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极度关注的除了打针,还有喂药,喂药,喂药!

从孕前准备到产后护理

从科学带娃到早期教育

知识、经验全部分享给你

需要极度关注的除了打针,还有喂药,喂药,喂药!

孩子出生后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身体不适而患病。俗话也说,吃五谷杂粮的,哪有不生病的呀!

药物疗法是防治疾病的综合措施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儿科医生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用药的不采取肌肉注射用药,能够肌肉注射给药的不采取静脉输液给药。因此,口服喂药是治疗疾病的第一选择。

儿科用药与成人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小儿绝不是缩小的成人。由于小儿的各个器官处于未完全成熟还在继续不断发育时期,尤其是肝、肾、血液以及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用药不当很容易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是一些不可逆的伤害。

小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身体中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比成人快,而且小儿体液含量比例较成人高,但是对于水、电解质代谢的调节功能差,因此对于影响水、电解质代谢的药物更加敏感,较成人更易引起中毒。

因此,家长需要向医生进一步了解药物的性能、作用原理、吸收、代谢、排泄,以及适应证、毒性反应、禁忌证,做到合理用药,正确喂药,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负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喂药时间的安排

喂药的时间要严格遵照医嘱或者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时间。药物进人体内后,绝大多数借助血液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并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起到治疗效果。一般来说,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而变化。只有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一定浓度,治疗疾病才能有效。尤其是一些抗生素的服药时间,更要严格遵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进行服用,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这样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

需要极度关注的除了打针,还有喂药,喂药,喂药!

简单来说,医生如果告诉你,此药需要每天给孩子吃3次,每次1片。我们大多数是给孩子早晨吃1次、中午吃1次、晚上吃1次。这种吃法就是错误的,它不能保证药物在血液中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因为夜间吃药间隔长,血药浓度就可能下降到很低水平,而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正确的口服时间应该是间隔8小时吃一次,家长可以早8点、下午4点、夜间12点各给孩子口服1次。每日2次用药指的是间隔12小时口服1次,每日3次用药指的是间隔8小时口服1次,每日4次用药指的是间隔6小时口服1次,这样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控制病情发展,直至痊愈。

另外,需要注意药物是饭前(饭前15~30分钟)服用,还是饭时、饭后服用。一般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多建议饭后或者饭时服用,因为空腹服用会加重对胃肠道的刺激,如阿司匹林、钙片饭后服用就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但是,有的药物空腹服用能够迅速进入肠道,保持高浓度,药效发挥得好,像一些收敛止泻药物、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可以在饭前30分钟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建议饭时服用。铁剂的吸收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因此补充铁剂在晚上7时服用比早上7时服用有效利用率高。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因此晚饭后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脱敏的药物晚上临睡前服用效果最好。

还有就是,有的药物在症状消失后还需要继续服用到整个疗程结束才能停药,否则会引起疾病的反复,形成迁延性或者慢性疾病。例如细菌性痢疾,其疗程一般为7~10天,即使大便外形正常,显微镜检査大便已无脓血,还要继续用药,直至大便培养3次正常后方可停用抗生素。

需要极度关注的除了打针,还有喂药,喂药,喂药!

喂药前的准备工作

给宝宝喂药需要选择合适的器皿工具,对于新生儿或者小婴儿可以使用滴管;1岁左右的孩子可以选择汤匙或者带有刻度的小量杯,长把饭勺或者压舌板,如果吃的是药片还需要准备研碎药物用的小药钵将药片研碎。为了减轻孩子对于苦味或者其他异味的刺激,家长可以准备白砂糖,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准备一些小的水果糖块。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也可以使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未使用过的)。另外,还要准备搅动药物的筷子一根、白开水一杯、大毛巾一块、围嘴一条。以上物品均要经过消毒后方可使用。

需要极度关注的除了打针,还有喂药,喂药,喂药!

给宝宝喂药的基本步骤

对于能配合家长喂药的孩子,夏妈妈就不多说了,吃完药可以奖励一颗糖,去除孩子嘴里的异味,以及妈妈的香吻一个,赞扬孩子的表现。

夏妈妈主要讲讲,如果孩子不合作,怎么办?大人可以采取抱着孩子喂药的方式。孩子脸面向大人,采取半坐位,围上围嘴,双腿夹在大人的两腿之间,一只胳膊放在大人身后。大人一只手固定住孩子另一只胳膊,另一只手固定住孩子的头部。另一个家长用长把饭勺或者压舌板轻轻压住孩子的舌头中部,用汤勺或者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将药液滴进孩子的颊黏膜和牙龈交界之处,让药物慢慢流进。压舌板或者勺把先不要取出,待孩子咽后可以放松一下,然后继续压下舌头喂药,直至全部喂完,然后喝几口清水。不过,最后也可以给孩子一块糖,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异味,也减少孩子对吃药的恐惧感,同时进行说服工作。孩子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要进行表扬,将孩子进步的行为巩固下来,直到能够自己主动去吃药。

需要极度关注的除了打针,还有喂药,喂药,喂药!

给宝宝喂药的注意事项

平时家长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要用吃药、打针、去医院恐吓孩子,造成孩子对一些医疗行为的恐惧感,要告诉孩子生病后就需要吃药,接受医生的治疗,这样疾病才能很快痊愈。

家长给孩子吃药前一定要核对药物名称、药物剂量、使用说明、有无禁忌、是否在保质期内,准确无误后方可服用。如果是液态制剂,吃前一定要摇匀后再吃。药片研碎后倒入少许水,调成混悬状吃。吃完药后注意药物保存,防止由于保存不当引起药物变质。

喂药时不要采取撬嘴、捏紧鼻孔、强行灌药,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而且孩子挣扎时很容易呛着孩子引起误吸。尤其是一些油类的药物更要慎重,防止呛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不要在孩子张口说话或者大哭时突然喂药,这样很容易随着孩子的吸气而将药物吸入气管。

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豆浆、饭菜等食物一起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引起药物与食物间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的药效。

家长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要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当孩子看到榜样被奖赏的行为时,就增加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需要极度关注的除了打针,还有喂药,喂药,喂药!

昨天一直在和所有当了妈的姐妹们在讨论“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然后我好姐妹说前天她一岁多的女儿吃了八岁儿子的钙片,吃了五六片,上面明确标识了四岁以下的儿童不能食用,她家爆发了一场小战争:妈妈抱怨奶奶照看不力,爸爸责怪妈妈买了钙片没放好,还有就是小哥哥说他看见妹妹吃了,本想给她抢回来,妹妹不愿意,还哭了,哥哥心疼妹妹,就没再给她抢。结果还好及时给孩子抠吐了。后来咨询了医生,医生也说孩子太小,这是最好的办法了,剩下的就是要好好观察孩子,以免出现异常。

她刚讲完的时候,我们都笑了。但是仔细想想,入口的药物真的也不能掉以轻心啊!所以今天查阅了关于给孩子喂药的资料,告诫一下家长们,事关生命,全都是大事!



【自控力】斯坦福教授用一颗棉花糖实验,揭示了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因素

【枕头】给宝宝选枕头,只需认准这一大前提!

【孕期】这些情况,告诉你要生啦!临产征兆,你知道哪几个?外加个人实战经验

【疫苗】一个字告诉你宫颈癌疫苗,该不该打?

【断奶】断奶后要排残乳?爱赚钱的商家告诉你的吧?

【呼吸】这个习惯,让孩子越长越丑!

【流感疫苗】流感疫苗,你给宝宝【盲】打了吗?

【伤害】这几句话,千万不要跟孩子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