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骂声再多,拼多多的业绩还是增长了26倍

“3亿人在用,十亿人在吐槽”的拼多多(PDD),伴随一片骂声,近期拼多多发布了赴美IPO之后首份财报。拼多多第二季度总营收为27.09亿元人民币(约合4.09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489%。这意味着仅仅一年,其中期营收同比增长近26倍。

任骂声再多,拼多多的业绩还是增长了26倍


业内人士此前表示,拼多多崛起背后,是低端供应链和低消人群的强大。说得通俗点,就是当你明白这个社会只有百分之几的人上过大学本科,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人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当你去到三到六线城市商城,或者批发市场感受一下,你就慢慢了解拼多多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

一二线城市仍有较大需求

对比今年3月份登陆美股的另外一家互联网公司爱奇艺(IQ),作为国内视频网站三大巨头之一,但是从收入增速及活跃用户增速来看,爱奇艺增速都远远比不上拼多多。

从财报数据来看,拼多多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7.09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较一季度的13亿直接翻倍,主要受益于GMV(网站成交金额)和月活用户数大幅增长。

任骂声再多,拼多多的业绩还是增长了26倍


拼多多第二季度月活跃用户为1.95亿;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每位活跃买家年均支出为762.8元,较去年同期的385元增长98%,且目前的活跃用户的购买次数已经达到了17.6次。

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活跃买家为3.436 亿人,已超过京东的3.138亿,较2017年同期活跃买家9970万人增长245%;此外,GMV已达到2621亿元,同比增长583%,要知道,京东花了整整六年时间才突破百亿大关。

任骂声再多,拼多多的业绩还是增长了26倍


由此可判断,无论是从拼多多的月活用户数增速,还是每位活跃买家的平均支出增幅来看,这些数据都表明此前舆论将山寨与假货问题混在一起了,也与网络上恶意评价大相径庭。

从用户分布来看,据企鹅智酷发布了《拼多多用户研究报告》,拼多多的一线城市用户,实际上只比淘宝低了2个百分点;2017年底,有46%的拼多多用户同时也是淘宝用户,是所有电商平台中最高的;拼多多和京东的重合用户,一年内增长了一倍。

任骂声再多,拼多多的业绩还是增长了26倍


此外,尽管拼多多目前每位买家年均支出几乎呈现翻倍增长,达到762.8元,但是对比京东与阿里巴巴,其2017年的活跃用户的年平均支出分别为4483、8728元,这也表明拼多多提升客单价的空间非常巨大。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一二线城市高房价压力下,高线级城市居民只能减少基础性消费,因此高性价比产品在一二线城市也仍然大有市场。

聚焦低消人群,卡位消费分级

正如拼多多董事长黄峥所言,“我们的核心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言外之意,拼多多的用户主要为收入不高的人群,即三四五线消费群体。

任骂声再多,拼多多的业绩还是增长了26倍


其实,在消费升级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消费分级一直都存在,如频频出现的逆消费现象,所谓逆消费指的是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不追求高价格、高效率、品牌和优质服务,而是更多地追求物美价廉。没有人会拒绝物美价廉,尤其是面对低价爆款。

如瞄准生活居家消费市场的名创优品(MINISO),自2013年正式走出日本后,短短四年时间已在全球开店2600多家,2017年营收已突破18亿美元。据招商证券数据显示,目前,名创优品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战略合作,平均每月开店80-100家。

全网价格最低,前路困难重重

如一打开拼多多的首页,“秒杀”“清仓”“特卖”“半价购”等简单粗暴的推广标签,让很多用户防不胜防,即使你是僵尸粉,面对众多“正品低价”的高频消费品,也难免不为之心动。

任骂声再多,拼多多的业绩还是增长了26倍

△凡是参与平台上诸如“限时秒杀”之类活动的,价格须全网最低。

如在拼多多排名前十的类目中,排到第一的类目是食品,并且是极其高频的——瓜子零食水果;而淘宝排第一的是服装,具体而言是女装;京东则主要是卖电器。产品聚焦点不同,这也注定三个平台的人群和频率也有所不同。

任骂声再多,拼多多的业绩还是增长了26倍


因此目前崛起的拼多多,尽管被无数人指责,但在悄无声息之中,它对京东和阿里巴巴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并让其措手不及。

面对猛烈的山寨假货压力,拼多多方面制订了有关于解决平台上伪劣品和仿制品的相关解决方案,并称为“双打行动”。

公司于8月22日发布“双打行动”的阶段性说明,8月2日至8月9 日期间,平台已强制关店1128家,下架商品近430万件,批量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过45万条。

任骂声再多,拼多多的业绩还是增长了26倍


综上来看,拼多多2018年第二季度强劲的财报数据表明,市场舆论并非真实,但是未来拼多多能否继续实现弯道超车,还得看其未来能否革新:如果仍与假货为伍,有一单赚一单,可能未来市场会选择将其淡忘,但如果以市场的力量推动变化,进一步增加用户粘性与消费频率,那么其未来估值想象空间可就真的打开了。

毕竟,对于坚定看好拼多多的投资者仍然坚信:拼多多的每一种假货背后,都有可能诞生一个小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