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首《醉落魄》恰似当年《枫桥夜泊》的意境,留下了千年感伤

游子思乡在古诗词当中是永恒的主题。想当年,唐朝的张继写过一首《枫桥夜泊》,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让后人千载传唱,可是你知道吗?苏轼他曾在那样一个晚上,也是在船上,留下了伤感的词篇。想苏轼一生奔波,虽然生性豁达,却也免不了有时想家,如张继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下他的心境,那种思乡的美。

苏轼一首《醉落魄》恰似当年《枫桥夜泊》的意境,留下了千年感伤

镇江

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这首词写在1074年二月底,1073年冬他任杭州通判,奉命到常州润州苏州秀州等地赈济灾民,第二年二月在京口,也就是现在的镇江,有一次在江上饮酒之后大醉,醒来已是晚上九点多钟,他触景生情,想到了仕宦奔波的劳苦和遥远的四川老家,一种感伤油然而生,于是写词以记之。

苏轼一首《醉落魄》恰似当年《枫桥夜泊》的意境,留下了千年感伤

苏轼

此时,天上飘着些微云,还有那淡淡的月光,从酒醉中醒来时已九点多钟,船刚刚开始出发。苏轼回头遥望京口,仿佛一座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还记得喝酒时欢歌笑语的场面,却不记得上船时的情景。

酒醒后苏轼头巾偏斜,扇子也掉落在一边,藤床格外的细腻润滑,连身子都好像快挂不住了。一觉醒来,梦中的情景有些隐约模糊,也没有人可以说,我此生的飘荡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呢?家住西南眉山,而我经常在东南道别。

苏轼一首《醉落魄》恰似当年《枫桥夜泊》的意境,留下了千年感伤

苏轼

上片写酒醒之后,听着咿咿呀呀的摇橹的声间,船家告诉他,船刚开岸。天上有淡淡的月光还有些微云,他从船舱中往回望,只见孤城笼罩一片烟雾迷蒙之中远去了。这景和那情是如此的和谐,他在这个晚上,独自在船,有些想家了。那月光是不是能捎回自己的思念呢?

下片写忆梦。他头巾歪一边,扇子也掉落在舱板上,而身子也歪在了一边。“巾偏扇坠藤床滑”,仅仅七个字,就将醉态刻画得维妙维肖。词人终于记起来了,他刚才还真做了个梦。隐约在天地之间,一叶小舟托着他的躯体迷蒙的江面上飘荡,朋友亲人们都已天各一方,这又向何人诉说呢?这一年是1074年,他在杭州做通判已经四年了,而这次离开杭州巡视灾情,也好几个月了,想自己在杭州的妻子和孩子,也想远在老家的亲人,尽管父母和王弗都已经不在了,可是他依旧想他们呀,他们在那老家在那个世界还好吗,词人不禁有些激动,这样飘摇不定的生活几时才能结束呢?何时才能和家人团聚呢?而正是在几个月之后,他因想自己的王弗,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一首《醉落魄》恰似当年《枫桥夜泊》的意境,留下了千年感伤

王弗

这就是这首词,语言平易质朴而不俗,笔调清新自然流畅,在含蓄而又让人感觉飞扬灵动,在把抒发感伤之情寓于叙事之中,或写景,或说梦,将那醉酒醒后思乡的心境表现得极其委婉动人。

苏轼一首《醉落魄》恰似当年《枫桥夜泊》的意境,留下了千年感伤

镇江

好了,关于苏轼《卜算子》的故事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发现历史,谢谢大家,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