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芳被帶走了,「疫苗王」杜偉民還在繼續「低調極富能量」人生

“長生生物疫苗事件”餘波未了,另一家疫苗巨頭康泰生物“家底”也漸漸浮出水面。而這家公司,才是”疫苗王“杜偉民正在潛心打造,蓄勢已發的疫苗帝國。

杜偉民素以“低調而能量極大”印象示人,正是在康泰生物身上,杜偉民近年來在疫苗界的巨大能量得以全盤施展——

高俊芳被帶走了,“疫苗王”杜偉民還在繼續“低調極富能量”人生

他曾拉上中檢院前骨幹人物一起下海辦公司,做大後並反向收購疫苗老牌企業,一躍成為疫苗“帝國”掌舵者和隱形富豪;

在他的主導下,康泰生物能頂著證監會“國有資產流失”一連串發問闖關IPO成功,並把自己的老婆、妹妹和侄子等親屬運作成上市公司的股東及重要關聯交易方;

他能在前任疫苗企業出事前全身而退,而又在康泰生物問題疫苗致人死亡事件後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將康泰生物摘的一乾二淨。

如果不是此次長生生物”黑天鵝“驚起市場大震動,康泰生物今年以來已翻兩倍的股價還會一路扶搖直上,杜偉民還將帶領康泰生物搶食號稱千億元級的疫苗市場”蛋糕“。

高俊芳被帶走了,“疫苗王”杜偉民還在繼續“低調極富能量”人生

(杜偉民和鄭海發)

拉中檢院前骨幹下海,攜手入主康泰生物

在北京大興區生物醫藥基地園區內,有一家名為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疫苗企業,就是這家偏於一隅的小公司,卻是中國最大的乙肝疫苗生產基地,也是杜偉民從長生生物、延申生物“出走“後,在疫苗領域開闢的新”戰場“。

高俊芳被帶走了,“疫苗王”杜偉民還在繼續“低調極富能量”人生

(北京民海生物科技公司大門)

而距離它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就是掌管國內疫苗“批簽發”大權的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過去數年間,民海生物和其他疫苗企業一樣,將數以萬計的疫苗成品送往中檢院批籤,通過後才能上市流通。

但是,民海生物與其他公司相比,與中檢院又多出一層淵源。民海生物成立於2004年,它的兩個創始股東(兩者各出資250萬元),除了杜偉民和他老婆開的新疆盟源投資公司外,還有一自然人股東叫鄭海發。康泰生物招股書中披露,鄭海發曾在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中檢院前身,2010年更名)工作十餘年,職位專司生物製品檢定組組長,在疫苗界可謂權威人物。

杜偉民和鄭海發兩人一拍即合後,民海生物就一路高歌猛進,先是獲得國家”十一五“863課題的百白破疫苗項目,後又獨家引進國際疫苗巨頭賽諾菲•巴斯德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全套技術,以及從荷蘭Intravacc公司引進脊灰滅活疫苗技術,公司成立10年後年營業收入達到近2億元。

民海生物在疫苗界風生水起,也和它送檢的疫苗產品屢獲中檢院籤批,值得其疫苗產品的市場份額節節攀升有關。也許正因為於此,其獲得了乙肝疫苗研發老牌國企深圳康泰的青睞。

2008年6月,深圳康泰由於單有乙肝疫苗產品,且設備老化,市場份額每況愈下,公司陷入瀕臨虧損的境地。就在此時,杜偉民及時出現,併火速促成了當年年底深圳康泰與民海生物的業務重組,這件事在當時疫苗業內震動巨大。

“雙劍合璧”後的康泰生物,業務發展如虎天翼,接下來的十年間建成了全國最大的乙肝疫苗研發基地,並形成威震業內的“南康泰,北民海”佈局。

2017年2月,康泰生物成功在A股上市。此時,杜偉民和鄭海發已實現了財富和身份的雙跨越。杜偉民和鄭海發分別以62.16%和3.58%的持股比例身居康泰生物第一和第二大股東,如按照康泰生物7月24日收盤的52.16元/股計算,杜偉民和鄭海發(期間有減持)的持股市值達118億元和6.6億元,相對於創立民海生物時的身家均漲了N倍。

高俊芳被帶走了,“疫苗王”杜偉民還在繼續“低調極富能量”人生

(康泰生物上市時股權結構)

在創富之外,杜偉民和鄭海發也順利成為康泰生物的一把手和二把手,而民海生物以往的核心團隊也躍升為康泰生物的高管團隊。

儘管身價與杜偉民無法相提並論,但鄭海發在疫苗業內的影響力甚至可能蓋過前者,鄭海發除任職康泰生物副總經理之外,還身兼中華預防醫學會生物製品分會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疫苗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生物製品監督管理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

有民海生物內部員工向盎司財經表示,鄭海發之於康泰生物如同一面旗幟,沒有這面旗幟,杜偉民再有能力也可能無處施展。

康泰帶病闖關IPO,暗推曾經國企成家族企業

儘管在疫苗界左右逢源,但對於杜偉民來說,其在資本運作上卻沒那麼順風順水,曾經一手主導的江蘇延申生物IPO進程,也因為疫苗問題而戛然而止。

在康泰生物重組民海生物,在疫苗領域站穩腳跟後,便開始謀劃起上市。由此,杜偉民在資本運作上才開始有了一次能量迸發的機會。

2015年6月,康泰生物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在首次謀上市未果的10年後再度衝刺A股。但在證監會隨後給公司的反饋意見中提出了一系列質疑,包括康泰生物此前所存在的股權代持、IPO前夕頻繁的股權轉讓,以及實控人杜偉民與此前IPO被否公司的關係等多個敏感問題。

康泰生物本是國資控股的企業,但在招股書中,公司重要的國資股東相繼離奇退出,且IPO前夕公司自然人股東與PE機構之間的股權轉讓多達20餘次,這讓監管機構質疑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和國資流失,要求公司說明轉讓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但在2016年12月康泰生物更新的招股書中,這些問題依舊未得到充分解釋,國資股東退出的箇中細節也語焉不詳。然而即便如此,兩個月之後,杜偉民依舊在深交所敲響了康泰生物上市的鐘聲,身後的歷史遺留問題不了了之。

不僅如此,盎司財經梳理招股書後發現,自入主康泰生物後,杜偉民通過一系列股權左騰右挪,成功讓其妻子、妹妹和侄子等一眾親信成為公司直接持股股東,其妻子袁莉萍甚至還一度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至今仍是康泰生物的董事。

高俊芳被帶走了,“疫苗王”杜偉民還在繼續“低調極富能量”人生

高俊芳被帶走了,“疫苗王”杜偉民還在繼續“低調極富能量”人生

高俊芳被帶走了,“疫苗王”杜偉民還在繼續“低調極富能量”人生

據盎司財經統計,按照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杜偉民及其家族成員所直接持有的康泰生物股份比例近達65%,合計市值超過120億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杜偉民的妹妹和侄子還成立公司專職負責康泰生物部分疫苗產品的推廣服務業務,與公司常年發生一系列關聯交易。下圖中吉源生物、恩貝康生物和林源生物均系杜偉民妹妹和侄子等親屬控制的公司。

高俊芳被帶走了,“疫苗王”杜偉民還在繼續“低調極富能量”人生

瞭解疫苗行業的人都知道,疫苗產品的銷售中,很大程度上依靠其長期合作的推廣服務商與地方藥品檢疫機構及接種單位對接推廣,因此推廣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顯然,在杜偉民一步步打造康泰生物的疫苗“帝國”過程中,也似乎悄然地將這家國企背景的公司漸漸打磨成一家家族式企業。

疫苗”殺嬰“事件一個月內洗脫嫌疑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疫苗行業雖然是暴利行業,但同樣也是高風險行業,最不確定的風險因素就是疫苗安全出問題,這種關乎人體健康和下一代成長的行業,超高的安全敏感度,會讓一家企業頓時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就像這次東窗事發的長生生物一樣,接下來事態發展可能會讓公司運營面臨無休止的停滯狀態。

這種風險,即便“疫苗王”杜建民和一路順風順勢的康泰生物也無法倖免。但2013年的乙肝疫苗致7例嬰兒死亡事件,卻在事發後短短一個月時間便水落石出,最終官方通報的免責結果也讓其得以很快恢復生產,波瀾不驚。

在康泰生物招股書中,關於此次事件過程的記載如下:

2013年疫苗事件

(1)基本情況

2013 年 12 月全國報道了多起疑似乙肝疫苗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病例,引起公

眾廣泛關注。為控制接種風險,2013 年 12 月 13 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出《關於暫停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部分批號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使用的通知》 (食藥監藥化監便[2013]180號) , 決定暫停公司批號為 C201207088和 C201207090的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使用;2013 年 12 月 20 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出通知:“今天決定暫停使用該公司生產的全部批次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產品,並深入調查嬰兒死亡原因,進一步對藥品生產企業進行檢查,對疫苗產品質量進行檢驗。”

(2)公司採取的措施

①內部核查

為加強公司產品上市後的安全監管,及時有效控制藥品風險,保障公眾接種安全,公司已制定了《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處理規程》 ,對發生藥品不良反應後的監測和處理程序進行規範。

2013 年 12 月 12 日,在接到嬰兒接種疫苗“嚴重不良反應”信息後,公迅速成立了不良反應調查處理小組,由質量管理負責人擔任組長,質量保證部、質量控制部、生產部門、研發中心、市場部經理擔任小組成員,公司其他職能部門積極配合,迅速對涉事批次產品的生產、檢驗、儲存、流通和冷鏈運輸情況展開內部核查,確認生產全過程符合要求,未發現質量問題。

②配合藥監部門調查

2013 年 12 月 13 日至 2014 年 1 月 17 日期間,深圳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各級藥品監管部門先後對公司組織了 3 次現場檢查。2013 年 12 月 13 日,受國家食藥監總局委派,深圳市藥監局組織相關檢查員對公司進行GMP飛行檢查;2013 年 12 月 16 日,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深圳市藥監局聯合對公司涉事兩批疫苗產品進行了飛行復核檢查;2013 年 12 月 21日至27 日,國家食藥監總局派出由4名專家組成的調查小組進駐公司,對涉事產品及公司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展開全面調查。

在藥品監管部門組織的現場檢查過程中, 公司積極配合, 及時提供相關資料。在國家食藥監總局決定暫停使用公司乙肝疫苗後,公司立即封存庫存產品,理清產品的銷售發運記錄,通知所有客戶暫停公司乙肝疫苗的使用。

(3)事件處理結果和公司後續工作

2013 年 12 月 13 日,深圳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新聞通稿:“目前,尚未發現兩批次產品生產過程中有違反藥品GMP及不按照質量標準進行全項檢驗的行為。”

2014 年 1 月 3 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國家衛計委聯合發佈關於公司乙肝疫苗問題調查進展情況的通報: “現場檢查和先期送檢的 2 批產品檢驗工作結束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召開了乙肝疫苗檢查檢驗情況研判會, 會議邀請世界衛生組織疫苗專家,國內疫苗領域知名專家參會。與會專家經過對檢查檢驗情況的研判,一致認為對康泰公司的生產現場檢查和產品檢驗過程科學嚴謹, 結果真實可靠。 ”

通報表示現場檢查過程中未發現在生產和質量控制過程中有影響產品質量的問題,經對所涉批次產品檢驗和數據回顧分析,未發現存在質量問題。

2014 年 1 月 17 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國家衛計委聯合發佈關於公司乙肝疫苗問題調查結果的通報:“綜合現場檢查、產品抽驗結果、質量回顧分析以及病例調查診斷情況, 未發現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乙肝疫苗存在質量問題。”同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國家衛計委通知恢復使用公司生產的乙肝疫苗。

關於這次事件對於公司造成的影響,康泰生物表示,公司2014年 2 月 18 日重新取得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的 GMP 證書。2014 年公司共生產乙肝疫苗 1,267.95 萬劑,共獲得批簽發854.01 萬劑,共銷售 1,818.51 萬劑,公司已完全恢復正常生產和銷售的能力。

今年5月,在康泰生物旗下光明疫苗生產基地舉行的投資者交流會上,鮮有公開露面的杜偉民曾意氣風發地豪言:“未來一段時間內,每1-2年我們都會有一個重磅品種上市,公司即將進入爆發期。”

當時有媒體評論稱,杜偉民說這番話的底氣來自於康泰生物年報披露的超過100%的業績同比增長數字,以及公司自今年以來連漲幾倍的股價。並且,在眾多券商研究員的研究報告中,國內疫苗行業隨著中檢院批簽發進度的加快,而進入行業發展“黃金期”。

顯然,長生生物疫苗事件的再度爆發,已說明國內疫苗行業一系列“沉珂”待解,輕言“黃金期”顯然還為時過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