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都藏在民生節目裡


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都藏在民生節目裡


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都藏在民生節目裡

城市的街巷,是電視藝術無盡的寶庫。/ 視覺中國


表演藝術的至高境界,應該就是沉浸感。每個城市都少不了幾檔民生節目,每檔民生節目裡,都總要出現個把奇人。在我們詫異於他們的怪誕的時候,他們展示的,恰恰是最本真的生活。



前不久,花了四萬塊錢剪髮修眉的小吳一夜“爆紅”。

本來打工辛辛苦苦掙點錢,這一下全打了水漂,小吳整個人急得“眉”有辦法。小吳這一急,卻把在電視機前的觀眾逗樂了。

小吳出鏡的《1818黃金眼》,也成了全國人民的快樂製造機。 杭州天德池事件、 尋找陪酒男模晴天、剪頭變成“沒毛的雞”...追了一集又一集,簡直停不下來,吃飯沒看都覺得不過癮。

但是有人跳出來說,“現在大家都這麼low、這麼無聊了嗎?天天不做實事,淨關注這些雞毛蒜皮。”

無知的人,我勸你善良。鏡頭中這些人生百態、世間萬象,都是生活藝術的具體體現。如果連這些都不能理解,你的智商才真的low。


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都藏在民生節目裡


網友給小吳做的表情包。


01


被當成表情包廣泛使用的還不止小吳一個,廣西竊賊周某也長期佔據著表情包C位。

你或許不知道周某是誰,但是你一定聽過周某說的這句話:“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再加上週某形象酷似切格瓦拉,便被網友稱為“竊·格瓦拉”。

自從周某被收監後,江湖留下的就都是周某的“傳說”。

幾年過去了,對於周某的去向,人們一直沒有定論。有人說看見周某已經金盆洗手,去手機店賣手機了;有人說他還在幹著原來的老勾當,只要市民一眨眼,電瓶就馬上不見;也有人說周某還未出獄,繼續享受他在看守所的生活。


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都藏在民生節目裡

切格瓦拉:有人模仿我的臉?


儘管周某去向不明,但不可置疑的是,他永遠地成為了“藝術”並活在了人們的表情包裡。

但是近幾年在警察蜀黍的嚴打之下,這一屆小偷真的不行了。

深圳龍崗就有個小偷,搶了路人手機之後,因為心理素質差、路況不熟直接跑進了派出所!被門口保安逮住之後還一臉蒙圈,估計也是要被自己蠢哭了。

有違法亂紀的壞蛋,就有守法好公民。重慶陸先生住酒店時,睡了一晚發現枕頭底下居然有萬元現金。陸先生太生氣了,不僅報了警,還怒氣投訴酒店“肯定沒換枕套”!

酒店的管理確實是很差了,而且公關也做得不咋地。陸先生不僅拾金不昧,還提出來酒店存在的問題。酒店就應該給予陸先生表揚,比如送會員或者現金獎勵之類。

畢竟,社會越來越多陸先生這樣的正能量,才更加和諧安定。

湖州一男子自稱來自銀河系,違章27次被交警攔截,威脅交警扣車就毀滅地球。

這就很可怕了,說起來真是讓人瑟瑟發抖。估計該男子是遊戲打多了,或者是看多了《來自星星的你》,又或是被科幻小說洗了腦。不然毀滅地球這種操作,還真的不是一般人敢設想的。

不過話說回來,要是來自銀河系,幹嘛還要開車?UFO不好開嗎?這清奇的思路,連搞藝術創作的編劇都歎為觀止。


02

在鏡頭前,他們成了“人民藝術家”

這些出現在鏡頭前的人,可真的不是在搞笑。而攝像機後的記者,也是認真的。

記者在做相關採訪之前,一定是先掌握了爆料或相關線索。進行選題預判、通過選題並敲定拍攝方案之後,舞臺就交給了當事人。

加上記者在現場的機智地提問以及魔性拍攝,劇情就被推動和“神”展開了。所以當事人的反應,以及“劇情”的走向,有時候連記者都難以預測得到。


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都藏在民生節目裡

穿上紅馬甲後表情自若的大力哥,也曾成為網紅。


比如,2014年《1818黃金眼》記者採訪天德池丟東西事件時,丟包的小張和天德池洗浴店的老闆在議論時,老闆突然出現了條件反射。揚高的語調以及浮誇的動作,別說新聞節目了,簡直是B站鬼畜剪刀手的最愛素材。

採訪“竊·格瓦拉”周某的記者也一定想不到,被抓的小毛賊偷電驢可能只是警方例行的通報素材,但是當記者的攝像機鏡頭對準他們時,周某就開始了他的表演。頭髮一撩,就問你服不服?!

甚至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本身在生活中沉默的人,或是難以說出口的話,在鏡頭前,反而會敞開心扉,壓抑已久的情緒,全部都傾瀉出來了...真情實感躍然於屏幕上。


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都藏在民生節目裡

2017年,海口一男子拒不配合交警查車,當街尬舞,引發關注。


當然也有漠不關心,並甩記者幾個白眼的人;還有不願“配合”,甚至想反手給記者一錘子的人;甚至一拳頭打掉記者眼鏡,或者砸了攝像機的人...

沒有一點點防備,他們在鏡頭前都成了“人民藝術家”。


03

雞毛蒜皮,卻充滿了人間煙火


記者要將已有的素材講好一個故事,在此時就變得相當重要。如何引爆觀眾的好奇點,並引起深深共鳴,這就要考驗記者的功力了。

做了十幾年節目的《1818黃金眼》,顯然成熟的運作經驗。加上後期製作,一切都起了化學反應,從而變成了:搞笑。

並且不是為了搞笑而搞笑,搞笑背後的種種真實存在,初見覺得奇葩,頓神想想,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雞毛蒜皮,卻充滿了人間煙火。


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都藏在民生節目裡

排解糾紛的上海老孃舅柏萬青。/ 視覺中國


可以說,幾乎每一個省都會有自己的民生節目。廣西《法治最前線》、湖南《尋情記》、濟南《拉呱》、成都《譚談交通》等,都是深受市民歡迎的老牌節目。來到一個城市根本用不著著急去逛街,打開電視看兩集當地民生節目,你就會對該地的人文風氣有所瞭解。

至於那些老是抱怨創作素材不夠,搞形而上的編劇們,那些所謂的“藝術創作者”,不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體驗生活的邊邊角角而有所獲得。

就像馬克•克雷默和溫迪•考爾在眾多新聞學子閱讀的《哈佛非虛構寫作課》中寫道:

編故事的、寫劇本的、還有寫小說的,他們得跟私人生活打交道。他們得跟普通人打交道,就是說,把這些人從他們的私人生活中提升到我們的意識裡面,為我們所知。

要是中國編劇們都能好好生活,並從生活中吸收創作素材,認真講好一個故事,畢志飛拿奧斯卡都不是夢。


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都藏在民生節目裡

距離生活十萬八千里的作品,是不會被喜愛的。/ 《逐夢演藝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