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被包围后为什么就意味着被歼灭?

在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军只要被解放军合围基本上就意味着被歼灭,很少有国民党军能从解放军的包围圈中跑出来,以至于国民党上层在心理上都认为被合围等于被歼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被包围后为什么就意味着被歼灭?

首先,在人类的战争历史上,包围确实是大规模歼灭敌军的常用战法。特别是在热兵器时代,被包围切断后勤补给的军队更是战斗力大减。就算是解放军被包围也很危险,更何况国民党军。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被包围后为什么就意味着被歼灭?

其次,从红军时代开始,解放军的常用战术就是集中兵力,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也就是说如果解放军决定包围某支国民党军部队,往往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基本不会给国民党军逃跑的机会。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被包围后为什么就意味着被歼灭?

第三,国民党军实际上是一支封建体制的军队,组织体制落后,士气低下,一旦被包围就很难组织起有效的突围。被包围的国民党军基本上只会听天由命,最多负隅顽抗,很少组织有效的突围行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被包围后为什么就意味着被歼灭?

最后,解决合围的有效方式便是友军的救援。但国民党军的传统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很少主动救援其他被包围的友军。特别是解放军擅长“围城打援”,这让国民党军更不愿去解救被包围的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被包围后为什么就意味着被歼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