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9月13日,在港股大面积反弹之际,中再集团(港股代码1508.HK,简称“中国再保险”)结束连日下跌,收于1.48港元,全天上涨0.68%。但盘中低点1.45港元,再次创下2015年10月上市以来新低。

再保险市场自2016年以来正经历多重变化:偿二代实施,政策导向回归保障,行业加速转型,首次新增前海再保险、人保再保险等中资再保机构,都让外界为这家亚洲第一、全球第八的再保险公司未来心存担忧。

这些变化对于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中再集团来说,影响究竟几何?股价下跌之际,中再集团却获得贝莱德增持,是否意味着已经到了底部?面对诸多不利影响,中再将如何调整自身定位,在主要战场上发力?

中再集团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上市以来的股价持续走低主要是市场对中再集团市场新竞争主体涌现、偿二代实施带来的影响过度看空,同时也有近期股票市场整体走弱的影响。

谈及未来发展计划,中再表示,公司正加快转型,推动“直保再保融合”的新模式,强化与直保公司从保险产品开发到再保解决方案的全链条合作,从多方面推动业务增长。

中再集团股价创新低

上市2年10个多月以来,中再集团股价从2.7港元发行价一路下跌,到如今跌幅接近四成。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中再集团上市以来走势图

中再集团自2015年10月26日在港交所正式挂牌,当天收报2.7港元。在股价于当年11月达到历史高点2.75港元以后,便开启了漫漫下跌路。

2016年5月以后,中再集团股价维持在2港元以下震荡;2018年7月下探至1.6港元低点;在8月29日发布上半年报后,中再股价次日大幅下跌超过7%,跌幅高于香港市场保险板块整体下跌情况;本周以来跌破1.5港元,9月12日将低点刷新至1.47港元。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9月12日,中再集团的市盈率为11.33倍,市净率仅0.69倍。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上半年保费下滑2%,净利润减少20%

从走势上看,中再集团股价从1.7港元附近快速走低之际,正是8月底发布2018年中报发布之时。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再集团归母净利润下滑21%,总保费收入减少2.2%。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上半年,中再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23.31亿元,同比减少21.1%。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中再净利润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2017年上半年处置投资性房地产(上海世界广场)的一次性收益导致高基数,如果剔除此项影响,净利润同比下降3%;

二是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三是综合成本率上升和所得税率提升,导致中再集团的财险直保子公司大地财险利润同比下降25%。

上半年总保费收入663.08亿元,同比减少2.2%,中再集团称主要是受上年同期人身再保中的财务再保险业务基数较高影响。若不考虑财务再保险业务,该集团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1%。

不过,其投资业绩相对亮眼。上半年总投资收益率5.21%、净投资收益率5.29%,同比分别变化-0.49个、0.70个百分点,两个口径下的投资收益率,均为行业较高水平。相较之下,A股四家上市险企的总投资收益率在3.7%-4.8%之间,净投资收益率在4.2%-5%之间,均不及中再。

偿二代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中再集团的业务大体包括四类,财产险再保、人身险再保、财险直保、资管。以占据中再集团重要地位的再保险业务来说,正面临2016年以来的多重变化:偿二代实施,政策导向回归保障,行业加速转型,市场多年来首次新增中资再保机构等。

财产再保方面,偿二代2016年实施后,直保公司的车险分保需求下降,再保巨头中的慕尼黑再保、瑞士再保险、汉诺威再保险在华分公司2017年保费均出现下滑。

11家境内再保公司的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保费收入合计109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中再寿险保费442亿、中再产险保费231亿,分别增长41%、增长6%,两家公司保费占全部11家公司的六成,较2016年的54%提升了6个多百分点。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不过,中再回复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称,偿二代带来车险分出需求下降的影响正在持续减弱。尽管上半年公司财产再保险境内车险业务分保费收入同比略有下降,但已明显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同时,公司境内非车险业务增长强劲(同比增长24.9%),带动整体境内财产再保险业务强势反弹(同比增长12.3%),走出了偿二代实施后的调整低谷。

上半年,境内11家再保险公司合计保费730亿,同比小幅增长4.23%;中再寿险和中再产险保费301亿、140亿,增幅分别为-17.6%、13.6%,在11家再保险公司业务中的市场份额保持在60%。其中,中再寿险保费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储蓄型再保险业务和财务再保险业务同比下降。

中再称,储蓄型再保险业务下滑原因是要是审慎甄选业务机会,控制高成本业务。财务再保险下降主要原因是业务节奏发生了改变:2017年度该项业务保费238.26亿元,其中237.25亿元发生于上半年。目前,财务再保险的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存在,中再集团将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变化,通过为客户提供创新、个性化的再保险解决方案。

另外,中再认为,行业回归保障本,为保障型业务实现快速发展带来机遇。数据显示,中再寿险今年上半年保障型再保险保费62.52亿元,同比增长达75.1%。

竞争加剧?公司称“主导地位仍将稳固”

从市场竞争看,市场多年来首次新增中资再保机构,前海再保险、人保再保险分别于2016年11月、2017年2月开业,且业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保费已超越太平再保险、通用再保险上海分公司、RGA美再保险上海分公司。今年上半年,前海再保险实现保费32.7亿,同比增长30%;人保再保险保费收入27.4亿,同比增长1倍以上。

有外资再保人士对记者分析,新的中资再保人的加入,对中再构成直接影响要大于其他再保人。因为其他再保主体多是外资身份,具有集团的全球分保业务优势,与中资主体之间是错位竞争关系。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再保行业就已完全开放并且充分竞争,中再集团在中国的再保险市场主导地位就是在激烈竞争中形成的。”中再集团答复券商中国记者称,中再集团作为中再集团市场主渠道的主导地位仍将保持稳固。

具体原因有四:一是在中国再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中再集团一直以来同时与多家全球性再保险公司、200多家离岸再保险公司、70多家在境内开展再保险业务的直保公司展开全面竞争。

二是再保险对资本投入、承保技术、数据积累、人才队伍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资本、技术和人才壁垒较高,简单介入容易、真正要做强做大很难;“尽管国内新竞争主体正在逐步出现,但其成长壮大需要较长积累过程。中再集团在资本、品牌、数据、客户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深厚基础与优势,市场主体的增多在短中期内不会对中再集团产生重大影响。”

三是中再集团一直是再保险主力军,在行业内有主导地位,更有可能得到政府支持,这个先发优势其它竞争对手很难复制。

四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分保率依然很低,随着中国保险业持续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国内再保险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15家基石投资者或折戟而归

尽管上市三年来股价一路下跌,但中再集团2015年在香港公开发售时,曾获得大幅超额认购。根据2015年10月23日披露的全球发售结果,香港公开发售的有效申请数量相当于可供认购的288,496,000股香港发售股份约93.97倍。

在全球市场的发售吸引了强大的基石投资团队。据披露,15家基石投资者以每股2.7港元认购中再集团32亿股H股,占本次发售股份的55.72%左右,占全球发售完成后已发行股本总额的7.47%左右。

这15家基石投资者背后的股东,包括中国财政部、中央汇金以及大型央企国企、海外保险机构投资者,可谓阵容豪华。

具体包括,长城环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分别出资1.5亿美元,认购4.3亿股;

国开国际控股及珠海横琴国开金远投资发展合伙企业共出资1.1亿美元,认购3.16亿股;

中广核投资(香港)、中新建招商股权投资公司、三峡财务(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亿美元,认购2.87亿股;

京投(香港)有限公司出资0.8亿美元,认购2.3亿股;

人保集团、中国人寿、中船投资、惠理基金、YiFangDaEliteInv.Limited分别出资0.5亿美元,认购1.44亿股份;

东风资产管理、美国信保出资0.3亿美元,认购8611万股;EstateSummerLimited出资0.2亿美元,认购5741万股股份。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15家基石投资者共出资11.2美元,占比超过了中再保险上市募集资金的一半。基石投资者的引进,对于在当时市场前景不明确的情况下,稳定投资者信心起到了作用。可惜,中再集团上市三年,股价竟一路下跌,如果这些投资者没有卖出,已经录得账面亏损43.7%。

获贝莱德集团增持

连年下跌之后,中再集团是否迎来了买入机会?

今年5月份,“全球资管一哥”贝莱德集团在场内以每股平均价1.76港元增持约中再集团2.8536亿股,涉资约5.02亿港元。贝莱德的增持,为股权结构一直稳定的中再集团增添了新的权益变动的记录。不过,这笔增持并没有给中再集团的股价带来振奋,随后几个月,中再集团的股价继续向下。

在中再集团最近的一次权益披露日期7月5日,贝莱德手中的股权减少至5.26%,比最高的时候减少了5631万股。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公司回应:对中长期投资价值有信心

对于中再集团股价 “跌跌不休”,南华金融集团高级策略师岑智勇表示,再保险公司业务和保险公司不太一样,再保险更加复杂,投资者对业务模式的理解门槛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估值。

根据WIND数据,国际再保险巨头的估值均不高。中再11.3倍的市盈率,还高于瑞士再保险的8.12倍、RGA美国再保险的5.1倍。

另一家香港投行分析师表示,通常认为,再保险比原保险业务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再保险上市公司的估值略低于普通保险公司,也属于正常。

一位港股通投资者则表示,虽然中再集团市值有600多亿,但其实流通市值仅有100多亿,每日成交额才几百万,股票流动性不好,也是机构投资者不太会愿意配置的原因。

而某内地券商非银分析师认为,央企国企普遍不重视股价,最大的要求是希望股价不要大起大落,从公司内部来讲,没有动力通过各种动作刺激股价往上走,也是公司股价不活跃的原因之一。

对于公司股价走低一事,中再集团对券商中国记者称,主要由于市场对中再集团市场新竞争主体涌现、偿二代实施带来的影响等因素过度看空。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加息、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等多层因素叠加影响。港股市场近期持续波动,在此复杂环境下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公司股价和其他保险股一样,均受到一定影响。

中再方面认为,目前公司核心数据、技术竞争优势明显,境内市场主渠道地位稳固,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公司对股票良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充满信心。“公司估值已处于底部,随着‘一三五’战略逐步落地,前期布局作用显现,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将从根本上提升公司价值,支撑股价回升。”

中再还表示,公司重视股东回报,2017年度分红比例约39%,位居港股上市同业前列。

重塑“再保险”角色和定位

目前传统再保险商业模式正在逐步走向“融合、跨界、开放、进化”为特征的平台型商业模式,开始向“再保直保化”、“再保生态化”和“再保科技化”转型。随着保险监管政策转向以及直保行业转型,再保险的角色定位是否需要转变,应该如何转变?

面对行业新变化,中再集团表示,公司正积极谋求转型。

比如,加快推动“直再融合”新模式,坚持合作端前移和产品链延伸,强化与直保公司从保险产品开发到再保解决方案的全链条合作,协同开发推广新保险产品,协助直保公司“做大蛋糕”。

围绕网络安全、环境污染、建筑工程质量、健康医疗、军民融合等领域,中再将加快与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合作,为全行业提供产品、技术、数据等一揽子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

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业务机会,携手合作伙伴,打造“一带一路”全球合作生态圈,从风险保障、资金、技术、市场信息、本地化服务等方面为国内直保公司和实体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服务。

以中再巨灾管理公司为依托,中再集团将打造巨灾管理服务平台,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巨灾生态圈,全面推进巨灾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各级政府和保险行业提供个性化、全方位服务。

此外,中再还将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科技,打造“数字中再”,利用创新技术为行业提供更合理的风险管理与定价服务方案,协同行业拥抱科技变革。

参与全球化布局

对于中再集团的再保险业务,一些财险公司人士认为,当下应该重点发力境外业务。“再保险是最后一道屏障,对于再保险来说,把风险分散到全球是必要的。”一位财险公司负责精算和再保业务人士说。

目前,中再集团的境外业务主要通过劳合社平台、香港、新加坡等现有境外机构为支点进行,占比还较小。比如,中再上半年财产再保险共计实现152亿保费,境外的财产再保险保费仅25亿(不考虑分部内抵消)。

中再集团认为,自身布局全球业务优势在于,相比国内保险公司,中再集团是走出去先行军,在国际业务覆盖面、全球化经验和人才储备、海外机构网络布局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相比国际保险公司,中再集团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发展机遇,在国际化布局中充分发挥再保险主力军优势。

不过其也坦承,与国际再保巨头相比,中再集团全球化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国际业务占比相对较低,全球机构网络相对较少,全球化发展格局有待进一步推进形成。

中再集团表示,将综合运用并购参股、自主开拓、创新工具等方式加快再保险和资产管理领域的国际布局,打造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联动发展格局。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百万用户都在看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跌破发行价近四成,却被贝莱德增持,亚洲第一再保险中再的危与机,未来看点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