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楊地:山旮旯里的老園丁

山陽楊地:山旮旯裡的老園丁

在山陽縣楊地鎮孔嶺村小學教學點,有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師——李照明,38年紮根貧困村,為山裡的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當這位老園丁退休時,村民們懷著戀戀不捨的感激之情,聯名寫了一封感謝信,熱情讚揚他幾十年如一日為山區教育事業做出的業績。

1“不讓一個孩子失學”

孔嶺村山大溝深,處處崇山峻嶺,交通不便,經濟落後,二十世紀50年代以前,村裡人過紅白喜事連個賬房先生都找不到。到了70年代,村裡還是沒一個高中畢業生。由於生活、工作條件艱苦,蹲點包村的幹部呆不住,來學校任教的老師留不住。村小學的教育質量落後,全村有半數以上的適齡兒童沒有入學,在校生輟學嚴重,往往到期末就剩不了多少。

1980年,22歲的李明照從師範畢業後,被分配到條件較好的楊地中學任教。當他了解到孔嶺村的小學教育質量落後,又因條件艱苦沒人願意去任教的情況時,便主動請纓到這兒任教。從此,他抱著“幹一番事業、育一批桃李”的信念,不離不棄地紮根在這個窮山旮旯裡,一直幹到退休。

俗話說,不經風雨,不見彩虹。李明照剛來時,面對的是一大堆“老大難”,但他毫不退縮。他說:“我的選擇就是我的挑戰,不幹出點名堂我絕不罷休。”經過調查,他掌握了全村所有未入學兒童的信息。為了讓每一個適齡兒童儘快入學,他除了上課就翻山越嶺到各家各戶動員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但有的家長思想不開竅,總認為“龍生龍,鳳生鳳,鄉里娃唸書沒有多大用,不如種地當農民”。遇到這種情況,李明照總是不厭其煩地反覆勸導,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直到家長心服口服並親自把孩子送到學校為止。多少次,他在返校的崎嶇小路上跌了一跤又一跤,衣服劃破了,渾身是泥,回到學校時已是深夜,但他顧不上休息,接著備課、改作業。有的孩子因年齡小,山高路遠吃不了苦,經常請假曠課甚至輟學在家。李明照說:“這些孩子一旦輟學,不但毀了他一生,甚至損失幾代人。”因此,他決不放棄,直接到孩子家裡教他讀書寫字。如此堅持一段時間後,輟學現象逐漸消失。

通過李明照的艱辛努力,不到一學期,全村適齡兒童全部入學。在校學生由96名上升到180名,終於實現了他“不讓一個孩子失學”的願望。

2 紮根窮村不動搖

古人說:“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李明照正是在各種困難的考驗中,展現出搗不爛、摧不垮的錚錚鐵漢的精神。當他把全村適齡兒童動員入校後,桌凳、校舍成為燃眉之急,李明照又四處“化緣”,向上級教育部門和村幹部反映情況,爭取社會各方面重視和支持。校舍擴建期間,不能停課,他就在附近租民房;桌凳不足,就動員大點的學生從家裡帶;教師缺員,他就給自己加班級加課時。

在教學改革期間,高年級學生實行集中辦學,各村只設教學點。因孔嶺地處偏僻,是全縣唯一一個住宿制教學點,大部分學生吃住在學校。李明照把全部精力和時間都化在教學和照管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安全等工作上,天天“泡”在學校裡,把學校管理得有條不紊。

儘管對教育工作問心無愧,但李明照對家人卻十分愧疚。兩個兒子正需要他輔導功課的時候,他卻一直顧不上,現在雖然已經長大了,每提及此事仍在責怪他。最使他自責的,是老母親因病常年躺在床上,他都沒空回家照顧,把家裡的所有擔子全壓在妻子一人身上。長期的勞累,終於把妻子壓垮了,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但她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強忍疼痛,不吭不語,直到病倒在床,才被送往醫院救治,因病情嚴重先後做了兩次手術,至今生活仍不能自理。儘管如此,李明照從來沒有影響學生一節課。為了不影響教學工作,又能把家裡的兩位病人照看好,他常年請護工護理妻子和母親。

孔嶺村教學點地處半山腰,水源奇缺,過去師生生活用水要靠老師用水桶去挑和大點的學生去抬。坡陡路窄,荊棘叢生,稍不留神就會發生危險。後來村裡人從一有水源處修了個儲水池,用水泵把水抽到小水庫裡供學校使用,每抽一次水需要好幾個人忙活大半天,要放線、接水泵,水抽滿了再收回水泵和電線。李明照不想給別人添麻煩,放學後自己一人去抽水,有一天在一個危險路段連人帶泵滾到山坡下。附近村民聞訊趕到,才把他從刺架裡救了出來。

這幾年來,上級領導考慮到他年齡大了,在山旮旯裡待了幾十年了,徵求他意見是否願意到條件好的中學去,但被他謝絕了。他說:“時間久了,我與這裡的家長和孩子們建立了感情,他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就讓我幹到退休為止吧!”

3 春華秋實滿園歌

“決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這是李照明在實現“放飛孩子夢,一個不少都上學”之後追求的又一新目標。為了改變孔嶺村小學教育質量落後的現狀,他費盡了心血。自從他到這個學校任教以來,教學質量改變了過去的落後名次,一年一個新臺階,由下游變中游,中游變上游,上游變標杆。無論是在過去的六年制完全小學時期,還是現在的教學點,全鎮統考,學生的成績和學校工作綜合考核都讓人喜出望外。當別的學校的老師向他求取秘訣時,他的回答很簡單:“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做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

李明照有一個不變的信條,就是“決不誤人子弟”。儘管他的教學能力和經驗讓同行們信服,但他從來不滿足現狀,總是以勤奮好學的精神磨精礪粹,駕輕就熟。他深知“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一缸水”的道理。為了不斷提高教學能力,無論多麼繁忙,他都堅持自修和學習,不斷研究和探索教學新方法。如在語文教學中,他注重文、事、理、情、意五個統一,潛移默化地薰陶學生,教育引導學生向課本外的知識延伸,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理解、閱讀、寫作能力。在其他學科上,採取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由直觀到抽象的原則,施行分層教學和“揚長”教學,縮小學生之間不同程度的差異,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兩頭,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農村有農村的特點,現在的農村大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在家上學”。留守在家的孩子有的甚至一年到頭見不到自己的父母。缺乏親情和關愛的孩子往往在意志、情緒、性格、情緒等方面出現波動,寡言少語,精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學習成績下降。李明照細心觀察每個學生的行為表現,發現異常及時溝通,讓孩子們一個個心情快樂,安心校園的學習與生活。有的孩子因病因事耽誤了功課,他及時給補上,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生命因耕耘而芬芳,因開拓而閃光,因奉獻而充實。一茬又一茬的孩子從這裡畢業,上了初中、高中、大學,參加了工作。談起自己教過的學生,李明照也是如數家珍。讓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教過的學生中,出了不少有出息的人才,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專家、教授、教師,有的是博士、研究生,還有一大批有文化、有作為的年輕人在廣闊的天地裡走南闖北,成為帶動當地致富奔小康的典型。

花好全靠育花人。循著這位紮根山村奉獻教育的老園丁的腳印,人們看到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全縣教學點考核第一名、山陽縣模範教師、山陽縣教育先進工作者……一位教育部門負責人介紹說,李明照在幾十年的工作中,年年都受到上級的表彰獎勵。

一位平凡的人,一段平凡的故事,卻給人留下不平凡的印象。李明照為孔嶺村教育事業所操的心、所淌的汗、所留的情是永恆的。當孩子們聽說李老師要退休了,要和他們分別了,便簇擁而來,拉著他的手說:“老師,你不要走,你留下吧!”看著孩子們至純至善的目光,李明照心裡想著,如果有一位年輕的同仁接過我的擔子,用蓬勃的朝氣繼續把愛和知識的種子撒播在這裡,我就放心了。(文/圖 劉文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