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社部門去年「討薪」逾50億 870家企業上黑榜

勞動監測介入、欠薪基金墊付、納入政府考核……

廣東作為用工大省,如何遏制和打擊欠薪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一場艱鉅的持久戰。近年來,廣東各地各部門打出欠薪治理“組合拳”,對涉及農民工欠薪的重大勞資糾紛,勞動監察先行介入、仲裁快速裁決、基金及時墊付,確保農民工工資報酬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記者從廣東省人社廳獲悉,去年全省欠薪案件同比下降26.51%,為50多萬名勞動者追回工資等待遇超過50億元。同時,自2017年以來共有重大欠薪違法企業870家被曝光,上榜“黑名單”。

■新快報記者 沈逸雲 通訊員 粵仁宣

措施

全國率先建立企業人工成本季度監測制度

打好勞資糾紛治理“攻堅戰”,是切實維護勞資雙方合法權益的一大重點突破。廣東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保障性制度建設、行政監管治理欠薪、曝光打擊形成震懾等重點舉措,目前廣東已建立健全用工實名制、工資分賬、工資保證金等制度。

省人社廳還大力督促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落實“四個一律”:對政府項目拖欠工程款地區一律不再批准新建政府投資項目、拖欠工程款房地產企業一律不頒發新項目施工許可、層層轉包工程造成欠薪企業一律上“黑名單”、未能解決拖欠工程款企業一律禁止參加土地招拍掛購置新土地。

值得關注的是,用工成本分析研究亦作為一大重點。省人社廳稱,已在全國率先全面建立企業人工成本季度監測制度,對全省1萬戶定點監測企業人工成本水平及投入產出效益情況開展監測。目前,共發佈覆蓋6個大類、58箇中類、329個小類、1176個細類的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及涵蓋18大行業和30個細分製造業的人工成本信息,更好引導企業建立工資增長正常機制。

全省21個地級市已建欠薪應急週轉制度

據悉,為防止企業拖欠工資,廣東目前建立健全欠薪應急週轉金、工資支付保證金的“兩金”制度: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政府出資建立欠薪應急週轉金,19個地級以上市建立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去年,廣東省工資保證金規模達98億元,欠薪應急週轉金規模達4.7億元。

省人社廳表示,對企業經營者可能有逃匿、轉移財產等行為,省各級仲裁機構將指導農民工申請財產保全,並積極申請優先執行。對符合法定先予執行條件的案件,仲裁機構指導農民工依法提出先予執行申請。

廣東還注重推動勞資糾紛預防化解常態化。省人社廳一方面聯合工商、稅務、電力等部門核查比對製造業企業水電、租金、稅收、債務等信息,另一方面協同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門排查建築業企業實名制、工資分賬、保證金等制度落實和銀行卡按月足額髮放工資情況,有效實現分類監控和研判預警。同時,對於網約車、網絡送餐、淘寶電商、快遞行業等新業態,還對其就業形態、人工成本變化特徵進行重點調查,以提出促進新業態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

治理欠薪責任納入政府考核範圍

一旦企業拖欠工資,廣東亦有鐵腕整治。今年5月,廣東省人社廳印發《廣東省2017年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方案》明確,廣東省政府將對21個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開展考核,共設100個評分項目,分ABC三個等級,結果將作為對各市級政府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進行綜合考核評價的參考。這意味著治理欠薪責任全面納入政府考核範圍,確保責任落實到職能部門。

同時,廣東繼續落實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暫行辦法,讓欠薪違法企業“處處受限”。多部門聯動進一步擴大違法欠薪企業“黑名單”聯合懲戒實施範圍,推動違法信息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企業徵信、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並向社會公佈。自2017年以來,共向社會曝光重大欠薪違法企業870家。

省人社廳透露,下一步將盡快修訂出臺《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探索破解企業倒閉破產無變現財產、勞動者難以獲得補償等難題;深入研究新業態勞動關係動態,做好相關政策儲備。

數據

去年查處欠薪違法案件同比下降26.51%

多重亮劍,打“組合拳”,廣東欠薪問題得到有效治理。省人社廳透露,2017年廣東仲裁結案率和勞資領域社會矛盾化解率穩定在90%和95%以上,勞動監察違法案件和勞動爭議案件同比下降24.62%和5.9%。

同時,去年全省欠薪治理呈現“三下降”:查處欠薪違法案件下降26.51%;追回工資待遇和涉及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2.79%和11.60%。今年上半年,全省欠薪案件同比下降57.43%。

據統計,去年全省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辦結案件28857件,為32.15萬名勞動者追回工資等待遇25.37億元;全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共處理勞動報酬爭議案件11.4萬宗,為近20萬勞動者追回工資欠款約25億元,其中超過60%的案件以調解方式解決。如此,廣東人社部門去年共為50多萬名勞動者追回工資待遇逾50億元。

案例

拖欠77名員工200多萬 老闆逃匿被抓判刑一年

廣州匯陽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楊某建承包了華商學院的多項工程,總造價300多萬元。2014年12月,工程隊進駐華商。據各班組反映,其中掛綠湖園林綠化工程、看臺工程、擋土牆工程已全面完工,其餘三項工程完成進度不一,華商共與該公司結算95萬元工程款。

然而,2015年11月,廣州市增城區荔城街勞動所卻接到周某等人投訴,該公司拖欠77名員工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份工資2012702元。

調解中,發包方華商表示因聯繫不上楊某建,剩餘款項暫不予結算。2015年12月,增城區人社局前後分別送達公告與限期改正書,並於官網與增城政務短信平臺發佈信息,但楊某建仍未處理整改,隨後該案件移送增城區公安分局。

經協商,華商學院於2016年2月墊付77名員工201.2702萬元的工資。楊某建亦在2016年1月被拘留,3月被逮捕,被判刑1年2個月並處罰金3000元。

老闆不作為欠薪137萬

人社部門墊付133萬

從2016年12月起,黃某淵開始擔任深圳市捷誠雅年手袋製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但不參與公司實際經營,實際經營者為王某華。2017年9月,有員工向深圳市羅湖區人力資源局反映該公司拖欠工資。該公司因拖欠房東租金,被房東對其經營場所停電,導致停產停業,共拖欠148名員工2017年7-8月份工資共計137萬元。

事發後,黃某淵和王某華均不出面解決員工問題。羅湖區人力資源局於2017年9月7日開具勞動監察整改指令書,但指定期限內未按要求整改,於是以“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將二人移送公安機關。

出於保障勞動者權益和給予必要的生活救助,區人力資源局及時啟用市欠薪保障基金,向148名員工發放了133.5021萬元墊付資金。

同時,深挖物業有關資源,引入第三方,通過以“執行和解”的方式,在人民法院的見證下,促成員工與第三方達成和解協議,通過第三方資金支付員工剩餘的3萬多塊錢工資和經濟補償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