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情》!

提起故鄉,只要是久居外地的人,幾乎一談起它,無論故鄉是窮是富,絕大多數人都會神采飛揚。可是此時此刻的我卻很怕觸及“故鄉”一詞。  

去年冬天,接近年關的時候,故鄉村民要整體搬遷到異地,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雖然自己早已遠嫁他鄉,但因有親人久居故鄉,我每年都要回家轉一轉,爬一爬兒時上過的山,尋一尋少時美好的記憶,到鄰家去坐一坐,聊聊天,談談心。那種舒心,那種愜意,僅憑我笨拙的筆是無法形容出來的。可現在……  

曾記否,兒時跟著媽媽到廟院分糧食。每家每戶都來了,小小的廟院人來人往。院子正中間擺著一個長條形大石桌,大人們都在忙著排隊分糧食,我們小孩子在石桌下鑽來鑽去捉迷藏,有時還跑到廂房裡去玩。偶爾一看到牆上畫的古代神仙的畫像,有的小孩子就喊:“老爺出來了!”(“老爺”方言的意思與“鬼”類似)於是大夥就哄叫著跑出來了。廟院背後有一棵大松樹,我們有時三五個小孩子還跑到那裡拾松仁吃。現在想起來,那滋味實在是太美了。  

上小學後,我的主要活動場所就是村正中的一座獨立兩層的舊樓房——馬溝小學。上層村裡放雜物,下層就是我們的教室。教室很簡陋。分裡外間。外面共有五排老式長桌,五條舊長凳,就構成了一個擁有四個年級的複式班。窗前砌有一個大爐子,冬天取暖用。裡間是老師的辦公室,其簡陋程度可想而知。教學的是一個二十多歲的村裡年輕人,(如今已年過花甲,前段時間剛去世)擔任著我們各個年級的各門功課。那時在生產隊裡,農活比較多。每到農忙時節,我們小孩就要到地裡幹活。或許是勤工儉學吧,到割小麥的時候,我們就提著小藍去拾小麥。想起來也很可笑,一個個小小的身影總喜歡跟在割麥子的大人後面,僥倖他們能給我們掉一些散落在地上的麥子。今天這座山坳揀,明天那座山頭拾,幾天下來,我們教室後面就堆成了小山。(這收穫的成果要等到陽曆年到來時才可以分享的哦)記憶猶新的是,在那貧困的歲月裡,生產隊還給我們小學分了幾分地,一片果樹林。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利用課餘時間用心經營自己的田地,需澆水灌溉時,我們兩個人抬一桶水。儘管行動起來很吃力,但其中也有一番樂趣。一年到頭來,收成也還不錯。  

後來,農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戶。我家人口多,自然地也多。這時我也到外地去上學了。每到星期天或暑假時,我便和爸爸媽媽、姐妹到地裡幹活。只要不是雨天,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地裡度過。鋤草、擔糞、犁地、播種、收穫,樣樣農活我們都跟著大人一起幹。故鄉四周的山坡都有我們家零零散散的田地,這座山的農活剛做完,那架山的就又追在了後面。有時一個暑假下來,一看到鋤頭、鐵鍬、籮筐等農具,心裡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當時就想,什麼時候才能脫離苦海啊?一天天,一年年,一輩子,一直活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該是多麼累啊!於是,從那時起,我發誓要好好學習,早日飛出這窮山溝。現在想起來,我的想法實在是出於無奈啊!  

人在一天天長大,故鄉也在一天天變化。如今,幹農活已成了人們的分外事情。即使幹農活,家家幾乎都有了先進的農具設備,幹活也不再像當初那樣吃力。道路暢通,三輪車,農用車可以開到地裡送肥料,拉糧食,再不需要象過去那樣在崎嶇的山路上深一腳淺一腳地來回挑了。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二十多年的煤礦開採,我村的多數房屋出現裂縫,再加上政策有變,資源劃片開發,為了避免不安全事故發生,上級有關部門要求人口集中搬遷異地。附近大部分山莊臥鋪都在大規模遷移,而且遷居以後,原來的老屋都將會全部剷平。。我村也不例外。  

不知家鄉的人們對遷居一事有何感受,作為一個在此地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我的心裡一直有一種難言的悲傷。從此我將與故鄉徹底的訣別了,再也看不到我熟識的老屋,再也看不到大雜院鄰里間互相說笑、聊天的場面了,再也不可能坐在老槐樹下欣賞夕陽西下的美景了,再也聽不到村邊小溪潺潺的水聲了。  

清明節回鄉祭祖,故鄉的情景讓我吃驚不小:世世代代被外鄉人稱為“避暑山莊”的故鄉如今已不復存在了,代之而來的是廢墟處處,瓦礫累累。往日的大雜院已面目全非,只剩下門前的老槐樹還在倔強地挺立著……  

無法在此停留了,到龍王池去看看吧,或許從那裡還能找到兒時的樂趣。還好,剛剛下了一場小雨,龍王池的水向外汩汩的湧著,順著潮溼的長滿青草的小溝盡情地流去,彷彿在歡迎我這位久別故鄉的親人似的,雖然道路很泥濘,每走一步都需十分小心,但我還是不時的向四處望一望。看著這裡的一切,我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時代。多少次我們在水邊摘那種不知名的紅果子,吃在嘴裡甜甜的,酸酸的;多少次我們在水邊的黃沙石裡挖個水坑,放上柿子,再用一個扁平的石塊蓋上口,為的是過幾天就可以吃上甜甜的柿子。(俗稱“覽柿子”)  

看著眼前的泉水,我的心不再傷感。歲月流逝,時過境遷,也許流走的是溪水,是歲月,但流不走的是我對故鄉殷殷的思念和綿綿的情思。  

故鄉,我可愛的故鄉,我會在無數次的夢境中與你相見,我會永遠把你銘刻在美好的記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