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狀告美國最終勝訴!70億美元罰款單震動全球各國

雖然貿易談判陷入停滯,美國不斷威脅退出WTO,但世貿組織仍然是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世界最主要的全球型貿易機制。

中國狀告美國最終勝訴!70億美元罰款單震動全球各國

英國路透社9月11日報道稱,中國代表週二對世界貿易組織(WTO)表示,希望對美國實施每年70億美元的制裁,因美國未履行WTO對其反傾銷稅爭端的裁決。這是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之下的又一起爭端。中國請求WTO支持制裁美國。

事件起源於2013年,當時中國向WTO申訴,指控美國對機械和電子、輕工業、金屬以及採礦業等多個行業徵收反傾銷稅違反WTO規則,當時涉及的年出口金額達84億美元。

WTO公佈的中國提起的授權請求顯示,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損失70.43億美元,因此中國請求WTO授權,根據WTO規則將針對美國商品的貿易壁壘提高到對等金額。2016年中國在這項爭端的WTO仲裁中獲勝,2017年的上訴維持原來裁定。

這起針對相關的制裁案件及鉅額費用的法律爭端持續了5年之久。

WTO表示,這樁案子涉及美國商務部對“傾銷”金額的計算方式。美國的計算方法被稱作“歸零法”,傾向於提高對外國生產企業的反傾銷稅率,該做法在提交WTO仲裁的貿易糾紛案中多次被判不合法。

中國狀告美國最終勝訴!70億美元罰款單震動全球各國

面對在WTO遭受的一系列失敗,美國總統特朗普大力鼓吹WTO改革。他上月表示,“如果他們不作出改進,美國可能退出WTO。”

中國代表提醒WTO,美國遵守裁決的截止期限為8月22日,目前已經超期。WTO週二公佈了9月21日爭端裁決機構會議的日程,議程顯示中國計劃採取法律步驟,要求獲得制裁授權。

易評君在此前文章中提到,美國威脅退出WTO後,世貿組織已經著手準備對美妥協,將推進WTO相關章程的改進。除了公開的威脅以外,美國還在WTO的人事問題上故意設置障礙。

8月27日,美國通知世貿組織,反對9月任期到期的高級委員連任。如果非洲國家毛里求斯出身的這名委員無法連任,高級委員會從滿員的7人只剩下目前的3人,這是審理案件所需的最低限度人數。此外,如果一國是貿易糾紛裁決的當事國,該國的高級委員就需要回避。WTO重要職責的紛爭解決處理機能將不可避免地陷入癱瘓狀態。

相當於WTO最高審理法官的高級委員任期4年,如果無成員國反對,可連任1次。由於WTO原則上採取全部成員國協商一致的原則,只要美國反對,高級委員的選定就將無法推進。在中美的貿易戰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紛爭案件出現增加,內容也越來越複雜。

WTO的紛爭解決機制與審判制度相似,採用二審制。首先起訴至WTO的國家邀請對方國家進行雙邊磋商。如果在60天內無法解決問題,則可以要求設置相當於一審的爭端處理小委員會(專家組)。之後,專家組將發佈相當於判決的報告,任何一方對結果不服的情況下,可以上訴至相當於終審的高級委員會。

如果高級委員會的機能陷入癱瘓,在一審中敗訴的一方即使上訴,紛爭也無法得到解決。被美國徵收高關稅的國家相繼向WTO起訴美國。一位貿易相關人士表示,“美國的想法是,如果紛爭解決機能無法發揮作用,無論其他國家怎麼上訴,對美國來說也無關痛癢”。

從法律層面來看,美國尚未退出WTO,中國在勝訴的情況下獲得WTO授權,那麼中方隨後的對美製裁就師出有名。XLW

當下,特朗普正在把目光聚焦到了世界貿易組織,開啟了對這一組織的“秘密絞殺”模式。

不得不說,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確是個“狠角色”,興之所至大有懟天懟地懟空氣之勢:從他眼中的“戰略競爭對手”到追隨美國多年的盟友夥伴,從貿易摩擦到組建“太空軍”挑起太空武器化爭端,從退出一系列國際組織和協議到威脅退出世貿組織甚至聯合國……特朗普就如一頭闖入瓷器店的瘋牛,肆意踐踏著一切。

當下,特朗普正在把目光聚焦到了世界貿易組織,開啟了對這一組織的“秘密絞殺”模式。

世界貿易組織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是二戰後美國主導建立的國際性貿易組織,曾經也是美國推動它的全球經濟擴張的重要工具,與世界分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

當前,世貿組織擁有160多個成員國,有著“經濟聯合國”之稱。當年,世貿組織成立的目的是:通過實質性削減關稅等措施,建立一個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持久的多邊貿易體系,消除各會員國在國際貿易上的歧視性待遇。

美國在二戰後經濟擴張時期,曾經積極支持世界貿易組織及其前身關貿總協定發揮重要作用,併力主把更多發展中國家納進這一組織,以便為其建立全球經濟霸權開道。

然而,隨著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先後加入世貿組織,並在這一體系下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成為舉世矚目的新興經濟體,同時在這一組織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國的態度開始轉變。

近年來,美國先是酸溜溜地提出,世界貿易組織讓中國“獲利更大”,並莫須有地指責中國鑽了世貿組織的“空子”,“違反了”相關承諾和規則,進而批評世貿組織“損害了美國利益”。

特朗普上臺後,更是多次對世貿組織發出責難,稱其是“禍害”和“災難”,“是為了除美國之外的所有國家利益”,威脅如果不能保證美國利益,將會退出世貿組織,並由此展開了實質性的行動。

事實上,讓特朗普對世貿組織感到不爽的,是世貿組織倡導公平貿易,這與特朗普推行的貿易保護政策自然格格不入。

而且,根據世貿組織原則,當一個國家發起單邊貿易行動時,其他國家可以通過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進行上訴,尋求裁決。這等於給特朗普推行單邊貿易的行動套上了緊箍咒。

目前,多個國家已經對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行為提出了上訴,而美國敗訴的可能性非常大。這對於奉行“美國至上”,在全球大搞貿易凌霸的特朗普來說,自然無法接受。

特朗普的做法是:首先,對組織展開激烈的批評,試圖通過抹黑世貿組織,削弱其權威,進而使美國違反世貿組織原則的行徑披上所謂“正當性”外衣;其次,以全球最大經濟體的身份威脅退出世貿組織,企圖以讓其屈服於美國;最後,就是通“秘密絞殺”掏空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使其無法正常運轉,難以對美國形成有效制約。

按照世貿組織規定,上訴組織應該有7名,每名任期4年,每一個提交上訴解決的申請都要由3名法官進行審理。而且根據慣例,每一名上訴法官的任命,只要有一國提出反對,就無法就任。由於美國阻撓任命新的法官,當前上訴組織應該有的7名法官已經出現了3名空缺,另有一位將在今年9月任期期滿。也就是說,從今年10月開始,該機構將會只有滿足繼續運轉所需要的最低數量的3名法官,到明年12月,另外兩位也將期滿離任——屆時,如果美國繼續阻撓新法官任命,世貿組織上訴程序將會徹底停止運轉,美國的絞殺圖謀即將得逞。

美國絞殺世貿組織上訴程序,等於為美國的貿易凌霸行徑解除了“緊箍咒”,特朗普也就可以不受制約地為所欲為。更大的危險在於,特朗普的目的是要廢掉世貿組織的職能和規則,建立起體現美國意志、把美國利益置於他國之上的全球貿易新規則,以此來重新構建美國全球經濟霸權。

對國際社會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極端危險且無法接受的信息。能不能夠制止特朗普的這一圖謀,事關未來全球經濟貿易公平和命運——只有更多國家對美國說“不”,才能防止全球經濟貿易重回惡性競爭的“從來法則”時代。面對特朗普的倒行逆施,是到了世界各國與之鬥爭的時候了。

自川普上任以來,多次直接批評世貿組織現行規則對美國“不公平”,並威脅將退出這一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體系。

針對美國的要求,世貿組織總幹事表示,WTO要加強與美國對話,不排除按照美國要求修改規則。

《日本經濟新聞》9月4日報道稱,世貿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接受採訪時,表明了希望與對世貿組織持批評態度的美國展開對話,推進組織改革的想法。

具體來說,針對原則上需要全部164個成員國與地區同意的全體一致原則,阿澤維多指出,“存在改善的餘地”,考慮到IT(信息化技術)等新產業領域等,顯示出討論形成迅速制定規則的框架這一意向。

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批評稱該機構並未充分發揮作用,表明了只要不推進改革就退出的想法。對此,阿澤維多表示,“如果(特朗普的發言)推動WTO體制走向改善,應該表示歡迎。與美國的此類對話已經啟動”。

在美國內部,特朗普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為了利用WTO規則約束中國,對WTO改革持積極態度。日本和歐洲也對WTO改革的必要性有一致見解。阿澤維多表示,“WTO與美國之間有坦率對話的渠道,多次就改革展開溝通,WTO也與美國展開合作。”

全體一致原則源於WTO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時代。該機制旨在防止貿易框架不利於發展中國家,但由於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等成員國的增加,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日趨難以形成共識。

考慮到這種情況,阿澤維多指出,“獲得共識的方式有很多。既存在需要所有方面共識的協定,也存在並非如此的類型。還有像電子商務那樣不包含所有成員國的協議”,暗示出在維持全體一致原則的同時,以IT領域等為中心,作為例外,允許一部分“志願國”推進規則制定。(直白而言,就是發展中國家比較落後的領域,排除其對規則的制定參與權。)

例如WTO在2015年就規定數字產品關稅取消的信息技術協定(ITA)達成協議,而這是志願國確定的“多國間協定”。有分析認為,阿澤維多考慮的也是相同框架。在相關國家仍然較少的新產業領域等,在志願國的主導下迅速制定規則將成為可能。

美國對WTO抱有的不滿之一是,自WTO成立過去20多年後,仍無法應對知識產權等新產生的課題。自WTO成立後,以中國和俄羅斯為代表,發展中國家的加入不斷增加,截至目前在規則制定方面掌握主導權的美國的地位也正受到威脅。WTO決策機制的調整也符合美國的期望。

另一方面,阿澤維多要求特朗普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阿澤維多表示,如果美國能提出具體的方案,那麼WTO將就該方案遊說各國同意。

此外,美國還在WTO的人事問題上故意設置障礙。

8月27日,美國通知世貿組織,反對9月任期到期的高級委員連任。如果非洲國家毛里求斯出身的這名委員無法連任,高級委員會只剩下3人,這是審理案件所需的最低限度人數。WTO重要職責的紛爭解決處理機能將不可避免地陷入癱瘓狀態。

相當於WTO最高審理法官的高級委員任期4年,如果無成員國反對,可連任1次。由於WTO原則上採取全部成員國協商一致的原則,只要美國反對,高級委員的選定就將無法推進。在中美的貿易戰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紛爭案件出現增加,內容也越來越複雜。

WTO的紛爭解決機制與審判制度相似,採用二審制。首先起訴至WTO的國家邀請對方國家進行雙邊磋商。

如果在60天內無法解決問題,則可以要求設置相當於一審的爭端處理小委員會(專家組)。之後,專家組將發佈相當於判決的報告,任何一方對結果不服的情況下,可以上訴至相當於終審的高級委員會。

但是,如果高級委員會的機能陷入癱瘓,在一審中敗訴的一方即使上訴,紛爭也無法得到解決。被美國徵收高關稅的國家相繼向WTO起訴美國。一位貿易相關人士表示,“美國的想法是,如果紛爭解決機能無法發揮作用,無論其他國家怎麼上訴,對美國來說也無關痛癢”。

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矛盾尖銳對立的情況下,如果WTO為了留住美國,簡單地滿足美國要求而忽視發展中國家利益,那麼該組織的改革前景並不樂觀。

有媒體觀察到,美國屢屢向WTO發難,還有一個重要動因就是試圖通過貿易規則制定限制中國。輿論認為,對中國而言,這場關乎貿易規則制定的較量,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前,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挑起的貿易戰硝煙正濃。與此同時,同樣由美國發起的一場破壞力不亞於貿易戰的較量正在日內瓦湖畔上演。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31日刊載香港-亞太經合組織貿易政策集團執行董事戴維·多德韋爾題為《為什麼說美國與世貿組織之戰比關稅戰對全球貿易的威脅更大》的文章稱,世界貿易體系正受到威脅,但威脅並非僅僅來自美國發動的關稅戰。

它還來自於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被“秘密絞殺”。真正的危險在於,到明年年底,WTO解決貿易爭端的能力將徹底陷入停滯。

輿論注意到,事實上,自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就對WTO屢屢發難。日本《產經新聞》曾報道稱,美可能會找藉口退出WTO。還有境外媒體發現,特朗普早已抱怨說,WTO是“禍害”和“災難”,“成立WTO是為了除美國以外的所有國家的利益”。

美國如何秘密絞殺WTO解決貿易爭端機制?據境外媒體介紹,按照WTO的規定,上訴組織應該有7名法官,每人任期4年。每一樁上訴必須由3名法官審理。由於美國阻撓任命新法官,現在有3個空缺位置。下一位離任法官是什裡·巴布·切基坦·塞爾萬辛(其任期將於9月底屆滿)。因此,從10月1日起,該機構將只有繼續運轉所需的最低數量的法官。但到2019年12月,另外兩名法官也將離任——屆時上訴程序將徹底停止運轉。

日本《選擇》月刊進一步指出,之所以無法補充上訴法官人數,是因為美國對選拔程序擁有事實上的否決權。

根據世貿組織慣例,只要有一國反對上訴法官人選,就無法向前推進程序。美國在特朗普總統上臺前就對糾紛處理機制的應有方式提出質疑,自去年初以來就對高級委員會的選拔喊暫停。美國的不滿是:為什麼會有比美國地位更高的組織存在?為什麼必須遵守這一組織的決定?

美國為何要和WTO“過不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在接受採訪時稱,美國這樣做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給自己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找“正當性”,因為這些單邊主義行為違背了WTO的貿易規則,勢必遭到其他國家通過WTO爭端機制來進行上訴,特朗普將遭遇巨大的國際法壓力,只有從根本上扼殺WTO的爭端解決機制,才能對其他國家的上訴舉動釜底抽薪。

有媒體觀察到,美國屢屢向WTO發難,還有一個動機就是試圖通過貿易規則制定限制中國。

曾有輿論指出,中國已逐漸成為WTO的捍衛者,同時也是多邊貿易主義的重要維護者。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刊文指出,中國把貿易戰打到世貿組織,這點看起來對美國不妙。因為按照現有的規則,美國很可能輸掉裁決。

對此,李巍表示,中國是遵守了WTO的基本規則的,所以從規則上講,美國是“理虧的”,因此美國只能通過建立新規則的方式,才能獲取與中國打貿易戰的“合法性”。

輿論認為,對中國而言,這場關乎貿易規則制定的較量,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這場不能輸的較量,李巍建議,中國應該聯合歐盟日韓等發達經濟體,一起推動WTO的改革,一方面回應WTO的舊規則不能適應國際經貿發展新需要的事實,另一方面也要增強中國在國際經貿規則重塑進程中的話語權。

有一個事實我們必須認清,不能一廂情願,不要心存幻想。美國對待中國,已經進入全面敵對制衡狀態。

美中對抗,是美國強加給中國的對抗。

中國的意願是合作,但美國顯然已經不願意合作。而是要利用美國更為強大的經濟、軍事、科技以及國際地位優勢,通過全面的對抗,重創中國的經濟,遏制中國發展,確保美國的長久霸權,確保美國繼續“領導世界一百年”。

既然中美已經進入非軍事形式的“冷戰爭”,那麼我們抗衡美國的形態一定要實現兩大轉變:

第一,一定要轉變“韜光養晦”的外交原則。

縱觀中美關係四十年,在“韜光養晦”的大原則之下,我們總是處於被動應付的狀態,幾乎都是美國首先出招。我朝通常都是兩種狀態:要麼接招,做出非常有限的最低限度回應;要麼打碎牙齒往肚裡吞,寧願啞巴吃黃連。

的的確確,“韜光養晦”在過去三十年是總體成功的外交原則。“不撐頭”的做法,使中國減輕了很多政治、經濟和軍事負擔,加上美國忙於在世界各地大打出手,使美國在一定程度上放鬆了對中國的遏制與顛覆,降低了對華壓力,中國贏得了與美國更多的合作空間,從美國贏得了巨大的貿易順差,積累了雄厚的外匯儲備。

但是,美國以及其他國家不是傻子,面對中國突飛猛進的發展,當中國的經濟規模在本年代正式超越日本之後,他們明白了中國的戰略,歐美國家徹底醒悟過來,於是“中國威脅論”喧囂四起。

也就是說:現在以及未來,無論我們再怎麼強調“永遠不稱霸”,美國人不會相信,歐盟不會相信,日本、印度不會相信,越南和菲律賓不會相信,連俄羅斯也不會相信。

特朗普作為這一階段的局外人,看得清“廬山真面目”。因此從他上任總統以來,美國的對華戰略出現了顯著的重大調整:不再搞那些沒有實質意義的“政治正確”,不再竭力輸出他們的“普世價值觀”,不再關注中國的這權那權,並且大幅削減甚至砍掉了向中國傳輸他們意識形態的財政預算,集中精力於經濟貿易,開打貿易戰,竭盡全力打垮中國經濟,遏制中國。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上不去,其他都是白瞎。這就是“商人總統”特朗普的基本邏輯。

應該這樣說,美國發起對華貿易戰,雖然一開始只是特朗普的主張和政策,但卻在美國曆史上罕見地達成了美國政界絕無僅有的、兩黨高度一致的共同認識。應該說,發動美中貿易戰,這是美國的國家意志——一定要把中國經濟打下去。

因此,我們還在繼續奉行“韜光養晦”的基本原則,不僅是一廂情願的自欺欺人,更會帶來更多的被動事件和局面。

第二,一定要改變“堅決不開第一槍”的外交原則

這裡說的第一槍,並非軍事方面的第一槍,而是指“主動出擊”。過去幾十年,我們總是被美國主動發起攻擊,我國總是“被動應付”。

比如,美國炮製什麼“人權報告”,我們再來聲辯不是那麼回事;美國策劃藏獨、疆獨鬧事,我們全力“平息”;美國收買漢奸嘍囉擾亂輿論、人心和社會秩序,挑起群體性事件,我們費盡心思去處置;美國明暗並舉鼓動臺獨,我們設法遏制;美國反覆在南海鬧騰,我們竭力維護主權;美國在緬甸策劃內戰試圖波及中國,拉中國下水破壞中緬關係,我們更是兩頭為難……

最終美國打響貿易戰的第一槍,並在聯合歐盟、日本等國發動對華貿易圍剿大戰,結果不用說了,中國經濟必然受到重大影響。

形象地說,我們過去四十年的外交狀態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雖然最終都能成功化解很多挑戰,但疲於應付也給我們造成了巨大損失。

我們為何不能“發兵”讓對方“將擋”呢?

我們為何不能“放水”讓對方“土掩”呢?

主動出擊才是最好的防禦!

實踐早就證明了一個千古不變的真理:

“老二”的位置是最危險的位置,是最難坐的位置。

因為“老大”擔心被奪權,一心一意要幹掉老二,消除威脅;老三也想打掉你,他才能靠近巔峰。而這個世界的“老三”起碼有三個:歐盟、日本和印度。

所以,我們“韜光養晦”的時代過去了,一去不復返。這也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第一個目標吧?

如果到了現在,還要刻舟求劍一廂情願地“韜光養晦”,只會錯誤判斷形勢,特別是會錯誤預判,造成被動,害了自己。

那麼,未來我們應該怎樣應對美國,怎樣與美國進行抗衡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我們不妨用兩個人打架來形象地比喻,更加容易理解:

——不怕功夫厲害的,就怕不要命的,狹路相逢勇者勝。

——消極防守是不行的,只有堅決出手才能打倒對方,至少可以打個平手。

——自己捱了一拳,如果害怕了,不還手了,進入消極防守狀態,那就只能繼續捱揍。

——如果出手攻擊,對方起碼要騰出一隻手來防備,自己就會減少捱揍,就有機會繼續出手痛擊對方,就有可能獲勝。

——對方哪裡最弱就打哪裡,哪裡最痛就打哪裡。

因此,美中抗衡,我們的基本戰略就是——專撿美國最害怕的地方打,專撿美國的痛處打。

那麼,對於美中之間而言,美國最怕我們“打”哪裡?美國哪裡最“痛”呢?

1、美國最怕中國統一,那我們就抓緊武統臺灣。

因為一旦兩岸統一了,美國製約中國的最大籌碼就失去了,束縛和牽制中國的鎖鏈就鬆開了,美國對華包圍態勢中最重要的第一島鏈就徹底被打斷了。

因此,我們應抓緊機會,乘美歐日澳等國還沒形成絞殺中國經濟的事實聯盟,乘美國還沒有完成阻止中國武統臺灣的軍事準備,乘美日之間尚未形成完善的應對準備,乘美國對臺的軍事合作還沒形成既成事實,趕緊出手,解放臺灣。

這就相當於,你美國打我一個“貿易重拳”,我就打你美國一記“斷鏈重拳”。打出去這一拳,我們就贏得了優勢,就能很大程度地化解美國“貿易重拳”的力道,甚至成為“治療貿易傷害”的良藥。

2、美國最怕中國控制南海,那我們就加大南海島礁軍事能力建設。

為何美國當年要策劃“南海仲裁案”?為何美國總是以“航行自由”為由,利用國際輿論施加壓力,離間中越中菲關係,鼓勵越南菲律賓抗衡中國,甚至鼓勵日本也來南海鬧事?原因就是一個:南海是封鎖中國的第一道屏障。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光明正大、絕不妥協地加大南海的填島工程,加強南海諸島的軍事建設力度,大大強化對南海的控制能力。難道美國敢來與中國大打一場不成?

3、美國最怕中國繞開馬六甲海峽,那我們就堅定不移地推進“繞開馬六甲工程”

中國狀告美國最終勝訴!70億美元罰款單震動全球各國

美國為何在新加坡馬六甲海峽保持重兵?就是為了控制整個東北亞、東南亞國家乃至歐洲、非洲最重要的命脈通道。

看看上圖,我們就能明白克拉運河方案、薩爾溫江大通道方案、中緬大通道方案的重大意義了。

當然,美國、新加坡、日本已經非常成功地干擾、未來還會不斷干擾已經運營的中緬輸油管線工程,還會繼續阻撓克拉運河工程。筆者有理由相信,正是由於克拉運河的方案,才導致了親中的泰國英拉總理被軍事政變推翻。

這兩項工程,一項下馬,一項受到重大幹擾,根本原因是什麼?還是我們對美國存在夢想,一廂情願地總以為“中美是夫妻關係”,還是我們沒有足夠看透當今的美國以中作為最主要和最大對手的決心,沒有預判到更加嚴峻的情況,沒有從外交、經濟、軍事、甚至緬泰兩國的內政方面去開展“系統外交”。

既然美國不遺餘力地阻止中國的這兩個項目,那我們也應該利用地緣、外交、文化優勢以及軍事優勢,竭盡全力地堅定不移地推進這兩個項目。我們還應儘快展開“繞開馬六甲、直達印度洋”的“薩爾溫江水上大通道”項目。

4、美國最怕半島和平,那我們就權利促成半島和平

實際上,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反對朝鮮發展核武器是假,故意用強大的軍事壓力刺激朝鮮發展核武器是真。因為朝鮮半島無關美國的核心利益,只有勇於圍堵中國、搞亂中國周邊的軍事政治價值,所以美國一直都是“喊打而不打”。因為朝鮮發展核武器,受到直接威脅和危害的不是美國,而是朝鮮的周邊國家,特別是中國。因為朝鮮發展核武器,美國才能保持駐軍半島的理由。

面對半島南北兩方領導人的和解願望和舉動,美國顯然不好直接從面子上予以反對,於是特朗普順水推舟,實現了“特金會”,但至今卻沒了下文。很顯然,美國故意開出苛刻條件,讓朝鮮難以接受,目的在於拖延半島走向全面和平,才能保持在半島的軍事存在,繼續與日本一道圍堵中國。

那麼我們就應該想方設法,大力展開斡旋說服,全力促成南北朝鮮拋開美國,簽署永久和平協議。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韓國形成反美駐軍浪潮,把美國軍隊趕出朝鮮半島。

5、美國最怕中俄聯手,那我們就應該致力於把中俄外交關係提升到準聯盟水平甚至聯盟狀態。

一旦中俄聯手形成結盟,美國就會隨著軍事霸權的失去,最終失去美元霸權。失去了美元霸權的美國,結果必定就是走向快速而徹底的衰落,這也是美國最害怕的“痛點”。

這樣的話,不僅中俄兩國的外部綜合威脅得以全面解除,全世界也會走向太平。

是的,“不結盟”是中國傳統的外交原則,但那是建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外交認知基礎之上的原則。我們不結盟,別人在結盟,這不等於把自己置於弱小和孤立的狀態麼?

針對中美關係的新狀況,我們需要“報團取暖”,才能扭轉被動,佔據更多優勢,因此我們應當改變“不結盟”的外交原則了。

看看俄羅斯目前的極端被動境況,就是孤立的俄羅斯被聯盟的歐洲國家和美日聯合圍毆,封鎖制裁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俄羅斯顯然需要與中國的結盟。只不過是俄羅斯明白中國的一貫原則,還有就是強烈的民族自尊,不願意向中國這個昔日的小兄弟主動低頭罷了。而我們如果主動提出,則不存在這個心理障礙,就像“大哥拉小弟一把”那樣高高在上的優越心理。

一旦中俄聯盟,整個世界的抗衡格局將徹底改變。不僅不會樹立更多敵人,反而可能化解對抗。比如,中印關係極有可能因為中俄結盟後的力量和格局重大變化,有可能成為“準加盟國”;再比如,日本更加不敢輕舉妄動,不僅不敢再向俄羅斯提出“北方四島”的要求,也更不敢在釣魚島問題上鬧起事端,甚至我回收釣魚島主權沒有太大麻煩。

很多人總有一個觀點:俄羅斯是歷史上傷害中國最大的國家之一,侵佔了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甚至更多的領土,所以決不能相信俄羅斯。

富強倒是認為:這是刻舟求劍的落後觀點。

是的,俄羅斯的確佔領了中國的大量領土,但請記住:那是“曾經的俄國佔領了曾經的中國的領土”,那是在人類處於野蠻文明、武力掠奪佔領時代形成的既成事實。現在的中國領土又是怎麼來的?是不是武力征服形成的統一國家?現在的美國和加拿大怎麼來的?是不是歐洲人征服佔領了美洲大陸、屠殺印第安人建立起來的國家?是不是應該讓歐洲裔的美國人好和加拿大人離開美國加拿大返回歐洲,把土地交還印第安人?況且,如今的俄羅斯,即使再次強大,也絕無再次侵犯中國的野心和能力了。

一旦中俄結盟,我們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時候,美國日本絕對不敢軍事幹預。甚至我們都可以不用真的動手,只需要動口,臺灣就會乖乖迴歸。

所以,富強要說:結盟吧!中國和俄羅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