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甲彈打坦克的效果怎樣,穿甲彈的威力到底如何?

郝兆霞


穿甲彈主要通過動能來擊穿裝甲。

我們先簡單說說穿甲彈的發展歷史。穿甲彈作為反裝甲的主彈種,其實從坦克誕生開始就伴隨出現。

早期的穿甲彈結構簡單,基本就是一枚實心的合金彈頭,由於試驗中發現尖頭擊中帶傾角的裝甲時很容易發生跳彈,而且飛行阻力大,又在彈頭加上一個尖頭風帽,這樣既能減少飛行風阻,又能保證不跳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坦克配備的主要就是這些穿甲彈。

戰爭後期隨著德軍“虎式”,蘇軍的“T34”、“IS2”式坦克的出現,早期的整體穿甲彈由於初速低,開始力不從心,這時誕生了次口徑超速穿甲彈,這種穿甲彈內部包著一個相當炮彈口徑1/3到1/2的碳化鎢彈芯,彈丸重量輕,能達到1200米/秒的初速,有效穿透“虎”、“IS2”這些重型坦克的裝甲。

二戰之後,冷戰刺激了坦克的飛速發展,東西方陣營都研製出新一代的主戰坦克,新的技術應用大大加強了裝甲防護能力,原來的超速穿甲彈由於風阻還是太大,減速快,遠距離穿甲效果下降嚴重。於是,誕生了短圓柱彈芯脫殼穿甲彈,穿甲彈在發射後彈芯與彈託分離,彈芯飛行阻力小,存速好。早期的脫殼穿甲彈是線膛炮發射的,因為彈芯太短,遇到大傾角裝甲容易跳彈。

60年代之後,複合裝甲出現後,短圓柱穿甲彈也不行了。研究人員發現,要想增加穿甲能力,彈的長徑比越大,在斷面比重越大的條件下,穿甲彈的性能會大幅提高,但是這種長細杆飛行不穩定,於是為這種長杆加上了幾片穩定尾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這一革命性的彈種誕生了,尾翼脫殼穿甲彈在發射後彈芯與彈託分離,彈芯飛行阻力小,存速好,威力大,成為了現代坦克的主彈種。

坦克彈藥發展歷程中,空心破甲彈曾經在一段時間風靡一時,因為對付普通裝甲,射流能輕易打出4~6倍火炮口徑的深度,但是,複合裝甲的出現,人們又把主要發展方向放在了穿甲彈。

由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採用高密度的合金材料,比如鎢合金,貧鈾,大的長徑比,保證了命中時能量集中在很小的面積上,有效穿透裝甲,而且穿透裝甲後,進坦克內部的彈芯破裂產生的高速破片還能夠產生更大的破壞,引燃油料,引爆彈藥。海外戰爭中伊拉克的T72坦克被美國M1A2發射的貧鈾穿甲彈擊毀後,普遍產生了飛炮塔的殉爆現象。穿甲彈發展到現在,經歷了3、4代。彈芯長徑比已經達到了30倍,最新型的鎢合金穿甲彈穿甲威力已經接近700毫米。而美國最新一代貧鈾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更達到了800多毫米的威力,能夠穿透任何一種主戰坦克的前裝甲。而中國的穿甲彈,經過多年的努力,性能已達到世界前列。具備與最新型坦克對抗的能力。


鼎盛軍事


坦克,作為出現了將近一個世紀的產物,在戰場上,擔任著突破防線、火力增援的重任,而在炮彈的使用上,則分為了動能彈和聚能彈兩種,隨著時代的發展,動能彈也在慢慢改變,從最初的裝藥穿甲彈,到擁有更高穿甲能力的硬芯穿甲彈到現如今主戰坦克裝備的各種鎢芯炮彈,可謂五花八門,也驗證了科技改變戰爭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

穿甲彈顧名思義就是運用炮彈的擊發動能對敵方防禦裝甲進行破壞並擊穿的一種坦克炮彈,在一戰二戰中,除了英國各國都使用裝藥的穿甲彈,此類炮彈一旦擊穿敵方的裝甲,衝擊力會破壞炮彈內部引信,導致在坦克內部發生爆炸,從而殺死敵方成員或是擊毀敵方坦克,但是此類炮彈的初速一般都比較低,否則很容易在開火的時候就破壞炮彈引信,在鋼板生產水平低下的年代,這種炮彈佔據了絕對的市場。

而硬芯穿甲彈則是從裝藥彈過度到現代坦克炮彈的一種過度產品,使用了實心的彈頭通過較高的速度達到穿透敵方裝甲的作用,但是隨著各國在坦克裝甲方面技術不斷的突破和大量高硬度複合裝甲的使用,硬芯穿甲彈逐漸被時代淘汰,而對於鎢合金的物理特性的發掘,如今的坦克穿甲彈都使用這種高硬度的分層彈頭,來擊穿敵方厚重的複合裝甲和附加防護,彈頭炮彈分離的設計使得炮彈可以在未擊發彈頭的狀況下擊穿敵方大量的附加裝甲,而高硬度的彈頭則完成最終的穿甲任務,由於現代坦克的成員少,一旦被擊穿則會造成坦克長時間的癱瘓,鎢芯炮彈的高穿透力也會直接導致坦克被擊穿處直線所有設備的損壞,威力驚人。


諸葛小徹


穿甲彈是一種主要靠動能殺傷的彈種,所以它可以無視大部分障礙如爆破反應裝甲等。

但是穿甲彈打坦克要考慮兩種情況:

(1)不能擊穿裝甲或跳彈。如果炮彈動能不足,敵方裝甲過厚或者炮彈射擊裝甲角度過大會發生不能擊穿或者跳彈。因為穿甲彈靠動能殺傷,所以不能擊穿就沒有效果了。

(2)擊穿裝甲。擊穿裝甲時炮彈破碎和裝甲內部崩裂出碎片,以及炮彈和裝甲侵蝕時摩擦高溫產生的射流都會對車內乘員或者組件進行殺傷及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