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於中國的野生水果,被紐西蘭傳教士偷走,馴化成了水果之王!

我國果樹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果樹原產中心之一。據俞德浚教授的統計,中國已有果樹資源59科158屬670多種。在眾多的水果中,有從外國引種種植的,更多得是中國本地原產的。但有一種水果,非常特殊。它是中國原產的,但卻在國外被成功的馴化成了可以商業種植的“水果之王”。

這種水果的名字叫獼猴桃,是我國最古老的水果之一。最早記載於《詩經》中,在中國唐朝時期也有過文字記載,唐代大詩人岑參的《宿太白東溪李老舍寄弟侄》詩中有“中庭井欄上,一架獼猴桃”的詩句。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 的描述。

原產於中國的野生水果,被新西蘭傳教士偷走,馴化成了水果之王!

說起獼猴桃,更多的人可能想到新西蘭的奇異果。其實,奇異果只不過是獼猴桃中選育出的一個品種。獼猴桃也不是起源於外國,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原產水果。

不過,我國獼猴桃食用雖然歷史悠久,但長期以來,我國的獼猴桃一直處於野生狀態,被當成山野中野生的野果子。20世紀初,一位新西蘭傳的教士從中國帶走了獼猴桃種子, 在新西蘭第一次種植出了中國獼猴桃。

1910年的時候,第一批獼猴桃樹在新西蘭長出了茶色的果實,異常的引人注目。當時,新西蘭人絕對沒有想到,這個來自中國的小小的水果居然能在100多年後,成為新西蘭水果領域的“霸主”,常年霸佔著新西蘭水果出口份額第一名的位置。

1937年,新西蘭的提普基農場主馬克勞林不顧其它人的反對,種植了4000多平方米的獼猴桃,品種主要為豐產性比較好的布魯諾。1953年,馬克勞林將獼猴桃產業做大,並出口到了英國,成功的將獼猴桃變成了一個商業化的水果品種。

馬克勞林也被人稱為“獼猴桃之父”。

原產於中國的野生水果,被新西蘭傳教士偷走,馴化成了水果之王!

20世紀80年代, 新西蘭人利用來源於中國的獼猴桃種質資源大規模的開展獼猴桃的品種選育工作, 通過這一次的育種項目,新西蘭成功的培育出一個非常適合商品化生產的獼猴桃品種——大果黃金中華獼猴桃,一舉確定了新西蘭獼猴桃的品牌霸主地位,每年上百億

在新西蘭成功馴化獼猴桃後,直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才開始規模化種植獼猴桃。相對於新西蘭,我國獼猴桃規模化種植起步晚,品種研究落後,整體獼猴桃的市場競爭力較差。

進入21世紀以後,陝西、河南、四川等等地大力發展起了獼猴桃的產業,整個獼猴桃的經濟價值也彰顯了出來。

目前,整個世界上種植獼猴桃的國家已達20多個。在21世紀後,中國又成功搶回了獼猴桃種植的“大國地位”。中國獼猴桃種植總產量和麵積,已經列為世界首位。

但和新西蘭獼猴桃對比起來,在單位面積獼猴桃的產量上,新西蘭大約在30 t/h㎡,中國則僅僅有15t/h㎡左右。

也就是說,新西蘭的每畝獼猴桃要比中國多產一倍多。

原產於中國的野生水果,被新西蘭傳教士偷走,馴化成了水果之王!

不僅僅是產量,在獼猴桃的品牌、品質標準等多方面,新西蘭依舊是獼猴桃產業中的“一哥”,地位難以撼動。

近年來,以陝西周至縣為代表的獼猴桃品牌產地,也在獼猴桃產業上下了大功夫。依託於國內的獼猴桃市場,中國獼猴桃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內銷方面,中國獼猴桃已經足夠好了,但在“出口方面”,中國獼猴桃需要做得還有很多。

一個原產於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水果,洋人拿走後,居然比咱們搞得還好,這想想都有點兒窩火!

但願知恥而後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