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依然立足当下,关怀现实

我们依然立足当下,关怀现实

正解局出品

上一周,在一周互动里,我引用了一句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我们赞其言,践其行。其实,我还更想引这样一句话: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这是差不多十年前,《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里的一句话,曾经影响过无数心怀梦想的媒体人。

如今,十年没到,中国的媒体环境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沦落,有人笑傲,有人惶恐,有人沉默。从传播格局来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纸媒、电视彻底沦落,微信、微博强势崛起,新技术的变革改变了媒体生态。

但不变的是,对于正解局来说,我们依然坚持立足当下,关怀现实。所以,这一周,我们写了“状元县”,讨论私人领地,批评高房租,呼吁重视百草枯自杀问题,关注人口问题。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崔卫平语)

在这个剧变的时代里,我们致力于提供有温度的内容。感谢有你,一直都在。

01

甘肃会宁:一个“状元县”的人口窘境

(发布日期:8月13日)

我们依然立足当下,关怀现实

传奇:很正常啊。会宁县的自然条件过于严酷,本身就不适合大量人口的聚居,随着人口的逐渐减少,当地的生态系统也能得到休养生息。外出的人口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何乐而不为呢?难道就让本地人接受着有限的教育,继续过着背水吃的生活才好吗?通过教育增强贫困地区的年轻人竞争力,这是最有效,也最低成本的办法了!

局长:很多读者朋友都持这个观点。其实,我也支持这个看法,毕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大山里的孩子通过高考走出大山追求很好的生活,不仅无可厚非,还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正如这篇文章开头已经说到的,会宁是当下中国农村的一个极端缩影,我更想让大家关注当下的农村。更直白的讲,城市靠城乡二元结构,在过去以“剪刀差”的形式吸取了太多农村资源,比如,粮食、资金等等,而现在则是农村最后的财富——青壮年人口(农村大学生、农民工)。

这种二元结构一时还不可能消失,越是有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常常没有社保),农村教育越成功培养出越多大学生,农村只会越凋零,而且现在很多地区农村已经“空心化”。

那些留在农村里的老人、妇孺如何安顿?这是文章的本意。比如,在古代你做官退休后可以告老还乡,成为乡绅,失意的秀才可以开私塾。但是,我们现在还缺少人口回流的通道,走出大山的学生没了故乡的户口,你退休后也因为医保、社保关系而只能永远待在城市。

没有回流、反哺,农村的前景当然令人担心。

02

中国人被鸣枪驱赶:在美国,擅闯私人领地有多危险?

(发布日期:8月14日)

我们依然立足当下,关怀现实

阳光空气花和水:你有权利合法杀死别人,别人也有权利合法杀死你,所以大家都安全了,只有在权利不对等的情况下才有欺压和滥杀,人人都有枪,人人都能开枪自卫,你再偷盗抢打试试?

局长:权利对等,才能免于恐惧。这也是美国人支持“拥枪权”的一大初衷。

扯远一点,可能与中西方对人性的理解有关。中国主张“人性本善”,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西方普遍不相信人性,更愿意相信机器和制度。

西方设计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相信人。美国保护私人领地的规定,显然是预判每一个闯入私人领地的都是“恶人”。这样看似“一刀切”不近人情的做法,恰恰让每一个遵守规则的人,都能获得安全感。

讨论人性善恶,其实没有意义。更重要也更为实际的是,如何弘扬人性中的善、压制人性中的恶。

03

失控的高房租,比高房价更可怕

(发布日期:8月15日)

我们依然立足当下,关怀现实

不忘初心:支持局座,毫不犹豫转发,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房租问题是民生工程,决不能允许炒高房价后再让资本借着互联网的旗号炒高租金。不要到不可收拾了,才追悔莫及。

局长

:转发是对局长最好的支持。正如这位读者所言,决不能让资本炒高租金。

那么,市场经济下,政府是否应该干预住房租赁市场呢?实际上,调控住房租赁市场,是多数欧美国家的普遍做法。

欧美国家主要采取三招:

第一招:调控租金。分时段、分区域调控租金。特定时期,严格管制;普通时期,干预指导,防止租金过快增长,以保障住房租赁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第二招:补贴租户。一是政府直接修建公共租赁房,租给租户。二是发放租金补贴,以解决向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以帮助其在私人住房租赁市场上解决住房问题。

第三招:保障租户权益。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相关法律开始向有利于承租人转变。德国、荷兰等国也出台了类似保护承租人利益的规定。

所以说,租房事关民生,决不能任其失控暴涨。让人欣喜的,在局长文章推送不久,北京住建委就约谈了自如和蛋壳,明确不得哄抬租金抢占房源。

资本,别老盯着房子。

04

楼市继续火爆,是时候用下70年前的猛药了

(发布日期:8月16日)

我们依然立足当下,关怀现实

:就目前来看,我觉得政府态度还是不够强硬,手段还是有所保留的,不断地进行城市升级改造,不断地去挤压工业用地换成商住用地,可曾想过我们社会的劳动者心里的阴影面积,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在不断地让真正的劳动者空虚。

局长:之所以选择“东”的留言,主要是因为我想送你一本书,因为你的头像很可爱,你的名字很熟悉,哈哈。

这篇文章争议比较大。这里补充几点。

ZF必须要靠卖地才行吗?错,绝对错。很多人把这种非常态的做法,视为理所当然,岂不知常态的做法是要以税为主。前两天,远东控股董事局主席蒋锡培呼吁“要下决心降税降费”,很多经济学家、自媒体来站台撑腰,原因何在?我们现在税收税基不够宽(能征税的企业少),税率又高,企业负担重。所以,要真正下大力气去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厚税收。卖地不是长久之计。

真调控,会不会崩盘?我们能观察到几个事实分别是:一是正是因为怕戳破泡沫崩盘,捂着泡沫越来越大。二是美国08年崩盘最严重、最惨烈,经济也最先复苏,经济现在也最强健。三是上世纪90年代,对海南地产泡沫是下决心一朝戳破的,避免了更大范围、更深层的问题。

调控,我们现在缺点什么?其实,就是文章的核心意思。现在土地供应结构不合理,要加大住宅土地出让比例,盖出更多房子。否则,土地供应受到限制,上市房源少,再严格的调控,也不一定见效,甚至会导致“黑市”,像卖号、茶水费等,还有腐败(西安已经出现)。至于说超量供应的房子,等达到调控目的时完全可以回购作为保障性住房,再不济还可以炸掉,一样增加GDP(类似的事儿可不算稀奇)。

05

百草枯:“死亡之水”的前世今生

(发布日期:8月17日)

我们依然立足当下,关怀现实

书树:小时候隔壁婶婶就是跟老公吵架喝药死的,在农村这基本就是个惯例,喝药是最后的努力。她们也许也是认为洗洗胃就好了,就算风险大点,至少是为了家庭做的最大的努力了吧

局长:诚如“书树”所说,在农村这是惯例。我见闻过的很多,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在这里暂时无法深入展开讨论,太多时候,我不敢想,不忍想,这背后的社会动因实在是太复杂了。它并非只是困扰中国人,其他国家也深受其苦。

在留言里,还有一位朋友说了这样一段话“生在农村,从小见过不少次喝农药事件,这好像成为一种方式:当你无力挣脱现有的状况,死便成了唯一的办法,而剧毒农药则是通往另一世界的桥梁。”不错,这是通往另一世界的桥梁,只不过这个桥梁太危险了。

对于我们来说,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为自己,也是为家人。生而为人,请务必坚强。

06

鼓励生育,中国应该这样做

(发布日期:8月18日)

我们依然立足当下,关怀现实

吱吱:两个极端化:城市不敢生,生娃成本高压力大;农村不怕生,越穷越生多,感觉无所惧。

局长:越穷的地方,越能生,这一现象,也在改变。

过去,农村确实“不怕生”,一是农业生产需要劳力,人多好干活;二是农村养娃成本低;三是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

现在的情况,有点不一样了。从生产上看,部分农村的农田,要么撂荒,要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从成本上看,受城市消费影响,农村养娃的成本也不低;从观念上看,新一代的农村人的想法也变了,传宗接代的观念淡化了很多。

现在看,农村还是中国新生儿的“生力军”,如果农村的生育率再下降,形势真的就不乐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