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感是個好東西,希望人人都有」

最近突然對“分寸感”有了很強的共鳴,在《認知突圍》裡作者說道:

關心和打擾是一對雙生兄弟,只是後者看上去似乎更不禮貌一點,但其實很多時候,兩者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我喜歡獨處,在自己的世界裡享受片刻的快樂,所以很多時候,我都劃出自己的領地,公共區可以交流,但是警戒區之內是不爽於別人觀看的。

曾經組織社群活動,群裡的好多小夥伴都是我拉進去的,一個女生讓我印象深刻。

她從來在群裡說話都沒有分寸,大家正在就某一本書聊得火熱,她突然說一句,“我看那本書也不怎麼樣嘛,一點都沒有意思。”大家讓她說怎麼不好時,她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沒有說話的分寸感,就像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人好感全無。

不是群主的她,每次在群裡發的消息都會帶上“@所有人”,然後問一些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到的問題:有誰知道怎麼減肥嗎?有誰知道怎麼做ppt嗎?誰能告訴我怎麼解決舍友關係?

剛開始大家還會很耐心地給她解答問題,幫她疏導情緒,但她總是拋出問題就沒有影了,然後下次繼續問。

這樣的存在真的讓人不舒服,不懂得把握人與人之間的界限,說話不經思考,沒有分寸,漸漸讓人疏遠是必然的結果。

2

前一陣她又遇到了問題,在群裡說了好多沒有人理她,就直接找到了我,和我說她的朋友有了對象,她自己一個人走,特別不開心,甚至有點嫉妒。

我勸她調整好心態,好好學習,試著先和其他同學一起走,她沒有回覆,我以為事情就過去了。

結果沒幾天,她又在微信上找我,給我連著發了好幾條長語音,我當時在上課就沒來得及聽,沒想到五分鐘左右,她又直接給我打了語音電話,這樣我已經很不能接受了。

一個成年人,怎麼就不懂得先問問別人在不在,方便不方便聽語音,或者你先把事情完整表述清楚可以不?

人家能幫自然看到就會回覆了,不想幫你怎麼折騰也無濟於事。

每個人的時間都很重要,你的事自己都不想著怎麼積極解決,別人憑什麼就一定要幫你呢?你怎麼就可以無端浪費別人的時間呢?

我喜歡和別人溝通交流,也喜歡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但是前提是有價值的探索,或者值得幫的人,顯然她不是,所以我把道理和她說清楚再也沒有和她說過話。

對別人的勸誡不予理睬,一直傳播負能量的人,真的相處不來。自己的生活已經忙得團團轉了,身邊再有源源不斷的負能量,任何人都會不爽的。

3

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想要選擇和自己一樣的人做朋友,相互吸引,互相交流,而對那些沒有分寸感,沒有界限感的人避而遠之。

前一陣大家都說過了20歲,我的交友門檻很高的,真的就是這樣,你開心的事情對方不能和你一起笑,你傷心的事情對方不能共情,怎麼成為朋友?

其實說白了,就是別給別人添堵啊,自己能做的事情就不要麻煩別人,不懂的東西可以去百度,實在研究不明白可以去問問別人,但是要先問問人家方不方便,或者把問題闡述清楚,言詞委婉一些,靜靜等待。

之前也聽過很多人不喜歡把自己的心情想法發在朋友圈,覺得還要分組屏蔽一群人,我覺得這樣的心態就是因為在朋友圈裡有很多沒有分寸感的“看客”。

你努力學習取得成績,發一張證書或者成績單,一片讚揚中肯定會有一個“瞎嘚瑟什麼啊,又秀。”

你出去旅行拍照,打了一組好看的圖片,肯定有人說“又把自己的臉p了,這樣的圖不知道p了多久吧。”

……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是朋友圈的朋友,更像是戴著放大鏡去看熱鬧的“看客”,他們可能只是無心之舉,但是這樣說話真的很low啊,也真的很讓人傷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