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歷史——府兵制與募兵制

府兵制與募兵制是古代中國兩種不同的兵役制度,各自都有著自身的優勢與劣勢,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大環境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徵。

府兵制,這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兵役制度,換句話說就是全民皆兵。府兵制度下,全國各地被分成若干的兵府,沒有作戰任務時,府兵就是自耕農,在農田裡耕種,進行農業生產。而農閒時間,集體進行軍事訓練,等到有作戰任務時,府兵需要自帶乾糧,兵器,戰馬前往所在的兵府報道,然後服兵役,替國家作戰。

府兵制興起於西魏,興盛於唐代前期(唐太宗),唐玄宗之後,府兵制逐漸瓦解,大約持續了200多年時間,最後被募兵制所取代。

圖說歷史——府兵制與募兵制

唐朝武士

府兵制之所以被募兵制取代,並非府兵制不如募兵制,這是由府兵制的基本特點所決定的。因為府兵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兵役制度,兵士的糧食,兵器甚至戰馬都要自備,這就要求兵士必須要有土地,否則將難以負擔戰時所需的糧食與戰馬、兵器。

南北朝時期,北方經過長期的戰亂,人口大量減少,土地大量荒蕪,國家因此掌握了大量的荒地,為了發展經濟,也為了增加人口,擴充兵源,政府出面招募流民,將國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給流民種植,農民將賦稅直接交給國家,這種土地制度稱為均田制。

圖說歷史——府兵制與募兵制

均田制

均田制不僅解決了無地農民的生計問題,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解決了農民的生計問題,國家才有條件實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因為人口較少,所以要儘快養育人口發展經濟,因為人口較少,社會財政收入也少,難以養活大量的職業軍人,因而實行兵農合一的兵役制度,適合了社會的發展。依靠著府兵制,北朝最終在與南朝軍事對抗中笑到了最後,而隋朝到唐朝前期也憑藉著府兵制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戰績。

但是,一旦隨著人口的增加,社會經濟的發展,到了一定時段,土地兼併就不可避免的到來了,府兵制的生存土壤也就大大改變了。

圖說歷史——府兵制與募兵制

土地兼併

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土地兼併就遲早會到來。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必然會使得人均土地不斷減少,另一方面,貧富差異必然導致貧農最終丟失土地。而隨著土地兼併的盛行,越來越多的自耕農失去土地,被迫依附於地主,生活日益困苦。國家掌握的“公田”逐漸變成了大小地主控制的“私田”,府兵制賴以生存的均田制就瓦解了,府兵制也就無法再繼續了。

唐朝到了高宗時期,土地兼併開始逐漸盛行,大量的府兵由於失去了土地,開始逃避兵役。到了唐玄宗時期,有的兵府出現了無兵可調的情形,一種新的兵役制度就自然產生了,這就是募兵制。

圖說歷史——府兵制與募兵制

募兵制

募兵制其實並非什麼新鮮事物,由來已久。與府兵制的兵農合一不同,募兵制即國家招募職業軍人,由國家提供軍餉和裝備,招募的兵士由專門的軍官訓練,長期服兵役,執行作戰任務。

相比府兵制,募兵制對於軍隊的戰鬥力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募兵制也有自身的缺點。士兵長期接受專門軍官的訓練和指揮,自然容易出現擁兵自重的現象,長期下去,就很容易出現軍閥割據的現象。唐玄宗後期,隨著節度使的大量設置,擁兵自重的地方大員越來越多。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的慘痛教訓,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陷入了長期的藩鎮割據,最終在軍閥混戰中退出了歷史。

圖說歷史——府兵制與募兵制

唐朝藩鎮割據

由此可見,府兵與募兵,都是適應各自歷史背景的兵役制度,本身沒有什麼誰更好誰不好的情況。在國家勞動力相對緊張,社會更需要人口進行農業生產的時代裡,兵農合一的府兵制不僅能保障充足的兵源,也可以保證農業經濟的正常發展。而隨著人口的激增,土地兼併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由國家招募職業軍人的募兵制自然就更加適合社會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