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峴人物(29)張翥

張翥(1287-1368年),元代詩人,字仲舉,晉寧(今山西臨汾)人。少年時四處遊蕩,後隨著名文人李存讀書,十分勤奮。其父調官杭州,又有機會隨仇遠學習,因此詩文都寫得出色,漸有名氣。張翥有一段時間隱居揚州,至正初年(1341年)被任命為國子助教。後來升至翰林學士承旨。

懷臨川舊遊賦以贈別戈直伯敬[1]

張 翥

擬峴臺前汝水流[2],因君還憶舊曾遊。

故人零落半為鬼,賤子蹉跎今白頭[3]

詩思入江楓葉冷,鄉心隨雨雁聲秋。

北齋居士知強健,為覓新篇慰別愁。

【註釋】

[1]選自《蛻庵集》卷三。

戈直,字子敬,改字伯敬,江西臨川人,年青時拜著名學者吳澄為師,元代著名的史學評論家,著有《貞觀政要集論》。

[2]汝水,又稱旴江,撫河一支,發源於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血木嶺,流經廣昌、南豐、南城、金溪、臨川,與臨水匯合而成撫河。擬峴臺前即為汝水。

[3]蹉跎:時間白白地流去,虛度光陰。

【淺析】

這是一首贈別詩。詩人與朋友曾經一同在臨川遊學。因此詩歌首聯是回憶往昔同遊擬峴臺。頷聯感嘆人生易老,不少好朋友都已經亡故了。頸聯出句寫景,抓住秋天的楓葉、寒風、冷江,極力渲染離別時的悲傷心情。對句選取了“大雁”這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尾聯直抒胸臆,詩人通過寫詩慰藉自己的離別愁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