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2018年7月21日,馬山縣委、縣政府在廣西區民語委召開馬山縣“壯族傳揚歌”保護傳承專家研討會。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此次研討會以梁庭望、羅賓兩位老教授精心研究、譯註出版的《壯族倫理道德長詩傳揚歌》為主要內容,在研究探討壯族傳揚歌的形成發展過程、歷史背景、核心思想、主要功能和價值的過程中,專家們還就如何保護傳承發展壯族傳揚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傳揚歌》是壯族民間倫理道德長詩的總稱,起源於隋唐,發展於宋元,形成於明清,主要流傳於廣西馬山及周邊縣等紅水河中下游地區以及柳江流域。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梁庭望、羅賓兩位老教授精心研究譯註出版的《壯族倫理道德長詩傳揚歌》,全面闡明瞭壯族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中應當遵守的道德和規範,並提出了道德教育和休養

的途徑和方法。《傳揚歌》的思想精髓主要體現在社會道德、家庭倫理和個人休養等三個方面,不僅具有社會教育功能,促進民族團結進步‍。2014年壯族傳揚歌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與會專家認為,《傳揚歌》是壯族人民的瑰寶,在一定程度上其可稱之為壯族的道德經。《傳揚歌》積極健康的道德箴言,對現代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行為規範等仍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保護傳承和發展《壯族傳揚歌》需要人們去深度挖掘和分析其民俗文化的表現形式、藝術魅力、思想內涵、社會功能等,其對民間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當下社會和諧風氣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學術價值與實踐意義。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馬山縣是壯族駱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民族民間文化底蘊深厚、多姿多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成效顯著,是著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會鼓之鄉”。被譽為馬山“文化三寶”的壯族三聲部民歌、壯族會鼓和壯族打扁擔多次在國內外大舞臺展演。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馬山縣人民政府縣長張自英表示,下一步,馬山縣將切實把壯族傳揚歌保護傳承發展工作列入馬山縣“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並正確處理好弘揚壯族傳揚歌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不斷補充、拓展和完善傳揚歌思想內容,使其成為民族社會教育的輔助成分,並在現代精神文明建設中煥發出新的光彩。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此次研討會,對於馬山保護傳承發展壯族傳揚歌,並把它打造成為與馬山“文化三寶”齊名、更具有影響力的文化新品牌;對於進一步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全縣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興盛,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保護傳承壯族傳揚歌 打造廣西文化新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