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餵的毒藥,我一喝就是48年」

“媽媽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48年”

1

劉墉曾說:“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的自由,又要中國的寵愛,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的孝道。”

一句話點破了“大眾化”的養兒真相:中國父母這一生,都有著操不完的心。

現在有多少的父母,打著愛的名義,精心培養著可笑的巨嬰廢柴寶。

2

前兩天看到一條新聞,看的心酸不已。

7月20日,71歲的沈老在病房掛輸液瓶,一滴一滴數著等全部滴完再叫護士來換。

“所有藥都是花錢買來的,不能浪費。”

沈老是18號下午突然昏迷、小便失禁、渾身抽搐,送到醫院才發現,他體溫在40℃以上,是熱射病。

71歲的退休老人在家會得熱射病?

“媽媽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48年”

記者瞭解到,沈老兩口子住在一套40多方的小居室,40歲的兒子跟著兩老生活,至今未婚。

老兩口拿著7000多的退休金,卻捨不得花。他們覺得,省出一分,兒子的未來就多一分保證。

市紅會醫院急診科主任黃世恩說:“曾經搶救過一位嚴重中暑的老人,前半夜兒子給開了空調,他為了省電費後半夜偷偷關了,沒想到後果竟嚴重到危機自己的生命。

為近40歲的成年兒子還讓年過七十的父母日日心急如焚,中國父母究竟要為孩子付出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40歲還靠著父母的成年男人,等父母不在了,又能做什麼呢?

3

說到這裡,不免又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則令人震驚的新聞:

48歲“啃老海歸”宅家7年,80歲老母親患尿毒症身心俱疲狀告兒子。

“媽媽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48年”

82歲的丁阿婆老伴已離世,前幾年她又患上了尿毒症,生活十分窘迫。

她有一個兒子,畢業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還是工程碩士。

學成歸來後,一直宅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玩電腦,生活起居還要靠年邁的母親照料,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7年。

得了尿毒症後,丁阿婆身體徹底垮了,沒有能力照顧兒子。走投無路的丁阿婆,一紙訴狀將兒子告上法庭,她對法官說:希望兒子出去工作,承擔贍養義務。

可兒子卻說:自己48歲,啥都不會,都是母親的責任。

丁阿婆懊悔承認:“我教育不對,樣樣自己包辦,是我毀了他的前途,我有罪。

去年,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世界上有一種不行叫我媽說不行,有一種冷叫我媽說怕我冷。

總有些父母忍不住過分關心孩子,擔心孩子出門怕被撞,吃飯怕地溝油,穿衣服也要處處插手。

最後的真相都是:父母們養的不是孩子,是沒有自我行為能力的巨型芭比。

父母不懂得放手,就算苦心呵護多少年,養出的也只能是一個廢柴寶寶。

前段時間被刷屏的朱雨辰節目中落淚的背影歷歷在目,不要再讓所謂的“愛”綁架孩子的未來。

真正的母愛,應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4

余光中在《寫給未來的孩子》一書中說:“你是個獨立的人,無人能抹殺你的獨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協。

聰明的父母,都明白,愛不是束縛。

2017年,柳青入選當年的《時代》全球影響力百人榜,成為唯一上榜的亞洲女企業家。

她曾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2015年值得關注的亞洲女性高管,也曾獲得2014年中央電視臺《商界傳奇》年度奮鬥人物獎。

用實力向我們證明了,她明明可以靠家世,卻偏偏要靠才華。

“媽媽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48年”

柳青,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哈佛大學高材生,是高盛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現為滴滴出行總裁;她也是“中國IT教父”柳傳志的小女兒

柳青與很多“富二代”不同的是,她不只限於分享父輩的榮耀與財富;她經歷了父親“有苦到甜”的整個創業過程,是一個別樣的“拼命富二代”,只因為柳傳志曾定下“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職”的天條。

為了準備18個面試官的面試熬整個通宵,天文地理都準備了;為了留在只招6人的高盛,每週工作量大於100小時。

經常半夜1點與好友在洗手間抱頭痛哭,而就在這樣的環境裡,一待就是12年。最終靠著勤奮與努力,晉升為亞洲區董事總經理。

她說:“父親對我的影響最大的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他培養了我的性格、意志和品質,讓我受益終身。

父母總唸叨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可養著養著就撒不了手了。

作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應是該放手時就放手,總有一天他要自己去闖蕩。

5

知乎網友@斯坦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印象裡,我幾乎從未和朋友出去玩過,因為我們家規定‘天黑之前必須回家’、‘不能做危險的出租車’,也不能支教、實習、旅行。最慘的是,我從小到大都沒進過廚房,因為爸媽覺得女兒要‘不沾煙火氣’。我沒洗過衣服也沒有金錢概念。直到大學,我才第一次見到手機卡,甚至因為裝反了而哭了一宿。我不會做飯,不會打包行李,甚至不會坐公交。”

父母小心翼翼給孩子打造出一個無菌環境,卻讓孩子變成了一個廢物,想想都好笑。

“媽媽喂的毒藥,我一喝就是48年”

獨生子女,從小出生就是家庭的大寶貝,似乎所有一切都是隻為了他一個人運轉。

許多父母,都不知道:你的孩子,其實並非你的孩子,他是生命對自身渴望而生的子女。他借你而來,卻並非因你而來。

有時候,愛多了,更像束縛。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其實是獨立,是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見。

願下一代,沒有巨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