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各科學習如何布局,讓弱科不弱,強科更強?

升入初中以後,考試科目再也沒有下過七門。家長和學生們最希望的就是,既有擅長的科目,又沒有特別弱的科目。說白了就是,既有長板,又沒有短板。

而現實卻是,除了極少的學神級學生,就算是學霸,也會有一個或幾個瘸腿的科目。新學期一切都是新開始,怎樣提前佈局,做到讓弱科不弱,強科更強?

新學期各科學習如何佈局,讓弱科不弱,強科更強?

為什麼優先補弱科?

優先補弱,是因為弱項補起來成績比較容易提高。

從考試試卷上看,基礎知識題至少佔60%。把基礎學好,再提升一些綜合解題能力,基本可以完成試卷中80%的題目。

進一步來講,還可以把一科課程細分。比如,數學中統計部分比較難學,佔分又少,就先放棄,去補佔分多,又比較容易學的部分。

如何解決補哪科,哪科成績就好的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少學生髮現,最近主攻哪科,集中練習哪科,哪科的成績就好。

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說明學生有實力學好這門功課,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的基礎不是很好。

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學生在開學初期做好學習計劃。儘量每兩天照顧到一科功課,每週把全部科目的新知識複習一遍。同時,確保自己的優勢科目掌握紮實,月考、期中考前可以做到基本不用複習。

要根據學校的課程表來定計劃

微調每日學習計劃的時候,要根據白天上課的內容定。

一種方法是白天學什麼,晚上就複習什麼。當然如果這部分知識不是重點內容,自己又學得很明白,晚上可以考慮少複習一些(當然,作業還是需要完成)。

同樣,如果晚上某一門功課的作業很多,完成作業就已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那麼全部作業做完後,作業多的這門功課,就可以分配少點時間複習

解決老師佈置的作業和自己計劃之間的矛盾

學校和老師強調學習要跟著安排和進度走,這個原則是正確的。原因是老師比任何人都瞭解考試內容。

但是,每一科任課的老師並不清楚別的老師留了多少作業,有時就會出現今天作業多,明天作業少的情況。

同時,由於一個班的學業水平不同,同一份作業,對於好學生來說,完成可能很輕鬆。對於成績差的學生,可能難以完成。

如果每天晚上必須把所有的作業都完成,結果可能是按照老師的安排走了,但是,沒有時間做自己計劃的事情了。

有些同學每天都在忙於完成學校的作業,已經沒有任何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很難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更有效的學習。

建議學生做作業前,花點時間想一想今天白天學習的知識點,作業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學習知識點。

如果可能,把學習的內容講給家長聽。能講出來、講明白的知識,學生就是真正學會了。

改變寫作業的順序

家長可以多多留意學生每天回來學習的習慣。

他首先做什麼?是先吃點東西,看會兒手機,發會兒呆,還是直接做作業?

是先把今天老師講的東西搞明白,還是等作業做不出來時再去翻書?

作業先做哪科?是先做強項的作業,還是先做弱項的作業?

許多學生常常喜歡先做自己有興趣的,而且有時還會多花一些時間思考。等有興趣的科目做完了,人也累了,再做成績不好的科目,這時由於疲勞,就更感力不從心。

慢慢地,強的越來越強,弱的越來越弱。所以建議學生從現在開始,改變一下習慣,不妨先做弱項,再做強項。

困了,累了怎麼辦

困了,累了怎麼辦?呵呵,當然不是喝紅牛。

每個學生的身體條件不同。如果有可能,每天做一些鍛鍊。跑步可以磨練意志。如果家長能夠和學生每天早上(特別是冬天)跑20分鐘的步,學生的體質和健康就有了足夠的保障。

另外,學生每天能夠拿來學習的時間也不同。這裡的時間是指有效時間。

讓學生從每天學習十個小時延長到十一個小時很容易,但是學習的有效時間卻不一定延長。

如果你每天的學習時間大大超過你的有效時間,學習成績可能不但不提高,反而還會退步。

如果你不充分利用你的有效時間,你就沒有達到你的最好狀態。

要通過實驗找出有效時間的長短,再根據有效時間制定計劃。儘量不要靠熬夜來延長時間。

努力做到準點睡覺,切不可疲勞作戰,一定要保證上課不困。

放棄一些作業

如果一道題佔用的時間太多,學會放棄,因為這道題對學生來說可能太難了。

如果題做不出來,可以坐車的時候想(不要在睡前想,睡前應該回顧一天的學習內容)。

有時,一道題就卡在一個地方。想明白了,難題就不是難題了。

沒有完成的作業,等老師講完了,要把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寫出來。千萬不要因為一道難題耗損過多時間,擾亂了當天的全盤學習計劃。

新學期各科學習如何佈局,讓弱科不弱,強科更強?

無論中考還是高考,拼的都是總成績。考生一定不能偏科,一定不能存在瘸腿科目,何況補差永遠都比培優更加容易一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