班次多不多?

惠州:現在廈深高鐵已經可以到深圳北了,未來港鐵開通以後就可以直接到香港。

林鄭月娥:據說廈深高鐵有一票難求的問題?

惠州:下來贛深、廣汕高鐵開通將會分流很多的客流量,能一定程度地緩解廈深高鐵,特別是廣東北部、江西南部到香港、深圳的客運壓力。

林鄭月娥:惠州有沒有做遊艇的區域?

惠州:我們在惠東巽寮灣金融街已經有遊艇碼頭,比中山的要更大更先進。

“惠港特別合區”將騰空而起

2018年1月27日,時任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惠州希望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加大跟香港的合作,如充分利用香港的創新資源,及惠州產業的優勢,建設特別合作區,打造創新產業的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惠州市政協委員、惠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在張敏今年惠州兩會上,建議可以考慮建設“港惠特別合作區”,發展港惠兩地飛地經濟。

張敏介紹,“飛地經濟”是指兩個空間相隔、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協同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飛地經濟”的作用和吸引力在於可以繞過行政壁壘,給“飛入地”與“飛出地”政府帶來一舉多得的政策效果。對於“飛出地”政府而言,既有效解決了土地有限的瓶頸問題,又留住了稅源。對於“飛入地”政府而言,創造了新的稅源,還可通過用工本地化,緩解就業壓力。

“惠州和香港剛好符合‘飛地經濟’的特點,也具備基本條件。”張敏說,惠港兩地空間相隔,交通往來便捷,產業發展各具特色,又相互依賴,兩地政府合作意願強烈,時機千載難逢。

對於“飛地經濟”模式的設想和思路,張敏認為除了建立“飛地經濟”的載體——工業集中(園)區外,還要制定政策引導推動,建議採用“兩地共建共管”模式,建立“港惠特別合作區”。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激發合作動力,找準雙方利益需求點,制定相對寬鬆的規章,激活企業的內在發展動力。

同時結合惠州產業結構,將招商引資的重心放在需要重點扶持的產業或領域,並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招商引資體系,根據不同類型的企業,有針對性地轉換招商形式,如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等等。據東江時報、南方日報報道——

旅居香港的惠州籍鄉親有100多萬人

1.目前,旅居香港的惠州籍鄉親達100多萬人,在惠州居住工作生活的港胞及家屬有5萬多人。

2.香港是惠州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惠州累計批准設立港資企業8561家,佔全市外資企業比重77.8%,從業人員近40萬人;合同利用外資274.3億美元,佔全市比重63.2%;實際利用外資178.5億美元,佔全市比重61.3%。

3.香港是惠州最大的出口地,2017年,惠州對香港的出口額663億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29.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