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羁旅的千古著名诗句,却出自一位以词名满天下的文人之手

晚唐时期,诗的气象已大为削弱,如果说初唐气壮如牛,盛唐富丽堂皇,那么晚唐就是婉约柔媚的。晚唐虽无李白、杜甫那样的标杆人物,但也涌现了不少大家,比如有“小李杜”之称的李商隐、杜牧,还有温庭筠、韦庄等。

游子羁旅的千古著名诗句,却出自一位以词名满天下的文人之手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与李商隐齐名的“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温庭筠,字飞卿,出身于官宦世家,是初唐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只是到了温庭筠这一辈,家道已没落。温飞卿有“钟馗之相貌,屈原之诗才”,外貌极为丑陋,但才华横溢,尤其是他的婉约词,更是名满天下。尤记得初中学过的温庭筠的名作《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无论理解成闺怨或是相思,均不着一字,全篇仅以“独倚”“过尽”“肠断”来展示。聚焦于“过尽千帆皆不是”,无数次的失望,终于转化成脉脉斜晖、悠悠流水。短短几句,勾勒出闺中思妇的情思绵长和幽怨惆怅,堪称闺怨词中的一绝。

温庭筠不仅在词界竖起了丰碑,其诗才同样了不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甚为拿手。其中有一首律诗,为北宋欧阳修所盛赞,也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那就是《商山早行》:

游子羁旅的千古著名诗句,却出自一位以词名满天下的文人之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是唐诗中的名作,也是写游子羁旅在外的名篇,为历代以来诗词大家所推崇。

虽然题为《商山早行》,但在诗句中不见一个“早”字,勾勒出的是一幅山村初春清晨独有景象。通过诸多意象,把情感深藏在景色中。将羁旅途中凄清寒冷的早行春色刻画地细致入微,人在旅途的孤寂无奈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蕴含其中,读来令人动容。

游子羁旅的千古著名诗句,却出自一位以词名满天下的文人之手

尤其是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堪称神来之笔,不用一个动词,全是景与物的铺陈,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画面:月色依稀之际,已有人迹,突出早起人们为了赶路,从茅店出发,踏白霜过板桥,恰在此时,晨鸡叫声打破了清晨的静谧,如许清新又略带凄凉的景,与羁旅之人的辛酸融为一体,无需刻意雕琢,但意境立现。正如梅尧臣与欧阳修的对话:“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两句诗词而记住这位诗人(词人),是因为我们为这一两句诗词所深深打动。反过来,因为我们了解了诗人(词人),也会更喜欢他的这一两句诗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无疑就是这样的千古名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