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之淵源

五禮形成於西周,春秋時期曾一度遭到破壞,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一、吉禮:吉禮是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主要內容有:

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師。

2.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嶽;祭山林川澤;祭四方百物,即諸小神。

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嘗、享祭先王、先祖。

《通典.禮六六》:“大唐開元年之制五禮,其儀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禮,其儀五十有五:一,冬至祀昊天於圓丘;二,正月上辛祈谷於圓丘;三,孟夏雩祀於圓丘;四,季秋大享於明堂;五,立春祀青帝於東郊......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

“禮”之淵源

二、凶禮:凶禮是哀憫弔唁憂患之禮。包括喪葬禮、荒禮、吊禮、恤禮、襘禮等。後多特指喪葬、持服、諡號等禮儀。主要內容有: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札;以吊禮哀禍災;以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通典.禮六六》:“大唐開元年之制五禮......五曰凶禮,其儀十有八:一,凶年振(賑)撫;二,勞問疾患;三,中宮勞問;四,皇太子勞問;五,服(喪服)制度;六,皇帝為小功以上舉哀;七,敕使吊;八,會喪;九,冊贈;十,會葬;十一,致猷;十二,皇后舉哀弔祭;十三,皇帝太子舉哀弔祭;十四,皇太子妃舉哀弔祭;十五,三品已上喪;十六,五品已上喪;十七,六品已下喪;十八,五公已下喪。”

“禮”之淵源

三、軍禮

國家有關軍事方面的禮儀活動。

《周禮》所舉

大師(召集和整頓軍隊)

大均(校正戶口,調節賦徵)

大田(檢閱車馬人眾,親行田獵)

大役(因建築城邑徵集徒役)

大封(整修疆界、道路、溝渠),以及《開元禮》的告太廟、命將、出師、宣露布、大射、馬祭、大儺等。

《通典.禮六六》:“大唐開元之制五禮......四曰軍禮,其儀二十有三:一,親征類於上帝;二,宜於太社;三,告於太廟;四,禡於所徵之地;五,軷於國門;六,廣告所過山川;七,宣露布;八,勞軍將;九,講武;十,田狩;十一,射宮;十二,觀射;十三,遣將出徵宜於太社;十四,遣將告太廟;十五,遣將告齊太公廟;十六,祀馬祖;十七,享先牧,十八,祭馬社;十九,祭馬步;二十,合州伐鼓;二十一,合朔諸州伐鼓;二十二,大儺;二十三,諸州縣儺。”

“禮”之淵源

四、賓禮

古代古禮之一。即邦國間的外交往來及接待賓客的禮儀活動。如天子受諸侯朝覲、天子受諸侯遣使來聘、天子遣使迎勞諸侯、天子受諸侯國使者表幣貢物、宴諸侯或諸侯使者。此外,內個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相見禮儀,也屬賓禮。《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賓禮親邦,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時聘曰問,殷兆曰視。”《儀禮.士相見禮》鄭玄注:“士相見於五禮屬賓禮。”《通典.禮六六》:“大唐開元年之制五禮......三曰賓禮,其儀有六:一,番國主來朝;二,戒番國主見;三,番主奉見;四,受番使表及幣;五,宴番國主;六,宴番國使。”番,使西方邊境各國。《新唐書.禮樂志六》:“二曰賓禮,以待四夷之君長作與其使者。”《清史稿.禮志二》:“賓禮:藩國通禮,山海諸國朝貢禮,敕封藩服禮,外國公使覲見禮,內外王公相見禮,京官相見禮,直省官相見禮,士庶相見禮。”

“禮”之淵源

五、嘉禮

古代五禮之一。即國傢俱有喜慶意義及一部分用於親近人際關係、聯絡感情的禮儀活動。如君主登基、冊皇太子、策拜王侯、節日受朝賀、天子納后妃、太子納妃、公侯大夫士婚禮、冠禮、宴饗、鄉飲酒等。有時特指婚禮。《周禮.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以嘉禮親萬民,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以昏冠之禮親成男女,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清史稿.禮志六三》:“二曰嘉禮。屬於天子者,曰朝會、燕饗.冊命.經筵諸典。行於庶人者,曰鄉飲酒禮。而婚嫁之禮,則上與下同也。”

“禮”之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