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个世界会好吗

正解局出品

尽管压力很大,正解局仍然在日更。这周我们提醒大家关心粮食和蔬菜供给安全,解剖了这几年的明星城市合肥的发展,关注到消费寒冬、超前消费,还揭露了房产中介的把戏,分析了中国摩托车企业如何丢掉越南市场。

有没有很逼人的感觉?当然,可以晚上准点打开电视机舒缓下。

但我还想讲个小故事:

梁漱溟被称赞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他的父亲梁济也是一名儒士,却最终自杀离世。

那是整整100年前,1918年11月7日清晨,梁济在去朋友家前看到报纸上关于欧洲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息,于是就问在北大当哲学老师的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完就出了门。

3天后,梁济在积水潭投湖自尽,此时距他60大寿只剩4天。

梁济自杀并非为遥远欧洲的战争,而是因国内问题。那时,中国就像一锅粥,护法战争正酣,北洋政府摇摇欲坠,南方军阀蠢蠢欲动,广大青年满心焦灼……

梁济在遗书《敬告世人书》中说:

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存否,虽非我一人之责,然我既见到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

听闻死讯后,陈独秀评价:

新时代的人们不必学其舍生取义的做法,但应有他那种救济社会坠落的勇气和真诚纯洁的精神。

陈独秀的评价放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世界要“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离不开我们赤诚、勇敢地去反思、解决旧弊。

正解局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洞察时代,共同精进。

01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发布日期:8月20日)

这个世界会好吗

看世界:现在务农根本养活不了人,楼上也说了不如打散工。更多的是自己的地种一季机械收割完留下一年的口粮,富余的就以市场价卖掉。由于不是产业化种植,农药、化肥、人工、水电灌溉占生产成本太高,基本一亩也就200、300元收入。没有城市人的养老、医疗福利,真是不敢病啊!

局长:中国只是农业大国,还不是农业强国,突出体现就在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太低。

在先前一篇“消失”的文章中,我已经说过这个问题。中国农业生产成本要高于美国,比如,2015年,中国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亩均总成本分别比美国高出56.05%、20.82%、210.42%、38.44%、222.84%。

根源就在于美国农业已经“工业化”,而中国不少地方耕地靠牛,播种靠人,效率高下立马可见。

这也背后折射出中国工业、科技还不够发达,城市还提供不了更多就业岗位,这也就是中国仍然需要保留劳动密集型工业的重要原因。所以,中美长期摩擦如果冲击到这些行业,影响将很大。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农业在各个国家都是受到保护和支持的。这是当今全球贸易一体,各方始终不能达成最终一致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他的还有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

02

“霸都”合肥:肥了自己,瘦了安徽?

(发布日期:8月21日)

这个世界会好吗

老亲蛙

:不管是产业还是科教,离开资金一切免谈。请问,合肥在产业和科教方面投入的资金合肥市财政拿得出来的吗?还不是省级财政包括政策的大幅倾斜照顾。就像一块蛋糕,大部分给了合肥,剩下小部分留给其他城市还能分到好多?这不是吸血么?!

局长:合肥当然是吸血的。

粗暴地说,一个省会如果不吸血,那是不正常,也是不合格的。

局长这篇文章想探讨的是,除了吸血,合肥的发展,有没有可借鉴之处?

这位读者提到,合肥的产业和科教,获得省级财政的照顾。问题是,省级财政也有定量,肯定是视项目而定。

当年如果安庆留住了中科大,省级财政肯定分一大杯羹给安庆。如果京东方落户芜湖,芜湖也会获得照顾。

关键还是要看项目。

那么问题来了,京东方为什么要选择合肥?

一个细节是,2009年,金融危机阴霾犹在,京东方6代线项目不被看好,被认为是一场豪赌。

为了支持京东方,合肥政府应允筹集90亿元的资本金,以及落实85亿元的银行贷款。

但要知道,合肥2007年财政收入才215亿元,市本级财政收入刚过100亿元,用于发展的资金不足30亿元。

合肥通过增发股票等方式,筹集了90亿元力挺京东方,这才有了京东方项目,也才有了今天的千亿显示面板产业。

想吸血,得有气力、有肚量吸才行啊。

03

住千万豪宅,吃榨菜,喝二锅头,中产消费寒冬来了

(发布日期:8月22日)

这个世界会好吗

:分析了半天,不知道你要说啥。说的好像很有道理,其实到最后啥也没说。

局长:经常会有读者留言,表达类似的意思:看不懂,屁话,什么也没说,危言耸听,莫名其妙……客观地说,有的时候,确实是我在文章里没有表述清楚。遇到这样的留言,我总会认真反思,希望自己做得更好。

但,在这里,也非常希望读者理解一些,写原创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凌晨两三点还在分析资料,是经常的事情。一个月三十天,发布二十多篇原创,很少有人能做到。但正解局做到了。尤其是现在舆论环境有些不必说,你都懂得情况。就像一条微博说的:每个人都希望你往销号的方向写,一旦你往这条路上走了,终有一天会消失。等到那一天,那些怂恿你的人,会惋惜,会嗟叹,会忘掉你,然后去怂恿下一个人,但他们自己是永远不会这样去写的,他们只会看完你的文章,说一句:“不够深度,不够过瘾,不够销号。”

所以,在这位读者的留言后,我是这样回复的“把文章写的清楚明白是每一个写作者的责任,但在今天的环境下,让文章活的久一点,是更大的责任。所以,很多话想说没法说。钢丝不好踩,恳请大家理解。”

真的恳请大家理解。

04

一个很不好的信号,还是出现了

(发布日期:8月23日)

这个世界会好吗

:我兄弟房产公司的经理,前几年炒房赚了,空手白狼一套150平房子,这段时间又贷款两套房源,只交了首付,然后贷款额度不够,工商、建行、农行、招商.....十几家银行每家信用卡额度透支10万,首付算是交上了,每月用其他银行信用卡还马上到期的信用卡,车也是贷款的,他每月必须还8000贷款额度,他说房子如果降价他将一无所有,全部被银行收走,上个月四大银行查账,凡是行用卡信用度低的一律不给借贷,他一下傻眼了到处借钱!他是房产经理人,确一天为房子发愁。

局长:助手没pick你,局长pick你。

仅就个人而言,两类留言最深得我心:一是结合文章进行有理有据的观点交流;二是这种身边或者亲身真实感受、观察和一手信息。前者让真理越辩越明,后者能提供“增量知识”。这条留言就属于后者。

回到这个故事。其实,前几年这种操作十分流行,导致大量消费贷,甚至信用卡套现资金进入楼市领域。这些都是楼市的“隐形炸弹”。

从外部来看,美元不会停下加息步伐,人民币的汇率压力会进一步增加。

已有人在讨论:我们应该9月进行1次加息。

如果加息周期启动,那么,这些人的日子会更难熬。其实,个人消费支出的原则很简单,就是量入为出。

05

嗜血的房产中介:中介费那点钱,我早就看不上眼了!

(发布日期:8月24日)

这个世界会好吗

晨鸿:我是房东,发布在统一平台上的出租房信息会很快被屏蔽掉,想租房的是看不到的,只有房东和中介看得到。因为,中介公司是事先花了费用的,而中介通过平台找到房源。所以,房东和租客无法事先直接对接,都只能通过中介对接,现实变成了没有中介不行。

局长:这是中介垄断房源的常用伎俩之一。

另一个伎俩是,不断骚扰房东,以高价许诺。对房东而言,既能卖高价,又不用付中介费,还有人帮忙带着看房,何乐而不为?

中介垄断房源后果,就是房东、租客都成为了受害者。

按理说,互联网的特点就是互联互通互融,应该能帮助房东、租客更好地找到彼此。

事实却是,互联网堆积出中介这样的信息高峰,用户却沉淀在峰谷,遥遥难以相望。

互联网正在让这个世界变得凹凸不平。

06

中国摩托车败走越南:战胜日本,却输给自己

(发布日期:8月25日)

这个世界会好吗

徐徐如升:中国人的价格战,让中国产品质量和名声成残次品的代名词,可恶。

局长:其实,可恶的不是价格战,而是不分时间、地域、阶段“疯狂”使用价格战。中国厂家为了价格战付出了太多,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拼命压缩成本、缩减工人福利,结果还落下个低价劣质的坏名声。

价格战如此盛行,我想说一个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

不得不成承认,没有遭受过饥饿的中国人恐怕是80后和之后的年轻人。而活跃在商海的恰恰是70前,这群曾受过饥饿,历经“短缺经济”的人,当然明白价格的敏感性。所以,自然而然地采取这种最简单、粗暴的策略。

也可以说,他们面临激烈的市场,还没有耐心、手段进行更高层次的竞争。

这也许正是80后、90后的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