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官兵爲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他們投身荒涼的戈壁灘

長年與風沙為伴

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不平凡的故事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他們將航天事業視如生命

執著追求,用心守護

一代代航天人默默奉獻

鑄就無悔青春

《東風航天魂》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有一條神秘的鐵路,它是中國目前唯一一條軍管鐵路。鐵路全長近300公里,10公里一個點,共有36個點號,每個點號駐紮的官兵多則十幾人,少則幾人。他們長年堅守在荒涼的戈壁,在日復一日的鐵路巡護中,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劉雲龍,61點號巡護工,每天往返20公里巡護鐵路,是一名入伍12年的老兵。不過,當初剛剛從事這項工作時,他卻很不適應。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在點號工作,面臨精神與身體的雙重考驗。戈壁灘上風沙大,當地有著“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說法,加之晝夜溫差大,冬夏兩季最為難熬,夏天最高氣溫三四十度,冬天最低氣溫可達零下二十幾度。

一代代官兵為何要長年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這是因為,中國的航天事業離不開這條軍管鐵路。當年6300名鐵道兵歷時500多天,犧牲了120名官兵,鋪就了這條鮮為人知的專用鐵路,打造了通往共和國綜合導彈試驗靶場的大動脈。

如今,這條鐵路不僅可以為火箭、衛星、飛船發射服務,還擔負起沿線各地的部分工農業產品和生產生活物資的運輸任務,被譽為大漠中的通天之路。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堅守戈壁灘,需要付出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尤其是沙塵暴一來,巡道工既要做好清沙工作,還要向火車司機打好旗語,而戈壁灘上毫無遮擋,沙塵暴的風力有時可以達到六七級,甚至十級,在這種環境下,眼睛睜不開,雙腿站不穩,戰士們為了堅守崗位,想了不少辦法。

除了惡劣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的艱苦,也是對點號官兵的一大挑戰。戈壁灘長年少雨,水資源匱乏。如今,眾多點號陸續有了飲水井,而61點號卻是個例外。曾經有位打井人,連續在61點號打了四口井,都沒有打出地下水。直到今天,這裡還需要定期送水。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李健康是61點號的副連長,2004年入伍,被分配到點號服役之後,一干就是14年。這14年中,給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生活用水的匱乏。據他介紹,如何用好每一滴水,是61點號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面對水資源的匱乏,61點號可以做到一水三用。晚上,他們打上小半盆水,集體到院裡洗漱,用過的洗臉水還要用來洗腳、洗襪子,剩水再用來澆灌植物。 夏天干燥悶熱,洗個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61點號,洗澡卻顯得極為奢侈。

對於水的使用,61點號已經到了精打細算的程度。不過,每逢運水車到來,官兵們仍然願意把一些水貢獻出來,與沙棗樹分享,這讓我們十分好奇。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李健康:酒泉衛星發射中心61點號負責人

因為我們這個地方確實是常年缺水,也只有沙棗樹能活。在這待著樹也是跟我們朋友一樣,必須每天也得把它細心照顧好。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沙棗樹耐寒、抗風沙,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造過程中,沙棗樹不僅是陪伴戰士們的朋友,也是唯一一種可以食用的果木植物。院裡院外,戰士們不僅栽種了很多沙棗樹,還利用沙棗核製作出樸實無華的照片牆,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點號官兵像守護生命一樣,守護這條航天運輸線,不僅因為意志堅強,更源於他們對祖國航天事業的一份執著。

堅守崗位23年 他在戈壁灘上開火車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輩子當兵、默默奉獻自己青春的戰士,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輩子兵”。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張會道來自河北農村家庭,18歲當兵,後來一直在基地鐵管處擔任火車司機,如今服役30多年,有23年都是在司機崗位上度過的。在戈壁灘上開火車,環境艱苦,工作枯燥,而張會道卻有著與眾不同的認同感。

火車司機是保障衛星發射所需物資運輸的重要崗位。戈壁灘上碎石多,路基不穩,而運輸的衛星發射裝備又屬於高精尖設備,容不得半點衝撞,這使得火車的運行速度一般不會超過60公里/每小時。特別是61點號與70點號之間,一個名叫“埡口”的彎道,更是加大了火車行駛的難度。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當即將行駛到這個彎道的時候,張會道會把火車的行駛速度降低到每小時35公里以下。在既有坡度、又有彎道的鐵路上採取制動,是他多年練就的拿手絕活。

張會道堅守崗位23年,憑藉出色表現,榮獲三等功兩次,並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一級軍士長。在中國,一級軍士長是士官軍銜中的最高級別,俗稱“兵王”。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23年來,張會道與相伴多年的火車頭,就像老朋友一樣,產生了難以割捨的感情。儘管有些依依不捨,但設備的更新換代是大勢所趨。如今,廢棄不用的火車頭像功臣一樣,被作為歷史文物永久保存了下來。

23年當中,張會道每年都要承擔幾十次航天專列的運輸任務,從神舟一號飛船升空、神舟五號飛船實現中國首次載人飛行,以及空間站交會對接任務等,每一次航天運輸,都會有他的身影。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像這種在崗位上默默無聞奉獻的人還有很多。既有在同一個單位工作的"父子兵",也有在航天城工作生活的祖孫四代人;既有工作在遙測大蓬車隊等諸多普通崗位上的科技人員,也有立志於中國航天、在發射場關鍵崗位上勇挑重擔的高學歷人才;既有分居兩地和尚未結婚的航天人,也有比肩戰鬥在發射場上的博士夫妻。

他們在漠漠荒原上,撒播下知識、愛情、友誼、信念的種子,有憧憬、有思考、有苦惱,也有歡樂和收穫。

酒泉衛星中心第一對博士夫妻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有這樣一對夫妻,丈夫叫賈立德,妻子叫李婷,他們是酒泉衛星中心成立以來第一對博士夫妻。2008年6月,賈立德在國防科技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聽從導師意見,首先申請來到大漠中的航天城工作。不久,他就參與了神舟八號飛船的一項重大課題研究。當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的飛船檢漏間漏濾超標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而賈立德攻克的正是這一難題。

漏濾檢測就是檢查航天飛船是否存在洩漏的重要環節。1971年,蘇聯發射人類第一個空間站,返回艙出現空氣洩漏,導致三名宇航員缺氧致死。這一事故成為人類載人航天史上一次重大災難。當賈立德參與飛船漏濾檢測時,懷有身孕的妻子面臨早產,等到他趕回老家,孩子已經出生三天了。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在結婚不到兩年的情況下,李婷不想異地分居,申請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作。

自從賈立德夫婦來到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第一對,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對博士夫妻。來到這裡,李婷驚喜地發現這裡還有菜市場、超市、學校、銀行、郵局、電信營業廳等社會保障設施,雖然和大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和過去相比,已經完善了不少,足以滿足日常需要。她的心頓時安定了下來。被分到技術部門後,她立刻承擔了一項艱鉅的科研任務。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每次發射任務結束,技術部門需要在第一時間完成對飛行數據的判讀。過去,老同志都是根據打印出來的數據圖紙,用肉眼逐一分析,往往要花費兩三天甚至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能完成一次數據判讀。來到技術部門後李婷發現,如果研發一套數據判讀軟件,那麼一切難題都將迎刃而解。於是,在同事的支持下,李婷迅速投入到軟件的開發當中。作為丈夫,賈立德對妻子也有深深的理解。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李婷終於研發出一套數據判讀系統。讓李婷更為自豪的是,自己的愛人賈立德也因為工作上的突出表現,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先後榮獲了二等功和三等功,並由一名技術主管成長為發射場的業務處長。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航天事業是“萬人一顆星、萬人一艘船”的宏偉事業。因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些平凡的崗位往往有著不平凡的故事。從這些負重前行的東風人身上,我們感受到了生命的高度和靈魂的重量。西部大漠是冷漠殘酷的,但它又是精神的聖殿。在這裡,人的生命之花,猶如頑強的成片成串的沙棗花,在湛藍的天空悄然開放卻又隨風飄香……


▋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代代官兵為何誓死守護這條大漠中的鐵路?聽完淚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