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细节解密》之 统制官的职权为何前后矛盾

《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支持!本期第六十三回!

最近的水浒细节解密,大锤跟列位读者听友,一直在聊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官道也就是白道,我们上一期讲述了北宋的顶级武官太尉,根据大锤的研究,《水浒传》里的太尉,职务和管辖范围的弹性非常之大,可以在皇帝御前打杂跑腿,也可以统帅北宋殿前司禁军大队。那么今天我们要来说的,是在《水浒传》的实战中,表现得同样职权范围弹性非常之大、甚至充满矛盾的一个宋代高级武官——统制

《水浒细节解密》之 统制官的职权为何前后矛盾

统制在《水浒传》中出现的频次非常多。最有名的,就是起初对抗水泊梁山、后来成为梁山五虎将之一的霹雳火秦明,他在上梁山之前就是朝廷方面的青州统制。而在秦明之后,朝廷方面出现过的统制就更多了,比如在梁山好汉围攻高唐州、营救小旋风柴进的战斗中,高唐州方面的朝廷军先后出阵与梁山好汉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和小李广花荣阵前单挑的统制官,就有于直、温文宝、薛元辉三个之多,(当然这三个面对林冲、秦明和花荣,出场非常快,被杀也非常快)随后高唐州最高长官高廉还能派出两个没有姓名的统制奉命突围出城求救援兵。待到高俅率领十节度进剿水泊梁山的时候,又有党世英、党世雄兄弟二人作为统制跟随。

《水浒细节解密》之 统制官的职权为何前后矛盾

大锤在这里顺便补充一句,在《水浒传》前期出场的统制,虽然官职名称相同,但是职权差距很大,比如霹雳火秦明,书中就交代他是青州的最高军事长官,而在高唐州知府高廉在同梁山好汉战斗时则指挥了多个统制官,从这些统制官的地位来看,他们这些统制官大致只相当于指挥使级,这是比统制要小很多的武官。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情况,说统制官在《水浒传》中职权弹性很大,其实也就是说,前后矛盾之处比较多。咱们这里再次以青州统制秦明为例,在《水浒传》中,秦明带领的朝廷兵力只有五百人,大致跟历史上北宋的一个指挥使管辖兵力差不多,这对于统制来说,兵力少得有点离谱了。

《水浒细节解密》之 统制官的职权为何前后矛盾

此外,《水浒传》中的朝廷方面还有两位权力更大的都统制,一位是汝宁都统制双鞭延灼,在进剿梁山失败之后也成为了108好汉中的一员,还有一位是金陵建康府的水军都统制刘梦龙,在高俅进攻水泊梁山失败时,被混江龙李俊先俘后杀。这两位都统制的职权范围,明显比包括秦明在内的统制们要大不少,比如《水浒传》中交代,呼延灼作为都统制,能够带着八千人马进攻水泊梁山,而刘梦龙作为都统制,麾下水军有一万五千人。

《水浒细节解密》之 统制官的职权为何前后矛盾

那么真实历史中的统制、都统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

统制不是施耐庵的臆造,它确实是在北宋时期出现过的,它大致出现于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统治时期,当时的统制是一个临时差遣,也就是朝廷组织重大军事行动时,临时任命的一个方面统帅。比如当时北宋与西夏在西北激烈交战,环庆路一万兵马的统制官,就是北宋赫赫有名的种[Chóng]家军的名将种朴。对北宋第一代统制来说,其管辖兵马规模和职权范围,都要明显大于《水浒传》中的那些统制官们。

《水浒细节解密》之 统制官的职权为何前后矛盾

到了梁山好汉活动的北宋末年宋徽宗统治时期,统制官虽然还属于临时工了,但是它变成了常设的长期临时工了,其管辖兵力大致在两千到八千人之间。同样是在这一时期,统制官之上又设置了都统制,一位都统制可能节制几个统制,这个都统制更近似于北宋第一代的统制,也就是方面统帅。

比如童贯在率领宋军北上攻打辽朝燕云地区时,就委派了当时种家军的名将种师道担任都统制。这位种师道,就是《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也就是鲁智深的老上级,同时也是九纹龙史进的师傅王进投奔的对象。

《水浒细节解密》之 统制官的职权为何前后矛盾

到了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时期,统制终于成为军中的一种正式职务。起初,宋高宗赵构是草台班子即位,手下兵力不过万人,因此统制官正是最高级的武官了,后来人马多了,统制官也多了,其管辖兵力在几千人到万人不等。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韩世忠等都当过统制。

等到了宋金交战进入势均力敌阶段之后,南宋的都统制也出现了,同样位置高于统制,麾下兵马可以达到数万人的规模。比如我们熟悉的名将岳飞,他在镇守长江中游担任方面军统帅的时候,就是南宋的神武后军都统制。

《水浒细节解密》之 统制官的职权为何前后矛盾

在大锤叙述了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统制和都统制之后,读者听友们就不难发现,《水浒传》中的统制,并不符合北宋时期的统制规格,它管辖的兵力和职权范围都太少了,更像是驻守各地的指挥使一类官职。而《水浒传》中的都统制,又比较相似于北宋时期的统制,管辖兵力和职权都明显要比历史上的北宋和南宋都统制要小。

《水浒传》中对统制的描述,与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统制,差别较大,这一部分原因是施耐庵作为元末明初人,他根据历史资料和文人笔记还原北宋末年战争时出了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替施耐庵辩解一句,历史上的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由于北宋军队瓦解、南宋军队创建的过程比较混论,因此武官职务职权的前后变动也比较大,常常出现一个都统制管辖的兵力可能还不如一个统制的兵马多,这也确实不利于施耐庵梳理清楚。

《水浒细节解密》之 统制官的职权为何前后矛盾

比如说南宋绍兴三年,岳飞由神武副军的都统制,改任神武后军的统制。如果从字面来理解的话,这就可以认为是一次降职,但实际上却是一次升职。《水浒传》中的统制,职务职权多有前后矛盾,大约也受到了历史上这类情况的影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