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盲信「淡水泉時刻」 百億私募重倉股或駛入流動性沼澤

“淡水泉時刻”真的可靠嗎?還是A股低迷背景下,投資者互相鼓勵的“心靈雞湯”?

不久前,A股市場突然開始流傳起“淡水泉時刻”的說法。該理論認為:當淡水泉旗下基金淨值大幅回撤之時,就是股市見底之時。

但近期,另一種說法在業內開始流行。華爾街見聞與私募業人士交流時瞭解到,今年淡水泉大幅押注300億市值以下的股票,這引發了業內憂心忡忡。

“淡水泉時刻”被推上神壇

在今年的私募江湖上,百億私募淡水泉的淨值走勢被描述成市場風向標。相關“理論”認為其產品淨值大幅下跌時,預示著加倉買入時機到來。

而其中的證據是過去幾年內,淡水泉代表產品的淨值調整約30%後,通常都會緊隨著迎來一輪A股市場的大幅反彈。

上述“規律”在其2007年成立後最早發行的三隻產品上得到驗證,包括淡水泉成長一期、淡水泉中國機會、淡水泉2008。

而綜合年初以來的朝陽永續和私募排排數據,截至9月7日,平安信託-投資精英之淡水泉、外貿信託-淡水泉精選1期和外貿信託-淡水泉精選3期等產品的平均收益為-20%左右。

其中,淡水泉精選1期回撤最大,達到了26.19%。投資精英之淡水泉和淡水泉精選3期分別回撤22.9%和24.05%,上述產品全部跑輸同業平均水平和滬深300指數,也都觸及2016年“熔斷”後最大回撤值。

殺跌可能引發的極端情景

但一錘定音的大行情始終沒來,相反股市的成交量隨著時間推移正在萎縮。

而這對淡水泉這樣的長期奉行逆向投資、進攻性明顯的產品,可能有巨大的副作用。

此前7月初,華爾街見聞曾報道,雖然今年上半年淡水泉投資業績落後,但仍堅持逆向投資理念,並以佈局中小市值股票作為目標,300億以下市值投資佔比達45%。

一些業內人士擔心,如果這時候重倉中小盤的大型私募出現明顯贖回,將可能迫使產品管理人在底部附近殺跌賣貨。當個股成交量萎縮時,這種殺跌對於基金淨值的負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最令人擔心的是,殺跌可能引發一種極端情景:贖回——重倉股下跌——淨值下跌——贖回,這些情況形成負面螺旋,最終將產品和部分重倉股都拖入被動局面。

哪些重倉股流動性不佳?

那麼大型私募有哪些重倉股有類似特徵呢?

華爾街見聞梳理了今年二季度淡水泉14只重倉股,截至9月11日,14只重倉股中僅有天士力市值高於300億元,歌爾股份、生物股份、金正大、馳宏鋅鍺和東軟集團物價公司市值在100-300億之間,其餘八隻重倉股市值均低於100億元,其中夢百合、濮陽惠成、瑞普生物市值更低於50億元。

華爾街見聞還發現,今年6月-8月間,月換手率始終低於20%的股票總計7只,分別為太極集團、紅太陽、天士力、馳宏鋅鍺、金正大、中國武夷和艾華集團。

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7月份市場出現小幅反彈,但淡水泉14只重倉股中7只股票(表格標紅公司)日均成交量仍持續下滑,其中5只股票總市值現已低於100億。截至9月11日,上述7只股票在7月-9月份的日均成交量已不及6月份日均成交量。

沒有止損,喜耶,憂耶?

此外淡水泉產品進攻性強,波動性相對較大,其部分產品並沒有安排預警和止損。

私募排排研究總監陳夥鑄表示,淡水泉在行情不佳時倉位也不會低於七成,且對個股沒有嚴格止損規定,整體淨值從最高點回撤20%時啟動風控機制。

據私募排排網,外貿信託-淡水泉精選1期、平安信託-投資精英之淡水泉的產品要素描述中,就沒有設立預警線和止損線。

這引申出更為關鍵問題,淡水泉大部分重倉股市值低於百億,普遍呈現成交持續低迷的情況。一旦駛入“流動性沼澤”,疊加產品不設預警與止損線,很可能引發一場贖回潮?

尤其是從機構參與度角度看,淡水泉10只重倉股均為機構輕度控盤或不控盤股票。

本文源自華爾街見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