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瑕】別替代孩子成長,要讓Ta逆風也能飛翔

【清瑕】別替代孩子成長,要讓Ta逆風也能飛翔

這是曾經在國內被網絡廣泛報道的事件。一直想寫些什麼,但是這樣的話題又太過沉重,每每想要動筆,但卻如鯁在喉。

在湖南省的一所小學,一個六年級的男孩,在上課時間突然衝出教室,從教學樓四樓跳下,經搶救無效身亡。教室裡的監控還原了當時的情況。

早上8:20,學校開始上課,教室裡的座位是“回”字形。因為當天下午要舉行畢業典禮,所以前一天,這個孩子和幾名同學主動將座位擺成了這樣。但是,因為上午還有課要上,老師由於講課不方便,就要求同學們將排的形狀進行了復原。

這個男孩是下午畢業典禮的小主持,當兩位女同學幫他搬桌子的時候,這個孩子拒絕搬動椅子,並抽泣起來,旁邊兩位女同學對他進行了安撫。此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可誰都沒有想到,8:55分, 這個孩子突然一拍桌子,站起來衝出了教室。就這樣,全班同學和老師眼睜睜看著他翻過4樓欄杆跳了下去。

看到這則消息,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孩子到底怎麼了,我們的教育到底怎麼了?。

發生這樣的事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我這姑且不論。而面對挫折的態度和做法則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和選擇。

這裡有沒有挫折教育缺失的問題?需要父母深深地反思。

【清瑕】別替代孩子成長,要讓Ta逆風也能飛翔

【清瑕】別替代孩子成長,要讓Ta逆風也能飛翔

挫折教育來自生活本源,能不能不剝奪孩子經歷挫折的權利?


挫折本來是生活中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一首歌唱的很好,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幾乎不存在沒有挫折的人生,

從某種意義上講,挫折就是伴隨人生成長的副產品。

有人說,真正的挫折教育,只能被動地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歷練中。拋掉生活歷練,單純的挫折教育本身就是偽命題。

但是,面對十二歲孩子因為排桌子輕生這樣的惡性事件,難道沒有一絲絲通過提前對孩子心態的瞭解,對價值觀的影響而進行預防的機會嗎?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動物學家發現,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東岸羚羊比西岸的繁殖力強上許多,雖然兩岸羚羊品種相同、環境一樣,都是以牧草“鶯蘿”為食。專家百思不解,於是在東西兩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後“交換場地”。歷經一個春秋,運到西岸的繁殖到14只,運到東岸的僅剩3只,其餘的一一被狼吃了。

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因為東岸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東岸羚羊每分鐘多跑13米,他們明顯比西岸羚羊強健。而原生於西部的羚羊被吃掉,是因為他們缺少這樣一群天敵!

挫折是生命本質的一種彰顯 。但是因為挫折感的不斷集聚和消散,卻也可以不斷增強孩子的抗壓力,積澱孩子的成熟。不能否認,每個人的成長都意味著他抗壓能力的增強!

十二歲的孩子,應該完全有能力承受這樣壓力。當他因為座位的排放做出極端舉動的時候,恰恰說明這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挫折歷練!他的生活在這方面的經歷幾經空白,才出現這樣的悲劇。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談論挫折教育,談論逆商的培養,應該回歸到生活本身,讓孩子的成長自然而然,或許是在家庭中進行挫折教育的最基本方法。

不要因為孩子被凳子絆倒了,就去替孩子責怪凳子,必須告訴他,這就是因為你的不夠小心,即使哭也沒有用。不要因為孩子和小朋友發生一點矛盾,在事實不清的情況下就非要和人家的父母去理論,即使是孩子吃點虧,也不要去過分保護。要知道,父母並不能保護孩子一輩子。

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長,就是他經受挫折歷練最好的機會。當前挫折教育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惡性事件的發生,不是因為孩子沒有經歷挫折的機會,而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溺愛,或為了應試教育“搶時間”的需要,將孩子應該經歷的挫折屏蔽掉了。

這本來是一箇舊聞。“神童”魏永康,兩歲識千字,四歲基本學完初中階段課程,八歲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2003年7月,魏永康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當時,一直陪讀的母親曾學梅欲哭無淚,指著中科院的大樓,讓兒子跳樓。當所謂的“智商”教育一路凱歌之時,曾學梅卻在孩子學習成長的最黃金時段,遭遇了教育的滑鐵盧,也讓孩子經歷了人生道路的一次大的,難以挽回的挫折。

這是一段關於“神童”學生生活的描述: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曾學梅都不讓魏永康插手,每天早晨連牙膏都要擠好,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魏永康讀高中的時候,曾學梅還親自給他餵飯。2000年5月,魏永康考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脫離母親的照顧後,他“失控”了。他完全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趿著拖鞋就往外跑,甚至不知道自己去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

我們的一些父母熱衷於為孩子“爭分奪秒”,包辦一切,習慣於為孩子準備好一切,生怕孩子耽誤了一點點學習時間,讓孩子沒有了正常生活的歷練,所謂的挫折也被他們替代掉了。

【清瑕】別替代孩子成長,要讓Ta逆風也能飛翔

這個跳樓的孩子,還是班裡的小小主持人,不能不說是一個優秀的孩子。但是,按照一個孩子正常的成長規律,他真的優秀嗎?有人講過,身體是“1”,其他後面的都是“0”。如果連這樣的挫折都承受不了。連生命都沒有了,我們教育的意義又在哪裡?

真正的挫折,應該來源於基本的生活和經歷。如果定義挫折教育的話,它應該和教育一樣古老,和人類一樣古老。挫折也不會因為人類科技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消失。每一代人都會有每一代人的挫折。所以,所謂挫折教育,本源上講是融入生命成長全過程的一種生命體驗。如何在共有的生命體驗中引導孩子實現成長,才是挫折教育的基本內涵。

一位媽媽對我分享了孩子經歷的一次挫折。她的女兒為了連任學生會主席,辛辛苦苦準備和籌劃幾個月,結果卻以很少的幾票落選了。她說,她站在孩子背後支持著孩子的一切,告訴孩子,世界上什麼結果都有可能產生,沒關係,繼續上路。孩子很堅強,很好地扭轉了自己的心態,後來汲取上次教訓,在又一次競選中得到一個更高的職位。

生活給你關上了一扇門,你可以尋找去打開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種東西,也可以通過努力在其他地方收穫另一個饋贈。

把經歷挫折的機會留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成長。在這裡,父母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補位。

【清瑕】別替代孩子成長,要讓Ta逆風也能飛翔

挫折教育的科學分析,能不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逆商指數?

挫折教育是一個老話題,逆商對於大多數家長卻是一個新概念。

【清瑕】別替代孩子成長,要讓Ta逆風也能飛翔

逆商AQ,英文為Adversity Quotient,在90年代中期,由美國保羅·史託茲教授最早提出,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同。全稱逆境商數。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和人們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保羅·史託茲將逆商劃分為四個部分,即:Control:控制感;Origin & Ownership:起因和責任歸屬;Reach:影響範圍;Endurance:忍耐能力。

“C”(控制感):控制感,指人們對周圍環境的控制和改造能力。面對逆境或挫折,控制感弱的人往往對前途感到失望,會選擇逆來順受,信天由命,甚至會做出極端行為。而控制感強的人則會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努力改變所處環境。控制感弱的人經常活說:我無能為力、我能力不行。控制感強的人則會說:雖然很難,但這不算什麼、一定能有辦法。

“O&O”(起因和責任歸屬:指我們對陷入逆境的起因的分析。第一類強調內因:因為自己的疏忽、無能、未盡全力。往往表現為過度自責,意志消沉、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棄;第二類則強調外因,譬如將原因歸結為合作伙伴配合不利、時機尚未成熟、或者外界不可抗力等。

喜歡內因分析的人會說:都是我的錯、我註定要失敗,喜歡外因的會說:都是因為時機不成熟、事前怎麼就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然而高逆商者,往往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起因,並甘願承擔一切責任,能夠及時地採取有效行動,痛定思痛,在跌倒處再次爬起。

“R”(影響範圍):挫折發生後,往往會由本人波及周圍,造成負面影響圈。高逆商者,往往能夠將陷入逆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限制於挫折發生的這一範圍,並能夠將其負面影響程度降至最小,不至擴大到其他層面。越能夠把握逆境的影響範圍,就越可以把挫折視為特定事件,越覺得自己有能力處理。

“E”(忍耐能力):逆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既有範圍問題,又有對逆境忍耐時間問題。逆境將持續多久?造成逆境的起因因素將持續多久?而逆商低的人,則往往對逆境的忍耐時間有限。

逆商AQ概念的提出,將挫折教育從經驗上升到了理論。心理學家認為,高AQ可以幫助人取得更好的成績、生產力和創造力,可以幫助人保持健康、活力和愉快的心情。因此,如何提高逆商指數也就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既然可以通過指數衡量,那通過一定的訓練,提高AQ指數就成為了一個可行的辦法。這不僅需要我們父母把成長本身具有的挫折還給孩子,而且要求我們也能夠主動進行情景模擬和訓練,讓孩子在提高心理承受力中,提高AQ指數,經歷挫折教育。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很多朋友開始讓孩子在假期去尋找一些體驗磨難的夏冬令營或其它活動。有些人不以為然,認為那不是讓孩子經歷真正的挫折。但我認為,一定的磨礪,即便是模擬,肯定會對現在缺失的挫折教育有所彌補,專門的訓練,一定會讓孩子對未來的挫折有所準備。

好朋友Shaoling,給我們講過一個這樣的案例。她的兒子性格內向,文靜膽小。中學的一個暑假,她讓孩子去專門參加了一個“吃苦”訓練夏令營。夏令營期間,手機上交老師,沒有電燈,沒有網絡。毎天早上5點起床,天天砍樹,孩子們自己燒火煮飯,而且吃飯限量。

夏令營結束的時候,她去接兒子回家,看到孩子手上都是血泡,但孩子十分開心。她說,孩子現在最喜歡吃的是桔子,覺得桔子特別寶貴。因為在夏令營時,除了一天三頓飯,每人每天只發給一個桔子,留在最餓的時候吃。孩子們沒有洗衣機,要用手自己洗衣服。除了每天按時體力勞動外,學生每天還要交流體會,互相做同齡人之間的諮詢心理輔導, 講自己如何克服困難。

她告訴大家,這個營地在他們州偏闢的鄉村,全國各地的學生都可以參加,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進行選擇。這種專門的訓練無疑會對至少部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現在相當一部分孩子條件好,生活幸福。當飢餓和貧窮開始遠去,一些生活的困難已經不再給他們帶來挫折感的時候,精神上或者物質上的憶苦思甜可能會是他們生長必不可少的養分。

在教育越來越專業化的今天,挫折教育,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絕不是可有可無的,無論孩子是在家庭社會中的經歷,還是專門去各種基地進行的專項訓練。

尤其是今天,在大家將目光緊盯著孩子的成績,緊盯著中國的“985、211”,美國的“常春藤”的時候,逆商指數或許將更深更遠地決定孩子的未來!挫折也是一種可以實施的教育方法,更加主動和有意識地開展挫折教育,家長應該有所作為。

【清瑕】別替代孩子成長,要讓Ta逆風也能飛翔

挫折教育的人文意蘊,能不能讓生命處於一個更加積極的狀態?

逆商概念提出人保羅·史託茲教授將提高逆商歸結為培養立體的人。

這類人,他們勇往直前,無論環境有利還是不利,人生幸運還是不幸,他們都不會停止前行。他們在逆境面前保持一種生命激情,決不讓年齡、性別、身體缺陷、或者任何其他障礙阻擋自己去實現成功願望的腳步。

這類人,他們具有堅定的信念。每當他們遭遇困難時,這種信念就會釋放一種巨大而神秘的力量。他們堅韌、頑強而有彈性,心中完全沒有退縮的概念。對待逆境,他們有自己的解決方法,他們會不斷調整自己前進的方向,尋找更合適自己的道路。

愛迪生髮明燈泡,他失敗了很多次。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做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穫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做燈絲。”最後,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

這或許是西方文化對挫折和成功的最好詮釋。

在我們的中華文化基因裡,從來都不缺挫折教育的內容。即使是在《西遊記》這樣的神話故事中,孫悟空和唐僧為取得真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那種執著和信念,特別是那份越挫越勇的心靈歷練,應該成為我們和孩子共同的精神滋養。

和培養一個立體的人一樣,真正的挫折教育是一份認識和視野,是一種面對苦難的態度,是一種精神和價值的傳承,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狀態。

在這裡,既要看到生命的美麗,也要認識生活的不完美。在不完美中從容接受挫折和困惑,集聚戰勝困難的勇氣,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

我的一位閨蜜姐姐,這樣敘述了自己的經歷:“我小時候,爸爸被關牛棚,但家裡人也會教每個人樂觀地生活。有的人白天在臺上批判你,晚上會來安慰你,世間還是有真情的,愛最可貴。”

正是在這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氛圍營造中,讓挫折不再是挫折,讓生命實現了成長。從這種意義上講,

挫折教育其實是一種生命態度和價值的傳承。

回到逆商的計算方式,無論是C”(控制感)、“O&O”(起因和責任歸屬)的分析,還是“R”(影響範圍)和“E”(忍耐能力)的控制,無不和一個人基本的價值觀和生命態度息息相關。

所以,無論生活怎樣,讓孩子對生命的認知處於更加積極的狀態,應該是挫折教育的靈魂。

當一個孩子將自己的價值和這個世界進行更為深刻聯繫的時候,他的心胸一定會在不斷地開闊中,增強抗擊挫折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挫折教育是一種認識和視野的不斷提升和擴張。

挫折教育伴隨著教育本身。要讓孩子在失敗面前,擁有愈挫愈奮的能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孩子引導到一個更加積極的生命狀態!

【清瑕】別替代孩子成長,要讓Ta逆風也能飛翔

【清瑕】別替代孩子成長,要讓Ta逆風也能飛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