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2018年8月21日,西雙版納,勐臘縣,易武國有林。


小馬哥與天門山馬叭村的瑤族茶農們,很是快速地穿行於幽深的山林之間。當撥開齊腰高的雜草,爬上又一個山坡後,一棵筆直挺立的茶樹躍然眼前。抬頭徐徐望去,方能將茶樹的整體納入眼中。


“茶樹像是長到天上去了!”


這,也幾乎成為了每一位能夠親眼見證高杆古樹生長狀態後的人所達成的共識。


……


時至今日,高杆古樹,早已不再只是資深老茶客的獨家談資與追求。從小眾圈內傳播,再到被眾多普洱茶愛好者惦記,高杆古樹,一路走來,備受茶人讚譽。


另一邊,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高杆古樹目前也或正在面臨“刮骨療傷”的市場陣痛:


一是,高杆古樹標準認定不甚明朗;

二是,高杆古樹茶在大眾話題端呈現上,熱度逐年攀升;

三是,大多數人喝到的,或不是真正的高杆古樹。


2014年,高杆古樹概念由小馬哥提出,並首次進入大眾視野。從其概念形成的那一天起,到如今高杆古樹成為資深茶客品飲方向標之一。在此過程中,經歷了被肯定,被追捧,被假冒,被質疑。


它,和所有曾經問鼎普洱茶人心中的白月光們一樣,正身陷於一片爭論之中。


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所以,在熱點需求下,我們在大肆盛行的電商平臺上看到了百元級的“高杆古樹”茶;


在高杆古樹被追逐的行進過程中,我們喝到了品質與滋味似乎言過其實的“高杆古樹茶”;


在各家言論的紛爭之下,我們聽到了“高杆古樹或許是偽命題”的聲音。


另一邊,一直籠罩在面紗下的真正的高杆古樹茶,其價值雖已被部分茶人認可,但還有待形成廣泛性。


按照商品經濟學而論,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價格與價值應呈正比例變化。也就是說,高杆古樹茶的貴,貴在其稀缺。


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由此,在產量極低,供需不等,商家逐利的局面下,高杆古樹茶也被迫參與進了這場“山寨秀”之中。


歸根結底,所有的癥結,還是在於什麼是高杆古樹?或者,更為準確地說,在高杆古樹標準下,高杆古樹茶應該是什麼樣的?


為此,茶語網採編團隊跟隨小馬哥深入易武密林,完成了一次高杆古樹之行。以期通過我們的行進所見,從客觀的角度上,瞭解真正的高杆古樹及高杆古樹茶。


追逐精品,高杆古樹茶成為升級主體

其實,一直以來對於整個已經成型的中國普洱茶市場而言,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口感滋味和富於變化而聚集在一起。


從追求極致原材中,不斷髮掘更多小產區;為了達到滋味風格的豐富,在製作工藝上的探索精進,一路走來,追逐精品或已成為一條無需言明的行進方向。


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優質普洱茶成為了圈內茶人的心中所愛。從一眾名山頭超微產區的逐一登場,再到每個階段上的新興概念形成,從中也體現出了普洱狂熱研發人員與茶人對普洱茶孜孜不倦的追求。


實際上,對於普洱茶茶客來說,普洱茶几乎是一條不歸路。


一般而言,幾乎都遵循著這樣一個路徑:


只是為了健康,隨便喝喝——有區域選擇地喝喝便宜臺地茶——開始進入大樹、古樹普洱茶——有區域選擇地喝大樹茶、古樹普洱茶——追逐名山頭超微產區的古樹普洱茶——千方百計找尋生長於密林深處的古樹茶——逐年呈現火熱勢頭的高杆古樹……


由此可見,高杆古樹普洱茶几乎位於了這個金字塔的頂端。它所欠缺的也僅僅只是更為廣泛的普及化而已,而隨著進入這個消費領域的人越來越多,未來痴迷於此的茶客也會越來越多。


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進場,痴迷,逐步升級,最後的結果都指向了這裡。


野蠻生長的高杆古樹市場

與之相對應的是,高杆古樹受寵,與市場青睞不無關係。從全國範圍來看,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高杆古樹的概念形成,是從2014年開始的。並且,一經露出,便完成了一次業界內的爆發。


至此,高杆古樹首先在喝得懂的玩家圈內小範圍風靡,然後逐步擴散至大眾端。其,在網絡搜索呈現上,或已經超過了傳統話題的易武七村八寨,與六大茶山接近,這也足以說明其不乏大批關注者。


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在消費熱點形式下,市場開始投其所好,呈現出高杆古樹茶的一片“欣欣向榮”:


據不完全統計,以“高杆古樹茶”為關鍵詞,在某搜索平臺的熱度結果,一度可達數十萬個,這還不包括在某電商平臺上的上百款高杆古樹寶貝。各種與“高杆古樹茶”相關的產品,其價格從每斤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


在此境況下,造成了整體市場的價格亂象,不斷衍生而出的山寨高杆古樹茶,也混淆著消費者對高杆古樹的認知。


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一時間,高杆古樹,陷入一地雞毛的尷尬境地。


值得慶幸的是,由於其稀缺,高杆古樹茶還未演變成網銷9.9老班章、9.9薄荷塘的惡性循環之中。但事態,仍舊不容樂觀。


長此以往,或也會對高杆古樹未來造成不良影響。


高杆古樹標準:兩個維度,一高度,二樹圍

另一邊,對於高杆古樹的認定標準,業界內眾說紛紜。其中,最被大眾所熟知的,即是,未被人為矮化過的古樹。


但實際上,按此認定或許還不夠全面。


寫到這裡,我們很有必要搞清楚到底什麼是高杆古樹?


按照高杆古樹概念發掘者、高杆古樹品牌持有人浮生若茶小馬哥指出,高杆古樹有兩個標準,一是高度,二是樹圍。從形態方面表述,高杆古樹的主幹大多筆直挺拔,冠幅下極少有旁枝,僅在樹冠的部分有枝葉。其樹高10米以上,樹圍在0.5—1.2米之間。


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小馬哥認為,高杆古樹是被遺忘於深山之中的瑰寶。由於其生長於熱帶、亞熱帶雨林或者幾乎無人為干擾的原始密林之中。森林裡植物競爭激烈,受周邊高大樹木的遮掩,光合作用弱,生長緩慢。


但是,原始森林中土層深厚,土壤腐殖質和礦物質含量高,又為茶樹深紮根和生長提供了最基礎的保證,長時間的趨光生長和極少的人為干預(修剪、臺刈、採摘等),歷經數百年,終成高杆古樹。樹齡的大小就以植物生長必有的兩個維度:橫向、縱向得以表述:粗壯、高大、直立。


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高杆古樹的存在,證明了此區域種茶、製茶已久遠。以古六大茶山為核心區域內的原生態環境之中的高杆古樹,佐證了過去該區域為貢茶之地,也是普洱茶這帶有地域名詞的發源之地,站在普洱茶的文化高度看我們浮生若茶首倡的‘高杆古樹’這一名詞定義,讓我們可去追憶那貢茶的美好、可去重塑那過去的號級茶品質的榮光。”小馬哥如是說。


稀貴,高杆古樹價值日益凸顯

實際上,價高,也是高杆古樹的最直接表達形式。


按照前文所述,高杆古樹樹高在10米以上,且直立而長。這樣的樹形,導致了毫無借力之處,採摘難度實為不易。除非是當地的瑤族,外人也只能望樹而嘆。


按照天門山馬叭村村長王忠平所說,在春茶季每人至多采摘10斤鮮葉。按照每四斤鮮葉最多制一斤毛茶的規則,再除去黃片的挑揀,一斤高杆古樹的毛茶成本價格,自然便走向了高處。(注:此處的斤為公斤)


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加之,高杆古樹本就稀缺,且分散生長,這也或是造成高杆古樹價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之相對應的是,高杆古樹的價值更體現於其品質與滋味之上。


在一個需要動用越野車、摩托車加人力攀爬才能抵達的原始密林。在這樣的地方,蟲鳥植被和諧生長,山中終年雲霧瀰漫,其生態自不在話下。


那麼,真正的高杆古樹茶,應該是怎樣的?


根據小馬哥指出,品鑑的時候,高杆古樹茶第一是水路細膩,是口腔刺激產生的;第二種是口腔的甜度,是味覺感知;第三種是特殊的山裡原野韻,自然而然的,讓你自然想說話,是茶帶給你的愉悅感,這就是茶的本味之味。


清晰認定標準,或將迎來高杆古樹嶄新未來

“我覺得高杆古樹的誕生,讓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易武的未來普洱茶的一種趨勢,讓更多的茶人看到品質的方向在哪裡。”


2004年,小馬哥開始踏足普洱茶,走遍眾多茶山。直到2013年,發現高杆古樹。2014年,總結為新的產品概念,並在經年間不斷髮掘推廣其價值。


他是提出“高杆古樹”概念第一人,且聽他詳細闡述什麼才叫高杆古樹


對此,小馬哥表示,高杆古樹概念的提出前提是尊重歷史、目的是重塑易武茶文化,也是我們尋找易武根最好的表達方式。


小馬哥有一個期望:讓更多的人瞭解高杆古樹的生長環境和狀態,讓更多的人喝到真正的高杆古樹茶。


他說,良性發展,林中成茶,待樹成林。


結束語

高杆古樹憑藉其優秀的品質和豐富的滋味,征服了一眾口感挑剔的普洱茶人。即便市場亂象下,名不副實的高杆古樹不斷模仿,卻也不能兼具其內質。


只有當大眾不再盲目追捧,其高杆古樹認知清晰之時,高杆古樹茶的價值才能被更加凸顯,也將使其迎來更嶄新的未來。


這不僅是以小馬哥為代表的製茶之人的迫切心願,也是我們每一位普洱茶愛好者的期盼,更是對普洱茶產業鏈條上每一位付之艱辛的人的一份尊敬。


接下來,我們將會持續深入解讀高杆古樹的迷人之處,敬請期待!


撰文:胖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