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着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没有文化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出了很多口口相传的故事与警句,例如“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很多人可能连陈涉是谁都不了解,可关于他的名言却是张口就来,当然我们只能说这些和陈涉、吴广有关,却不能十分肯定的表明就出自这二人之口。

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着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没有文化

古时没有现在的数字化手段,无法准确的记录发生过的一切,司马迁的记述也是根据前人之作,而最早形成文字无非也是口述的转录者。陈涉、吴广二人说这话的时候,肯定得藏着掖着,要不早就被暴躁的统治者扼杀在摇篮里了。陈涉、吴广虽存在自身的局限,但毕竟干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故史家论述二人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就像我们了解到的农民起义第一人,客观的推动了秦朝的灭亡。

在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私下商量说:“如今,我们逃跑也是死,揭竿而起也是死,一样都是死,我们为了国家死怎么样?”没有看过原著的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解释一下背景,朝廷征发普通老百姓去驻守渔阳驻扎大泽乡适逢下雨耽误行程,可能会迟到,秦律严苛,可能会被杀头,于是作为其中小头目的陈涉、吴广二人商议举兵造反。

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着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没有文化

当然,这都是《史记》中的记载了。造反,得有名目、得要有人支持,所以这二人开始忙活了。其一,“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其二,“行卜”。其三,“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其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先搞些虚的给自己造声势,单就这一套,这二人已使大家心里充满了疑问,难道上天真的要让陈涉为王了么?

要成大事者,单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吴广为配合陈涉表演了一处苦肉计。吴广一向比较爱护士兵,士兵也愿意听候他的差遣。利用这一点,吴广言语激怒都尉,让士兵看到是都尉想先杀了自己,而自己就变成了不满都尉暴躁统治勇于单抗的人,使舆论的声音都倒向自己这一边。完美的掩盖了吴广本人想杀掉都尉揭竿而起的阴谋。

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着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没有文化

陈胜配合吴广,又杀两都尉,且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然而,这些其实只能造声势,多数人还是会用六个字解决这些问题:“和我有关系么”。如果是这样,陈涉、吴广可能还没有走出大泽乡就被干掉了。陈胜在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前,还有这样一段表述:老乡们,我们可能要延期了,延期是要被杀头的,即使不被杀头也会被派去戍边,多半也是要死的,横竖都是死,何不死的有意义点呢?大家和我一起,走向光明大道吧。这样的表述,就把本来只是几个人想要造反的想法,病毒似得传播给了其它人。而且还是没有疫苗的,很有道理,反正横竖都是死。于是,一呼百应,事成了。

在我看来,起初追随陈涉、吴广的百姓就是为了活命,而后来的人有被敢于反抗者、也有追求名利者,但不管怎么样,都扎根于社会的大背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一呼百应是正常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着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没有文化

这是一场伟大的农民起义,在湖北省孝感地区云梦县秦竹简出现之前,毫无异议。在竹简出土之后,有人认为:陈涉、吴广二人为普通百姓传达的去迟了要杀头是忽悠普通老百姓的,实为自己杜撰,非真实秦律。

这样说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追随自己,实现自己的鸿鹄大志。原因在于出土秦简中有这样的描述:“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这可和陈涉、吴广二人说的差距太大了,且不说规定的天气因素可免除惩罚,罚一副铠甲可是万万不能与要命相提并论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着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没有文化

这个说法其实还是蛮有道理的,当时的老百姓可没有度娘,也不认识字,不知道就是真的不知道了,任凭别人怎么忽悠了。况且,忽悠人的事,这二人并没有少干。塞个布条条在鱼肚子里,假装是天意,堪比各种古代流传的帝王传说了。如此想来,陈胜、吴广起义绝对是暗中盘算了很久,绝不是见天下雨了,要去迟了,怕被杀头而临时起意。况且,陈涉少年时即有鸿鹄之志了。

也有人认为,出土中所指的只是普通的征调,与陈涉他们要去驻守渔阳不一样,所以不能拿来否定陈胜、吴广的”逼上梁山“。

陈胜、吴广二人,即使为自己造就了巨大的声势,但在那个时候还是属于名不顺言不正的类型,导后来人人都发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集团内部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二人死的都比较冤,历史上把陈涉失败的原因归向了用错了人,以严苛的手段使将领表忠心,导致人心不齐。

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着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没有文化

这里面有个小故事,说是陈涉发家之后,之前的伙伴来找他,因为这个小伙伴老是讲陈涉以前的丑事,被陈涉杀了。也使得一些人寒了心,不敢亲近陈涉。简单来说,就是陈涉在之后的发展中演变成为了”失道者“,少了众人的拥护,从而一步步走向灭亡。而按照现在的说法,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国的历史总是在奇妙的重复,陈涉、吴广二人的起义和近代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仔细比较起来,会发现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起义没有正确的思想领导,必然走向灭亡。不管陈涉所说是真还是假,历史就这样发生了,而且帮助我们向前走了好大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